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教育与经济2003年第4期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效益问题研究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李元春(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摘 要:对2000年中国35个城市工资价位抽样数据分析显示,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高等教育收益率。

另外,城市教育收益率已高于发达国家,但教育收益率在地区间呈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各级教育收益率都高于西部地区。

这一估计结果,对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育收益率;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投资战略中图分类号:F08;G 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3)04-0041-03收稿日期:2003-08-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063003)“我国西部大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作者简介:李元春(1963-),女,宁夏人,现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副教授。

一、引 言最早对中国私人教育收益率进行估算的是世界银行专家Jamis on and G aag (1987),之后有许多中国学者分别对中国私人教育收益率进行了分析。

前人对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各级教育收益率都低于发达国家,表1是对有关中国各级教育投资收益率估计的文献综述。

 表1研究者样本地区样本数数据时间估算方法结论(教育收益率,%)李实李实彬(1994)全国179811988收入函数法初中3.387,高中3.825,大学4.484邵利玲北京、天津、长沙、大同、常州、遵义30001990收入函数法小学:2.29,初中:0.24,高中:0.79,大学:2.50 资料来源:朱舟著,《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第199-200页。

而这一研究结果与教育收益率变动的内在规律有很大不同。

根据Psacharopoulos (世界银行教育与培训部经济学家)的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为什么前人的研究结果与世界教育收益率的一般规律不同呢?最为可能的原因是,前人的研究使用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数据,而这一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具备竞争性,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无法通过自由选择和决策,将自己的人力资本自由地配置于回报率较高的区域、产业和部门,从而使得各个级别的教育收益率普遍较低。

但是自1992年以后,中国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市场机制被认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

同时中国的教育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家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而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教育收益率发展的趋势。

另外,前人的研究都集中在对全国各级私人教育收益率的研究上,还没有深入到地区层面,来研究各级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

为此,本文基于2000年的中国城市工资价位抽样调查数据,对中国及地14区间的各级教育收益率进行了估算。

二、中国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1.数据说明和计算方法本文使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度的工资价位抽样调查资料(略)①。

当年全国被调查的共35个城市,职工80多万。

其中西部城市9个,包括贵阳、汉中、西安、渭南、兰州、乐山、绵阳、重庆、银川;东部城市13个。

调查资料的学历分组包括初中以下、高中中专技校、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及以上6个层次。

分析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工作经历都采用横截面资料,也就是对2000年被调查的具有各级的不同年龄组的劳动者的收入进行估算。

计算各级教育收益率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明瑟的扩展收入函数法。

该方法采用半对数方法对影响收入的人力资本要素进行最小二乘回归。

收入函数法的基本计算公式为:Y=a+bS+cEX+dEX2+ε(1) Y表示劳动者的个人收入;S表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教育年限);EX表示劳动者的市场经验(即工作年限),其中EX等于劳动者的年龄减去受教育的年限再减去入学年龄;a为截距;b、c、d分别表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误差项。

教育收益率的估算就是对式(1)的回归系数b的估计。

2.回归分析要考察各级教育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需要引入虚拟变量,即“0”和“1”两个值。

其中,取“1”值表示某层次的教育水平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产生影响。

取“0”值表示某层次的教育水平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不产生影响。

比如分析高中学历对劳动收入的影响,高中学历取值“1”,高中以下学历取值“0”。

其它以此类推。

由于分析高一级教育水平收益率依赖低一级教育水平的收入数据,而2000年度的工资价位抽样调查资料中,最低学历为初中及以下。

另外,在个别年龄段,博士学位的收入数据空缺太多,无法采取指数平滑法确定空缺年龄的数据。

所以,以下仅对具有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学历劳动者的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 表2中国城市劳动力各级教育收益率高中专科大学硕士受教育年限0.240.370.280.21工作经验0.020.0510.0140.003 注:所有变量的系数估计值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表3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劳动力各级教育收益率高中专科大学硕士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东部中部西部受教育年限0.280.180.210.390.320.260.270.330.220.470.070.18工作经验0.0150.020.0230.0120.0160.0180.0140.0190.0250.010.0130.039 注:除中部硕士外,所有变量的系数估计值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2000年中国的各级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根据Harley Frazis(2002)的研究,美国高中、大学、大学以上学历的私人教育收益率分别为1511%、2210%、1119%。

2000年中国城市各级教育收益率(从高中到大学)分别为24%、37%、28%、21%,高于同期美国的水平。

而且这一研究结论与Psacharopoulos(世界银行教育与培训部经济学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Psacharopoulos在1994年研究中,对61个国家进行了教育收益率的分析,提出了他的一系列教育收益率变动的内在规律性结论,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

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不发达国家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资资本更为稀缺,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在边际上还未达到均衡的结果。

所以,中国的教育收益率高于发达国家符合教育收益率变化的内在规律。

其次,各级教育收益率不但高于发达国家,而且还高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及工作经验(工龄)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微乎其微等研究结果说明,中国到2000年为止,各方面的改革取得一些成效,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开始建立,以往中国教育与个人收入分配之间的扭曲和不合理关系得到矫正。

①资料来源: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统计处。

24 (2)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高等教育收益率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专科和大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生产力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开始定位在高等教育这一层次上。

另外,由于高中教育被排除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外,高中教育的私人成本升高,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高等教育收益率。

(3)自专科开始,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呈递减趋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专科教育收益率最高,其次为大学教育收益率,而最高层次的硕士其教育收益率最低,甚至低于高中教育。

这反映出自专科教育开始,随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呈现出边际收益率递减的趋势。

这一趋势说明,随着政府自90年代以后对高等教育补贴的减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成本开始升高,而且教育层次越高,教育成本也就越高。

(4)东部地区各级的教育收益率都高于西部地区这其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者的人均收入普遍较高。

二是东部地区劳动力市场较为成熟,劳动力市场的教育信号作用能得以充分发挥,使劳动价格较为合理地反映劳动力市场对各个层次劳动力的需求。

三是东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更为合理的劳动工资制度,更为充分地使劳动者能力和工资收入挂起钩来。

而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人均收入普遍较低,尤其是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较低的劳动力流动率,较高的公有制经济成分,使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无法得到合理配置,使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空间受到了限制,从而直接导致西部劳动力市场就业效率低下,教育投资回报率普遍低于东部地区。

三、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战略的启示1.积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每一教育层次上都有最高的收益率。

这意味着,对这一领域的投资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另外,由于平均教育收益率从80年代末期的319%稳定上升至2000年的27%的这一事实,说明目前中国增加教育投资不会产生教育资源的过度投资及劳动力的低度使用,应积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2.对高中教育进行优先投资大量研究表明,不同质量的高中教育会形成不同质量的人力资本。

另外,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高中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国未来的高层次人才的供应。

因此,针对我国高中教育收益率较低的状况,从平衡投资收益率及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应对高中教育进行优先投资,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通过各种政府补贴提高个人投资于高中教育的收益率。

投资的方式包括:为有意愿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提供就学的可能性;重点投资于农村高中教育。

3.缩小东西部地区各级教育收益率的差距针对西部高等教育收益率低于东部的问题,从平衡区域间投资收益的角度出发,中央政府可以通过某些特殊政策,比如专给定向到西部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提供生活补贴,来平衡区域间的高等教育收益率。

针对西部高中教育的教育收益率低于东部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提高认识,把提高高中教育质量与普及高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只有通过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最终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高中教育的教育收益率。

针对西部当前阶段教育收益率不能正确反映劳动者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问题,西部地方政府还要着力培育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让劳动力流动起来,让市场在人力资本的配置和定价中起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1]朱舟.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5):42-49.[3]W elch F1970Education and production[J].P ol.Econ.78:35-59.[4]Harley Frazis.Human capital,signaling,and the pattern of re2turns to education[J].Ox ford Econom ic Papers54(2002),298 -320.责任编辑肖利宏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