一、选择题读某地景观示意图(图1)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1~2题。
1.该景观示意图绘制者应位于图2中的()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判断能力。
从景观图上看公路和两个山顶,再对照等高线图可知,b点对应两个山顶之间是错误的,c点正对山顶,且在公路旁,也是错误的。
d 点明显错误。
【答案】 A2.图中凉亭与房屋实际间距为600米,则两山顶之间水平距离约为()A.900米B.1 200米C.1 500米D.1 800米【解析】用上题中所给的刻度尺量算出凉亭与房屋图距约为1厘米;两山顶图距约2厘米。
所以两山顶间水平距离约为600×2,1=1 200米。
【答案】 B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为100 m、200 m、300 m、400 m。
综合分析后,完成3~4题。
1月均温12 ℃7月均温28 ℃≥10 ℃积温7 400 ℃降水量(mm) 3~5月460 6~8月440 9~11月520 12~2月160 全年 1 5803.A.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B.图中的海拔高度G处100 m,H处为400 m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D.该地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解析】H位于300 m等高线上,G位于100 m等高线上,H到G之间没有超过海拔300 m的障碍,故A错。
B明显错。
由表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C错。
由表格可以看出该地降水比较丰沛,故D项正确。
【答案】 D4.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h为()A.199<h<200 B.289<h<290C.299<h<300 D.300<h<301【解析】城镇高度大于0米、小于100米,故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介于200~300米之间,故最大高差h应介于299~300米之间。
【答案】 C5.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图中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米,回答下面各题。
(1)图中甲点的海拔为米,乙点的温度为℃,两点中坡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
(2)图中陡崖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攀登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过________米。
(3)图中河流上游的剖面图最有可能为________。
(4)简述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答案】(1)90012.6甲(2)400(3)A(4)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降低(西南高,东北低)。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1~3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先向南,再向西南B.向北C.先向北,再向东北D.向南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A.400米B.150米C.278米D.199米3.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要注意的是图中有指向标,这种地图上方向的辨别要根据指向标来判断。
图中河流发源于山谷,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流。
图中等高距是100米。
陡崖顶部高度小于700米大于或等于600米,陡崖低部的高度大于300米小于或等于400米,因此图中陡崖高度应该介于400米和200米之间。
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进行计算:(x-1)d≤H<(x+1)d,x是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是等高距。
①点与乙村之间隔着山脊,不可能看到乙村;②点海拔高于甲、乙两村,且与甲、乙两村之间的连线上没有凸起的山峰;③点和乙村之间地势逐渐升高,应该可以看到乙村,但和甲村之间受山地阻挡,不可能看到甲村;④点和乙村之间地势逐渐降低,可以看到乙村,但和甲村之间隔着山地,不可能看到甲村。
【答案】 1.C 2.C 3.B读下图,完成4~5题。
4.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
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5.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节变化加大【解析】引水线路的选择,既要考虑线路的长短,又要考虑是否顺流。
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判断①、②两条线路不能使水顺流,而③线路较长,④线路顺流且距离最近。
过度引水使乙河下游方向的径流量减少,降低了下游河段的净化能力,并使下游河段的河水季节变化减小,故C项正确。
【答案】 4.D 5.C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6~8题。
6.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A.从西北向东南流B.从东南向西北流C.从东北向西南流D.从西南向东北流7.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条选线方案(如图)。
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A.1处B.2处C.3处D.4处8.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W B.XC.Y D.Z【解析】首先,根据河流穿越的等高线数值特征,标出河流由高往低的流向;其次,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得出最终结果。
铁路选线一般应尽量选择沿线地势起伏较小,线路较短,少穿越河流、山地;同时多从城市外围经过,减少对市内交通的干扰。
图中乙处线路弯曲,延长了路程;丙处从城市中间穿过,干扰了市内交通;丁处则穿越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大。
图中Z处从等高线特征来看,位于谷地,容易发生山洪;从河流形态来看,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导致堤岸崩塌。
【答案】 6.A7.C8.D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9~10题。
9.河流R的流向为()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10.若此图表示某类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地形状况,此灾害最可能为()A.火山喷发B.滑坡C.地震D.泥石流【解析】河流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从河流沿线等高线数值可分析出,该地区西高东低,因此河流自西向东流。
从图中北部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来看,能看出有滑坡发生后的滑坡面(即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的分布。
【答案】9.B10.B读等高线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四个村庄所处地形区的名称,正确的说法是()A.王村地处山谷B.张村地处山脊C.余村地处山谷D.李村地处山顶1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是()A.600米B.650米C.700米D.750米13.已知王村的气温为11 ℃,丁山气温应是()A.6.5 ℃B.7.1 ℃C.7.4 ℃D.6.8 ℃【解析】四个村庄中余村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应为山谷;张庄位于海拔400米处,丁山最高峰为1 150米,相对高度应为750米;王村与丁山的相对高度为650米,温差是3.9 ℃,故丁山气温应为7.1 ℃。
【答案】11.C12.D13.B二、综合题14.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D处是(地形),其海拔高度在米以上。
(2)若B点气温是20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则C点的气温应是________。
(3)该地区河流干流流向是________。
若在该地区修筑一水库,则水坝的位置应建在________处。
若坝的海拔高度为100米,则坝的长度大约是________米。
(4)若从B地修筑一条铁路到E地,BGE与BFE两条线路中哪一条较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有甲、乙两人分别从C、E两点向D处攀登,分析两条路线的利弊。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判读。
第(1)题,根据等高线特征,可判断D处是山峰。
第(2)题,B、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400米,根据气温递减规律,应降低2.4 ℃,C 点气温为20 ℃-2.4 ℃=17.6 ℃。
第(3)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可推知河流干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用直尺测量A两侧100米等高线之间的图中最短直线距离,再根据比例尺,可计算出所建坝长。
第(4)~(5)题,都要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去分析。
【答案】(1)山峰700(2)17.6 ℃(3)自西北向东南A150(4)BFE沿BFE修建,大致是沿100米等高线修筑,坡度较缓,可以省工省时,而沿BGE则要通过海拔300多米的山地,工程投资大(5)CD线:相对高度小,距离近,但要越过河流,且坡度较大。
ED线:相对高度大,距离远,但不需越过河流且坡度缓。
15.下图中左边的曲线是等高线,右边是河流,A、B、C为三人站立的地点。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人站在山沟里的是。
(2)在图上画出一条从山地流向该河的支流。
(3)在图中F地如果用一般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定向法,原来准备到医院D地去的,结果到了车站E地,准备到工厂G地去的,结果却到了医院D地,这张地图实际应该怎样定向?。
请把缺漏的东西补在左上角的虚线框内。
(4)若有一速度为6千米/小时的缆车跨越山顶间的时间为3分钟,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5)若等高距为100米,则C、F间的温差最小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约为℃。
【答案】(1)B(2)略(3)指向标定向西北(4)1∶12 000(5)1.8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