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精品课件
三、从词的形式上看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 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 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 “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如前所述, 本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 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 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甚 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
论婉约派与豪放派
精品 (两人齐名并称“苏辛”)
苏轼: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苏轼也自 然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豪放派鼻祖”。 代表作:《水调歌头》《念奴娇》《江城子》
辛弃疾: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其词热情洋溢,慷慨 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独特的词作风 格被称为“稼轩体”。 代表作:《西江月》《破阵子》《稼杆长短句》 两人不同点在于:苏词清放,辛词雄放
精品课件
四、从语言上看
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 则委婉含蓄。 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 直写胸臆。
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 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 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 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 逊于婉约派。
精品课件
五、总结:
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
词风:豪放、粗犷。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 高山大江等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
个人抱负等。
精品课件
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秦观、李清照。 词风:婉约、柔美。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 芭蕉、杨柳细雨。 题材:单一,多写相思、离愁。
精品课件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豪放词侧重直抒胸 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
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 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 美展示出来。
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 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 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
其他代表作:《鹊桥仙》 秦观精品课件《踏莎行》 欧阳修等
婉约派之意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习,由来已久。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 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 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
婉约派特点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 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精品课件
感性认识:
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 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 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其他代表作:
张孝祥 《六州歌头》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精贺品新课件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等
豪放派词的特点: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 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 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喜摄取军情国 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 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 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婉约派词人则多性格冲淡平和。他们大多安 于现状,对政治不很敏感。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 这类词人往往“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风花雪月, 儿女情长,是他们笔下经精常品课性件 的题材。
二、从题材上看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 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 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 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 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 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 拓,但毕竟难脱桎精梏品课。件
——俞文豹《吹剑录》 精品课件
理性分析
一、两派词人个性不同,关注的对象不 同 豪放派词人大多是有着一种英雄情结的人。他
们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有着比较远大的抱负。 他们也往往是一些情绪化的人,当理想和现实出现落 差,就容易愤激。他们多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众疾 苦,敢于抨击时政。如韩愈言:“燕赵多感慨悲歌之 士”,他们大多是这样的一些敢怒敢恨的怒目金刚。
精品课件
婉约派
代表词人:李清照 柳永 李清照:李清照是因为那首《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 种凄凉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彪炳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代表作:《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
柳永: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 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 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词中有许多描写羁旅穷愁的,如《 雨霖铃》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 感染力 代表作: 《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精品课件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 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为了反映广 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 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 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杰出, 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 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 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 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 界。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 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 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 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 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 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 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 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就最能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