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当代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思想政治101班 10093127 叶菁菁[摘要]: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绿色运动中崛起的独树一帜的左翼思潮。
这一思潮是西方近代以来对社会发展和社会运动进行反思的一个产物,对于把握西方社会思潮有一定的意义,从生态危机重新审视我们这个社会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危机、公平、局限性一、生态社会主义兴起的背景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出于争霸世界的野心,发动了一战和二战,尤其是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浪潮更是空前地席卷了世界。
资本主义工业进行的大规模的开发与经济的指数增长所引发的后遗症:人口激增、能源短缺、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土地的沙化、碱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减少、空气、水的严重污染、物种的灭绝等等,让一部分人不断思考在进入资本积累阶段后,现实生活在一种畸形的增长下吞噬着人类的理智与德行。
而且这些问题不仅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有可能把其他物种乃至整个生态系统推上不归路。
因此,对于整个社会生态的讨论就应运而生了,在现实的生态问题下,一场场生态运动也不断的凸显着人类的诉求,探索解决能源危机,保护生活家园的主题愈加明显。
生态主义是这些生态运动的指导思想,在人们探求究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源时,就衍生出了许多不同流派与体系的学说,如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说明的就是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绿色运动中崛起的独树一帜的思潮。
这里“绿色”有两层含义:一是生态环境意义上的绿色,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追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现良性发展;二是政治学意义上的绿色,要求政党民主,做到公平正义,社会实现良性运行。
“它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东欧一些原共产党人及西方国家的一些小资产阶级的需要,另一方面抓住了当今世界人们所共同关注的生态环境、世界暴力、性别歧视及民主政治等热点问题,所以在西方世界被广泛传播。
”[1]二、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生态社会主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同观点,但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社会发展危机、谋求共同发展的主要观点是统一的。
(一)、在“人类尺度”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自然对于我们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一方面,自然先于人类存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的供给。
自然作为万事万物的本原,是我们人类与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自然的庇护,我们就像婴儿一样,变得恐惧和脆弱,对事物会产生不确定的困惑。
另一方面,自然的社会性需要人类的加持才能显露。
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自然才能被不断的“运输”到社会生产中去,因此打上社会的烙印,自然就变成了社会化的自然,或者是人化了的自然。
人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后,基于自身利益,需要把自然改造成“第二自然”。
人类越是把第一自然改造成第二自然,就越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必然的。
1生态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带来的人的异化,使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逐渐走向对立,因此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创建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他们的追求。
生态社会主义者主张重返人类中心主义,而这个人类中心主义并不是以往的激进的片面的人类中心主义。
旧中心主义在人类在认识自然时,通常把自然作为一个资源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自然进行的各种开发活动不尽相同,但是到了近代,作为人类这个主体似乎过于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力量,把自身的意志强加到自然之上,甚至忘记了自身的本来面貌,凭借自己在自然中特殊的地位,肆意支配自然。
这是一种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的地位不断拔高,冲击着整个生态的平衡,而与之相对应的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也是一种片面的流派,他们主张自然是人类的导师,生态先于一切,高于一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居于中心地位,人类的各种活动都要以自然为考虑中心,一切行为都要适应自然和自然法则。
这种思想就是与人类中心主义形成了两个极端,只不过把主客体颠倒了位置罢了,同样犯了使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原则性错误。
因此要摆脱这些思想,即正确的“人类尺度”上,反对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
(二)、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要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的替代物,破灭了贵族的统治,但是它带来的自由主义的享乐之上思想却让人们染上了恶习。
人们认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生活的目标与乐趣,只有掌握了资源才能享有上流的生活,而在上流生活中才会有幸福感的满足。
但是在资本主义强调的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资本扩张问题也日益明显。
生产资料的不公平占有导致了人与人的不平等地位,加速了人的异化,在盲目的经济利益驱使下,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引起了生态危机。
阿格尔指出,“历史已使原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作用。
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
”2因此,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追求生产利润的最大化,同追求生态利益的最大化,二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相容的。
当前法国“人类进步基金会”认为,我们的整个社会面临着三种失衡,分别是地球南北的失衡;穷人和富人的失衡(贫富差距的危机);人与自然的失衡。
这三种失衡反映了我们人类社会的三重隐患:社会与社会的隐患;人与人之间的隐患;人与自然的隐患,这三种隐患都会引发我们的发展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
这些危机的根源就是这个资本主义制度,看似民主平等,但在自由神像之下,一些弊端充斥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虽然这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而且逐渐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社会规则,但是在科学、市场的刺激下,社会所产生的双重影响也导致了当代世界的价值危机和道德沦丧。
如果最终社会民众在这场精神的斗争中完全沦为物质的奴隶,那么,人类将会失去控制,在满足自身欲望的同时引发全世界的生态危机,很有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最后走向人类的灭亡之路。
(三)、绿色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个绿色社会需要靠全社会来公平打造。
生态社会主义者致力于将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的结合,要求超越当代资本主义与现存的社会主义的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
3这里的理想社会主义模式与当代的社会主义模式相区别,它更加注重对生态的保护,人类能够更有计划、安排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不再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每个人都能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自我改造,在保证自我生存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觉性,把保护环2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第420页.3境,爱护资源的规则转化为自身的责任意识,从主观上进行自我批评,这种对于自身行为的评价能够对日后人与自然的统一产生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生态社会主义强调,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标准要服从于社会生态标准,一生产效能最优化为目标,这个最优化,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生产的效率高质量好,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投入,降低生产的能耗,尽可能提高产品的回收价值和可降解性,不对社会与自然环境产生负担。
社会制度的运行上,生态社会主义者主张绿色政治。
这种绿色政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体制,这种民主带有一种绿色也就是自由的色彩,它强调的是“以保障个人的完整性和集体利益为核心的民主”,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绿色政治绝不是无政府主义的衍生物,这种新型的民主制突出的是基层民主,针对一些当代政治民主的虚假性和低效能情况,要做好民主的基层性建设,重视工人阶级和底层劳动人民(即‘草根阶级’)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中间阶级的利益。
4但是国家政府仍旧要担任管理者的角色,只是相较以前,国家政府的职能显得纯粹一些,它要确保人民的民主参与是相对集中的,而且要使这种民主氛围长期存在,是与国家政府自身的民主建设分不开的。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探讨从现实上看,资源的枯竭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也是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从根本上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是受当时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一次次经济滑坡和虚伪民主自由的社会状态下,对资本主义的不信任言辞就不断出现,冲击着资本主义世界。
这也就使得许多民主党派和社会流派将目光转移到另一个社会制度上------社会主义制度。
将生态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是当代的合理选择。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资本主义国家在累积了足够多的资本时,也就是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最为尖锐的时刻,那么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的阶级就可以通过阶级斗争建立新的制度,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按照马克思的学说,当代的时局应该快要临近那个转折点了,因此,生态主义与社会主义理论的结合也就不难理解了。
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个相对科学的社会学说,生态主义吸收部分社会主义的观点,为其理论的立论和创新奠定基础。
可见,生态社会主义是在恰当的4王学东等:《九十年代西欧民主主义的改变》,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137~138、141时机孕育而生的,但是其理论的科学性需要我们辩证地去思考。
四、生态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依现实情况看来,生态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结合并不完美,“其未能也不可能彻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揭露,对未来社会主义模式的构想,对实现社会变革的道路乃至担负革命变革的社会力量等方面,都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6]1、在基本理论方面,生态社会主义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贯穿于其理论的始终,存在不少理论混乱和自相矛盾的地方。
生态社会主义的观点比较狭隘,它从自然出发看待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而这个矛盾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因此为了遏制这种矛盾,保护环境,就需要否定资本主义。
这种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来说是片面的,它没有认识到在人与自然关系之外的另一种关系,那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交织成的社会矛盾才是导致推翻资本主义的重要关键。
社会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到顶端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依靠无产阶级。
因此,对于历史发展的前进性来说,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必然的。
生态社会主义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核心问题。
2、在社会变革的途径和策略方面,生态社会主义反对暴力,提倡非暴力的原则。
这是生态社会主义者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有关系。
他们虽然批判否定资本主义但是却不想投入社会主义的怀抱,幻想通过民主改革,在不触动原有的体制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前提下,使他们的生态主张得以实现,但是事实证明,在依靠改良思想的前提下,当代生态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很少发挥重要的作用。
3、在主张社会变革的依靠力量方面,暴露出生态社会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立场。
在社会层面,他们认为要成功实现社会的变革仍要取决于广大工人阶级的觉悟和参与,但是却提出广大的工人阶级并不能承担社会变革的主导核心力量,这就表现出了小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