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材料加工工程 20137078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它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为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地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而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连接古代,现代,未来的一个桥梁。
学习传统文化,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绝不是为了获得一些可有可无的历史知识,而是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自觉继承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建设和发展现代的新型文化。
而我们所讲的传统文化,简要的说,以两种形态存在。
一种是客体化的文化形态,如历史典籍,文物古迹,文艺作品等,另一种是主体化的文化形态,这主要是指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文化心理,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
这两种形态的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成果。
这些优秀文化必然有文明和文化的一般共性,但是由于其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孕育发展,而具有了及其鲜明的中国特质,他对于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及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并且让传统文化有益于各族人民,有益于现代新型文化的建设,有益于社会和谐。
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的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说要从整体上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辩证发展做一规律性的探寻,从而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客观理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一整体评价。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大一统的封建文化,其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将统一性推向极致,但是
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并不是单一的内容。
在内容上,传统文化中既有对自然界的认知,又有关于社会人文的,政治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探讨,其中包含很多合理和深刻的认识。
从时间上看,中国文化既有古代传统,又有近代传统,而在学术派别上,不仅有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其后漫长的历史是其中,各家学说相互借鉴,融合和演化,形成了许多新的派别和思想。
我们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对立统一,才能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连续性和变革性的对立统一。
中国文明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历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从远古时代到夏商周三代文化,再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秦汉时期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儒道法三家互补的思想体系,再到后来历朝历代对文化体系的继承和发展,虽然历经战乱,社会动荡,王朝更替,但中国文化始终延续下来,获得了极大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延续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创新。
这不仅来自于对前人成果的总结与重新思考,还伴随着民族融合的潮流,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成果。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生命力所在。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还是独立性和通融性的统一。
中国人自己独立在特有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创造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有独特的汉字和汉语体系,还在汉字基础上,独创了自己的哲学,道德,文艺,宗教和学术思想体系,形成了特有的礼仪典章制度,同时随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的非凡的吸纳力和交融贯通性,促进了其在保持自己特色和核心优秀部分的同时,不断向前发展。
认识到这一点,使我们既要反对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的偏颇,又不能因此拒绝吸纳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
传统文化尽管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历经坎坷,有过辉煌荣耀的时期,也有过暗淡转衰的黑夜。
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段时
间,中国传统文化伴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面临了空前严峻的挑战,由于有了其他先进的文化体系作为参照,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大胆的反思和猛烈地抨击。
鸦片战争以后,在社会历史急剧动荡变革的背景下,文化发展出现了这样的基本趋势,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和演变的代表权威封建文化形态的汉学和宋学走向没落,陷入窘境,资产阶级新文化和新思潮代之而起。
新文化向封建主义正统文化举起批判旗帜,所谓新学的特点就是尽力吸收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以及社会学,哲学的新知识,用以批评封建传统意识,突破旧的思维方式。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意义。
但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生长于封建主义的土壤中,且他生吞活剥于西学,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显得软弱无力。
经历了这个充满危机与痛苦的过程,人们对待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诸多偏激的情绪。
那时的全盘西化轮和中国文化本位论的争论正反应了这种情绪。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他指出: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绝不能无限制无批判的兼收并蓄。
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区分开来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绝不能割裂历史。
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
正是在这样的基本原则下,我们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
首先,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应持彻底的批判和摒弃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