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2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节第1课时内容,是一堂探究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

人们对方程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mx=p”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
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 情感目标
(1).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的精神.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
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
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2、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

六、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
计算
(1)=++x x x 62 (2)=-+-x x x 327
(3) =+232x x (4)=+-x x x 3
221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5a b a b =⨯=⨯如果,那么,,(),a b =÷÷如果
那么a 7=b 2、合作探究(认真仔细的预习课本86页,完成下列小题)
合作探究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8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3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1)合作探究中是如何列方程的?分哪些步骤?
① 设出未知数:( )年购买计算机x 台,则去年的购买量为( ),今年的购买量为( )。

② 找出等量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 )台。

③ 列出方程: ( )
(2)怎样解这个题?
(3) 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此类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合作探究2:思考并解答
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45,求这三个自然数.
3、检测展示
(1)解下列方程:
① 2316x x +=- ② 3327-=-+-x x x ③3722
x x += ④ 7 4.5 2.535x x -=⨯- (2)、某工厂的产值连续增长,去年是前年的1.5倍,今年是去年的2倍,这三年的总产值为550万元,前年的产值是多少?
5、作业布置
(1).教科书第92页习题3.2第1、3的(1)(2),7题.
(2).补充作业
三个连续偶数之和为42,求:这三个偶数分别是多少?
4、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什么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2).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七、板书设计
3.2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步骤:
1) 设未知数 24140x x x ++= 例题演算 2) 找等量关系 7140x = 例1
3) 列方程 20x = 例2
八、教学反思
对于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剖析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能力的训练。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