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
上古-先秦(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
1、骨笛:新石器时代/8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最古老的乐器:骨笛;闭口吹奏乐器:埙。
骨笛、骨哨是苏格兰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风笛
2、音乐起源:劳动起源说/情感表达起源说/模仿/精神起源说
3、原始乐舞:歌舞乐三位一体(歌唱/舞蹈/奏乐)
4、葛天氏之乐=八阙:《吕氏春秋-古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一个八阙。
”
5、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ru。
”
6、商:巫乐-民间音乐和淫乐-宫廷音乐
7、周:礼乐制度-
王(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天子8佾,诸侯6佾,卿大夫4佾,士2佾。
礼乐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春官包括大司乐、乐师、大师;
大司乐的职能:音乐教育、行政管理、音乐表演。
礼崩乐坏-郑卫之音:民间音乐(新乐)
雅乐(古乐)
8、《诗经》=《诗三百》:第一部歌诗总集
风:民间歌曲;雅:宫廷歌曲;颂:祭祀乐舞。
9、《楚辞》:第二部歌诗总集;
楚声: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采菱等
屈原《九歌》有11首,离骚、招魂等
10、《成相篇》战国荀子荀况/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
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政治
11、六代乐舞:
《云门》皇帝;
《大咸》尧;
《箫韶》舜;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
《大夏》夏(大禹治水);(侈乐)
《大濩》商(商汤伐桀);(巫乐和淫乐)
《大武》周(武王伐纣)。
“尽美未尽善”
12、歌手:
秦青“声振林木之势”;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3、琴曲: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高山流水》。
师旷:《阳春白雪》。
14、“八音”:周/制作材料/
金(钟)石(磬)土(缶埙)木(柷敔)
丝(琴瑟)革(鼓)匏(笙簧竽)竹(箫)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15、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65件,3层
16、音乐思想:
儒家:倡乐/孔子、孟子、荀子/《乐记》-儒家礼乐思想大成;最早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
墨家:非乐/墨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既倡又非/老子(大音希声)、庄子(至乐无乐,清静无为,自然,主张无为)
17、乐律
春秋战国:三分损益法/《管子地员篇》/弦上求律
益一:增加1/3,求下方纯四度音
损一:减去1/3,求上方纯五度音
宫藢商羽角
汉代:京房六十律/仲吕不能还原黄钟
魏晋&南朝宋?:何承天新律:十二等差律/实际效果上已相当接近十二平均律西晋:荀勖笛律/管口校正
南宋:蔡元定十八律
明代:朱载堉/“新法密律”:十二平均律
中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1、乐府:音乐机构/包括鼓吹乐、相和歌、清商乐。
始于秦、兴于汉、衰于汉哀帝。
采集民间音乐。
李延年:乐府领导人,汉代协律都尉,“新声二十八解”
2、鼓吹(乐):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
有骑吹(道路车驾的场合)、横吹(横笛)、黄门鼓吹、短箫鐃歌。
3、百戏:汉代歌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多种民间艺术的总和,大面(代面)、
钵头(拨头)、踏摇娘。
角抵戏/倡优。
参军戏:唐宋盛行的戏剧形式。
杂技:我国最早的表演艺术,汉代百戏-唐代散乐-宋以后杂技。
4、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
北方,徒歌、但歌、相和歌。
相和大曲:艳、曲、解、趋、乱五个部分。
(引子、歌唱、舞蹈、高潮、尾声)
相和三调:清、平、瑟调,又叫清商三调。
古老汉族音乐的象征和代名词:清商乐(吴歌和西曲)。
5、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秦客与东野主人)
嵇氏四弄:长侧、短侧、长清、短清。
蔡邕:《琴操》
琴歌:蔡琰《胡笳十八拍》(胡笳吹管乐器,源于秦汉)
琴曲:嵇康《广陵散》/阮籍《酒狂》/丘明《碣石调幽兰》文字谱/陈康士《离骚》
南北朝:苏衹婆/龟兹人/琵琶和宫调理论
6、宫廷燕乐(宴乐)
隋:七部乐、九部乐/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天竺伎、高丽伎、文康伎。
唐:九部乐、十部乐、坐(小)、立(大)部伎
龟兹乐是隋唐多部乐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乐部。
大曲:唐代大曲(又燕乐大曲),结构:散序、中序、破。
法曲:唐玄宗-李隆基-《霓裳羽衣曲》/婆罗门
李世民-《秦王破阵乐》
法曲始于隋,兴于唐。
其前身是南北朝“法乐”,梁武帝。
7、民间俗乐:曲子/变文(唐代、说唱、宗教、散文和韵文)
8、音乐机构:
太常寺:大乐署(兼管雅乐和燕乐/主管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鼓吹署(礼仪性)
宫廷:梨园(培养乐工/男性)、教坊(歌舞女性)
9、记谱法
汉:声曲折
南朝梁人:丘明文字谱
唐代:曹柔减字谱/燕乐半字谱
宋代:燕乐俗字谱
明清:工尺谱
10、人-李龟年:善作曲
万宝常:隋,音乐理论家八十四调
歌手:永新歌唱家“喉转一生、响传九陌”/念奴;
琵琶手:段善本/康昆仑
舞蹈家:(汉)赵飞燕
唐代的拉弦乐器:轧筝/奚琴
唐代是琵琶第一个高峰,《敦煌琵琶谱》
近古—宋、元、明、清市民音乐
瓦子(瓦舍瓦肆):宋代大型娱乐场所集中地。
勾栏:百戏杂剧的演出场所。
//散曲:元
曲子: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祀神曲《越九歌》10首,词调令、慢、近、犯17首,琴曲《古怨》1首;《玉梅令》范成大。
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形式——最早的说唱艺术形式是战国《成相篇》诸宫调:北宋/孔三传/《西厢记诸宫调》董解元
唱赚:南宋/张五牛/缠令和缠达
货郎儿:说唱;叫卖/陶真:弹词/鼓子词:大鼓(鼓词)《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1、戏曲音乐
(1)宋元时期:北杂剧=宋杂剧(产生于宋盛于元/结束:艳段、正杂剧、散段即杂扮)和南戏(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王实甫fu
“元代南戏五大传奇”:
(2)明清时期:四大声腔
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弋阳腔(江西)
昆山腔(昆山):元末顾坚/魏良辅改革/梁辰鱼的《浣纱记》/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又叫《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3)梆子腔:板腔体。
(4)皮黄腔:曲牌体。
/京剧-西皮(节奏紧凑、旋律起伏大)和二黄(节奏舒缓、旋律平稳)。
/伴奏乐器:京胡、京二胡、月琴。
四大徽班:三庆、四春、春台、和春。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形成于清朝。
明清时期的说唱音乐:弹词和鼓词。
(5)鼓词:北方/说唱音乐/宋代鼓子词发展而来/京韵大鼓/代表人物:刘宝全、白云鹏、骆玉笙。
/伴奏乐器:大鼓+三弦+四胡、琵琶。
(6)弹词:南方/说唱音乐/宋代陶真发展而来/苏州弹词/代表人物:陈遇乾、马如飞、俞秀山。
/伴奏乐器:三弦、琵琶。
(7)牌子曲:明清以来运用民间小调以曲牌形式连缀成套的说唱。
(8)子弟书:乾嘉之际短篇鼓词在八旗子弟中盛行。
(9)传奇剧
2、音乐著作
《教坊记》:唐/崔令钦
《陈旸乐书》:北宋/最早的一部音乐百科全书
《碧鸡漫志》:南宋/王灼/歌曲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
《唱论》:元代/燕南芝庵
《词源》:南宋/张炎
明清/冯梦龙
3、器乐
琵琶:元代/《海青拿天鹅》;
明清/《十面埋伏》《霸王别姬》
古琴:宋/郭沔/《潇湘水云》;
《平沙落雁》;《渔樵问答》
福建南音:四《四时景》、梅《梅花操》、走《八骏马》、归《百鸟归巢》4、琴谱
《神奇秘谱》:明/朱权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清/允禄
《琵琶谱》:1818年/华秋萍/用减字谱形式纪录
《弦索十三套》:清/荣斋
《南北十三套》:清/李芳园
《乐府传声》:徐大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