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动物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组胚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题:1.组织学:研究家畜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

2.胚胎学:研究家畜个体发生与发育规律的科学。

3.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并执行特定功能的结构。

4.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在细胞分裂的基础上,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化学组成发生了彼此互异逐渐改变的过程。

5.嗜酸性:染色过程中,细胞或组织中的某些结构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呈现出或深或浅的红色的性质。

6.嗜碱性:染色过程中,细胞或组织中的某些结构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的性质。

7.HE染色:用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联合染色的方法,又称常规染色或普通染色。

8.异染性:组织细胞中有些成分用某种染料染色时,呈现出与染料不同的颜色,称为异染性。

9.常染色质:细胞核中染色为浅蓝色,功能活跃区域的染色质。

10.异染色质:细胞核中染色比较深,功能不活跃区域的染色质。

11.肌节:是相邻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是肌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闰盘:两条心肌纤维相连处形成特殊的连接结构,在切片标本上呈深染的阶梯状线条。

13.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4. 淋巴组织: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

15.淋巴小结:圆形或卵圆形的密集淋巴组织,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16. 汇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

17.肺小叶:一条细支气管连同其上所有的分支就构成一个肺小叶.18.肺细叶:一条呼吸性细支气管连同其上所有分支就构成一个肺细叶.19.肾小球: 呈圆形和卵圆形,由血管球、肾小囊构成。

肾小体有血管极和尿极。

20. 刷状缘: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面密集排列的微绒毛,称为刷状缘。

21.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大量突起的微绒毛,可扩大小肠的吸收面积。

22. 桑椹胚: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之后形成一个外形像桑椹的胚胎.23. 囊胚:桑椹胚继续发育,出现囊胚腔,此时的胚胎即为囊胚24.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它由胎盘的胎儿部分和母体部分共同组成. 25. 生发中心:发育完善的淋巴小结,在其中央有一淡染的区域称为生发中心。

26. 闭锁卵泡:退化后的卵泡。

27.受精: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28. 内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上的单层扁平上皮。

29.间皮:被覆于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0.着床:早期的胚胎固着在子宫内膜上,与母体建立起物质交换的过程.二,比较题:1.如何区分骨骼肌和心肌:名称骨骼肌心肌形状长圆柱形短圆柱形细胞核多个,C周边一个,C中央横纹有,明显有,不明显闰盘没有有肌原纤维明显不明显肌节有有特殊结构粗肌丝,细肌丝粗肌丝,细肌丝,闰盘分布附着于骨骼心壁功能随意肌,迅速有力收缩,易疲劳不随意肌,持久有节律收缩2.树突和轴突的区别:树突轴突数目≥1 1形状树枝状有树突棘细、均侧支或终末分支结构同胞体有神经原纤维无尼氏体,有轴丘功能接受刺激传导冲动中动脉中静脉3.中等动脉和中等静脉的区别:4.如何区别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等。

内分泌腺无排泄管,腺细胞排列缺乏极性,多聚集成团块状或索状。

内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称激素。

其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由血液和淋巴输送到各组织或器官中。

内分泌腺与内分泌组织共同组成内分泌系统,通过体液调节方式,对机体的各方面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内膜内弹性膜明显 内弹性膜不明显 中膜 较厚、有多层平滑肌 较薄,少量环行平滑肌 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多数外弹性膜明显 三层中最厚的一层,可有少量纵行平滑肌,外弹性膜不明显 其它 壁厚,腔小而规则 壁薄,腔大而不规则,有静脉瓣用。

外分泌腺有唾液腺、汗腺、皮脂腺、肝脏、胰腺等(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胰的大部分属于外分泌部,但是胰岛属于内分泌部)。

外分泌腺有排泄管,称腺导管,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一般为排泄作用)区别内分泌腺外分泌腺分布机体内部,垂体,胰腺等外部,表皮等分泌物多为重要体液调节物多为废弃物促性激素,胰岛素等NaCl,尿素等功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排泄,应急排泄5.食管,胃,小肠,大肠的区别及各自特点:食管胃小肠大肠粘膜层粘膜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发生不同程度的角质化无腺部为复层扁平上皮,有腺部为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又是可见淋巴细胞单层柱状上皮,没有纹状缘,但杯状细胞多固有膜一般疏松结缔组织胃腺占据,少量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大量小肠腺,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小结多,长直单管状腺粘膜肌层为散在的纵行平滑肌,猪和犬前段缺乏后段发达内环外纵平滑肌构成,平滑肌纤维伸入胃腺之间分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有食管腺为疏松结缔组织,分布有血管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胶原孤立的淋巴小结多,为疏松淋巴管和神经纵纤维和弹性纤维结缔组织肌层反刍动物为骨骼肌,马的前三分之二为骨骼肌,后三分之一为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分布有结缔组织有肌带,肌带间分散有小肌束外膜围以结缔组织外膜,胸部隔膜,腹部浆膜为浆膜为浆膜三,问答题:1.试述血液有形成分有哪几种,各自特点及生理功能: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

各自特点及生理功能:(1)红细胞:最多,双凹圆盘状。

中央较薄,周缘较厚。

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红细胞可结合与运输O2和CO2(2)中性粒细胞:胞体呈球形,核分叶,胞质淡染,内含细小的淡紫色或淡红色颗粒,即中性颗粒,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3)嗜.酸性粒细胞:胞体呈球形,颗粒强嗜酸性,含溶酶体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

该蛋白质强嗜酸性,参与杀灭寄生虫。

破坏组胺,减弱过敏反应。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免疫反应。

(4)嗜碱性粒细胞:胞体呈球形,胞质内含有大小不一的紫蓝色特殊颗粒,称为嗜碱性颗粒。

特殊颗粒较大,蓝紫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

嗜碱性粒细胞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

(5)淋巴细胞: 胞核大而圆,一侧常有一凹陷,染色质呈致密块状。

细胞大小不等。

淋巴细胞是机体内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发育,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在骨髓或腔上囊内分化发育,受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6)单核细胞: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常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

胞质较多,弱嗜碱性,为灰蓝色,趋化性和变形运动,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7)血小板:圆形或椭圆形,双凸圆盘状.常聚集成群。

由周围的透明区和中央的颗粒区构成。

质膜凹陷形成开放性小管,有利于血小板内的物质释放。

可以附着在受损的血管壁,促进凝血,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2.试述淋巴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结构:生理功能:3.试述脾脏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结构:脾脏的功能参与免疫;过滤血液;储存血液;胎儿时期造血。

4.试述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和生理功能:(1)粘膜:是消化管壁最内层结构,由上皮、固有膜和粘膜肌层构成。

粘膜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

(2)粘膜下层:位于粘膜与肌织膜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3)肌层: 多由平滑肌组成,一般可分为内环、外纵两层。

环肌、纵肌交替收缩,可推动食物逐渐下移。

(4)外膜: 是消化管的最外层。

腹腔内大部分消化管外膜主要为一层间皮,称为浆膜。

浆膜能分泌浆液,减少器官之间的摩擦。

5.肾单位按先后顺序有哪几部分构成及各段特点:按先后顺序分为:肾小体→近曲小管→降支→升支→远曲小管各段特点:(1)肾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又称肾小球。

组成: 血管球+肾小囊功能: 滤过血液,形成原尿。

.(2)近曲小管:细胞的形状是锥状,内表面有微绒毛增大重吸收表面,强嗜酸性。

(3)降支和升支:围成的细胞是扁平的,细胞弱嗜酸性。

(4)远曲小管:细胞形状是立方细胞,弱嗜酸性,靠官腔的细胞质不着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