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影响评价 9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9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9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9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2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 案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9.1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1 2 3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土壤环境容量
环境影响评价
9.1.1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
9.1.1.1 现状调查内容
①自然环境特征
能稳定为依据 (2)同土壤系统有关的其他环境条件 9.壤-植物或农作物的关系
(2)土壤-微生物的关系
环境影响评价
9.2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2 3 土壤中污染物运动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土壤退化趋势预测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9.2.1 土壤中污染物运动及其变化 趋势预测
⑤加强土壤与作物或植物的监测和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
9.3 案例分析
土壤、农作物现状监测与评价 1 监测布点
2 采样时间与方法
3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4 评价标准 5 监测结果 6 分析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
Thank you
环境影响评价
(4)评价模式
①单因子评价
②多因子综合评价 (5)质量分级 ①根据综合质量指数P值划分质量等级 ②根据系统分级法划分质量等级
环境影响评价
9.1.2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9.1.2.2 土壤退化现状评价
(1)土壤退化现状调查
(2)评价因子的选择 (3)评价标准 (4)评价指数计算
环境影响评价
9.1.3 土壤环境容量
9.2.1.3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累积模式
9.2.1.4 土壤环境容量计算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
9.2.2 土壤退化趋势预测
9.2.2.1 土壤侵蚀量计算
(1)年平均降雨量的侵蚀潜力系数
(2)土壤可侵蚀系数 (3)作物和植物覆盖系数 (4)坡长系数 (5)坡度系数
(6)土壤实际侵蚀控制系数
环境影响评价
9.2.2 土壤退化趋势预测
②有机毒物
③土壤中pH、总氮量、硝态氮量及总磷量等 ④有害微生物
环境影响评价
9.1.2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⑤土壤微生物
⑥放射性元素
(3)评价标准 ①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 ②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 ③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
④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
9.1.2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②土壤类型 ③各种类型土壤的成土条件 ④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设想 ⑤水土侵蚀类型、面积及分布和侵蚀模数等
⑥当地植物种类、分布及生长情况
9.1.1.2 土壤环境监测 (1)监测布点 (2)植物监测调查
环境影响评价
9.1.2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9.1.2.1 土壤污染现状评价
(1)土壤污染源调查
壤污染源一般分为土壤侵蚀源、工业污染源、农业 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2)评价因子的选择 ①重金属及其他无机有毒物质
9.1.3.1 土壤环境容量概念
①土壤环境容量是在维持土壤正常功能和遵循土壤环境
基准条件下,合理分配人类活动的基础。 ②土壤环境容量是在保持自然与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的条 件下,规定人类活动界限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
9.1.3 土壤环境容量
9.1.3.2 土壤基准
(1)土壤基准值的确定是以土壤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
9.2.2.2 通用的土壤流失方程评价拟建项目的影响
另外,对土壤侵蚀的预测,不但需要预测建设项目开发 引起土壤侵蚀的总量,还应由此预测对该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和环境承载力下降的影响,以及对沉积地区土壤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9.2.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9.2.3.1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9.2.1.1 土壤中污染物累积和污染趋势的预测 (1)土壤污染物的输入量 (2)土壤污染物的输出量
①随土壤侵蚀的输出
②随作物吸收的输出 ③随淋溶作用的输出 ④随物质的降解转化的输出 (3)土壤污染物的残留率
(4)土壤污染的趋势
环境影响评价
9.2.1 土壤中污染物运动及其变化 趋势预测
9.2.1.2 农药残留量预测
(2)土壤环境质量的发展变化评价
(3)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9.2.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9.2.3.2 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①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
②防止或减弱其他污染土壤的过程。
③对于在施工期破坏植被、造成裸土的地块应及时覆盖沙、 石和种植速生草种并经常性管理,以减少土壤侵蚀。 ④对于农副业建设项目,应通过休耕、轮作以减少土壤侵蚀; 对于牧区建设,应降低过度放牧,保证草场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