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文本图集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2011年6月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曹建丰注册规划师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戴军注册规划师吴未副教授姚广峰工程师马斯伟规划师范宁规划师程寅助理规划师吴鹏助理规划师孙文军助理规划师郭伟助理规划师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8)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9)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1)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4)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4)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6)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7)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0)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30)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0)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3)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6)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8)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39)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40)第五节燃气规划 (40)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1)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3)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6)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6)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8)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49)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50)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50)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51)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2)第十八章附则 (52)图件目录图1 区位分析图一图2 区位分析图二图3 市域城镇分布与交通现状图图4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图图5 市域城镇职能等级结构规划图图6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图图7 市域交通规划图图8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图9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图图10 市域生态功能区划图图11 市域旅游规划布局图图12 城市规划区范围及中心城区增长边界图图13 城市规划区空间布局规划图图14 城市规划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图15 城市规划区“四区”划定图16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6-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图17 中心城区用地评价图图18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图图19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方案构思图图20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分析图图21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1 临沧主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1-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图22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1 临翔主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2-2 昔本-博尚城市片区道路交通规划图图23 中心城区公交及交通设施规划图图24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图图25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图26 中心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图图27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图28 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图图29 中心城区市政设施现状图图30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图图31 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图32 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图33 中心城区雨水工程规划图图34 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图35 中心城区通讯工程规划图图36 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图37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图38 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图图39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图40 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分区图图41 中心城区“五线”控制图图42 旧城区综合改造规划图图43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图44 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图第一章总则第 1 条规划修编目的为适应临沧市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协调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升临沧市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临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特编制新一轮《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

第 2 条规划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促进空间布局模式由分散走向紧凑集中;突出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明确近期发展任务和远期发展要求;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走低碳化城市发展之路,建成最佳宜居城市;挖掘城市特色,坚持以佤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茶文化、边疆文化等为重点,作为城市文化支撑与传承的核心,促进临沧城市不断发展壮大。

第 3 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4;5.《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2010]3号;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0;8.《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9.《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10.《云南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1.云南省住建厅《关于同意修编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云建规函[2008]7号;12.《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13.《临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0.11;14.《临沧县城总体规划(1997-2015)》,1997;1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第 4 条规划编制重点1.明确城市性质定位;2.确定合理的城市规模;3.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4.构筑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5.强调完善的设施配套。

第 5 条规划范围本次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分2个层次,即市域和城市。

其中城市包括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市域土地面积24469平方公里,包括临翔区、云县、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等一区七县、77个乡镇(街道)。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临翔区全部行政辖区范围,辖凤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镇、蚂蚁堆乡、章驮乡、南美拉古族乡、圈内乡、马台乡、邦东乡、平村彝族傣族乡等2个街道办事处1镇7乡。

辖区总面积2652平方公里。

规划的中心城区即中心城市增长边界范围,包括临沧主城区、昔本片区、博尚片区和勐托备用片区,规划总面积90平方公里。

其中临翔主城区40平方公里,昔本片区11平方公里,博尚片区17平方公里,勐托备用片区22平方公里。

第 6 条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远期:2016—2030年;远景:自2030年以后,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与《临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接,增加中期2020年相关内容。

第 7 条强制性内容文本中下划线加粗的内容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 8 条市域发展战略定位临沧市发展战略定位为“一佤三区三地”,即:世界佤乡;面向缅甸、西南开放合作的先行试验区,边境地区实践包容性增长的示范区,滇西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国际性亚热带民族风情旅游胜地,全国著名的以茶为龙头的亚热带特色农林产品产业化基地,以新能源、新材料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

第 9 条市域发展战略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边境和谐城市;中国及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重要前沿窗口;云南省域及滇西城镇群的重要增长极;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具体发展指标见表2-1。

表2-1 临沧市发展指标体系汇总表说明:(1)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选取了相关指标体系,与临沧市“十二五”规划的指标项有所不同;(2)本表的控制型指标相当于临沧市“十二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引导型指标相当于临沧市“十二五”规划的预期和导向性指标;(3)规划根据临沧市“十二五”规划,对2015年的临沧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市域总人口规模等主要指标进行了对接。

第 10 条市域发展战略实施措施1.加强通道建设,构建面向西南开放合作的新支点临沧应积极发挥其位于国际大通道之一泛亚新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沟通南北向城镇与经济发展带和沿边城镇与经济发展带,打通对外以及与核心城市联系的通道,通过跨境合作综合开发,形成面向西南开放合作的新支点。

2.发挥资源禀赋,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城镇化进程积极发展以城镇为依托的非农产业和产业集群,重点扶持培育若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以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为基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水平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

3.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增长极,逐步形成城镇群加强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成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枢纽和商贸、旅游、物流集散中心;培育云凤和孟定两个增长极,云凤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翔云凤”城镇带,增强临沧在更大区域范围的综合竞争力。

4.加强与周边城市尤其是昆明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区域网络发展格局依托规划高速和铁路等交通干线,密切与保山、大理、玉溪、普洱、景洪等省内城市尤其是省会昆明,以及缅甸腊戌和曼德勒等邻国城市的产业协作关系,积极参与产业合作及技术、信息交流,形成良好的区域合作网络,使临沧成为西南边境融通境内外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增长极核。

5.创新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实现包容性增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措施和行动,以此增强发展活力。

建立就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医疗和社会服务体系,建立教育保障体系。

第 11 条产业发展战略1.整体:构筑特色产业园区以中心城区为依托,迅速提升城市的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引导非农产业向市域重要工业园区或产业园区发展平台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同步转移,促进市域城镇化。

2.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蔗糖、茶叶、烤烟、水果、咖啡、澳洲坚果等农业,加大农产品优质品牌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工业: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蔗糖、制茶、酒及饮料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壮大水电、矿产、建材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林产品加工、轻纺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的生态性产业,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将临沧建成全国著名的特色农林产品产业化基地和云南省以新能源、新材料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