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有限公司编号**/CX—2011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发放编号:A02持有部门(人):品控部受控状态:□受控2011年11月20日发布2011 年11月20日实施**食品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批准颁布令本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依据公司《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手册》编制的,满足和符合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物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的标准。
它是贯彻安全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满足质量安全体系要求的指导性文件,现予以批准发布。
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本程序认真贯彻执行,以确保我公司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管理代表者:20 11 年11 月20 日程序文件目录1 目的对现行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厂所均能得到现行的有效文件。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体系的有关条件的控制,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
3 职责3.1公司办公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与管理。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对作业指导书及三大规程的管理。
3.3 各部门负责各自所用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4 程序4.1文件的分类4.1.1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规程和标准、规章制度、记录表格等。
4.1.2按受控情况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
4.1.3按文件来源分为:内部文件、外部文件。
4.2文件的编制和批准a)质量手册由公司办公室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b)程序文件由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批准;c)作业指导书、规程由生产技术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批准;d)部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有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4.3文件的编号所有文件在发放前均应按以下编号方法进行编号:年代号文件类型公司代号4.4件的发放和接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公司办公室发放,发放前确定文件的发放范围和份数,发放时填写“文件发放记录、回收记录”,其内容包括:文件名称、编号、发放人、发放时间、领取时间、领取人等,各部门收到文件后在“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上签字。
4.5 文件的管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行政管理性外来文件经批准的原版交综合管理部保存和管理;技术性文件由设计咨询部负责保留和管理。
4.6 文件的更改4.6.1文件需更改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或文件更改提出部门的负责人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说明更改原因,对重要更改应附有充分的证据。
4.6.2文件更改的审批由原审批部门负责人进行,当审批人不在职时可由其接替岗位的人员审批,但应通过查阅记录及归档文件获得审批该文件的背景资料。
4.6.3当文件更改批准后由综合管理部文件管理员按《文件收、发放记录》上的名单实施更改。
文件更改时需注明更改标记和更改时间,并由更改人填写文件更改记录,同时收回作废的旧文件(包括换页修改后作废的页)。
4.6.4文件的更改方式有划改,换页,换版三种方式。
一般情况下更改采用划改,换页方式。
文件经多次更改或文件需进行大幅度修改时应进行换版。
换版时宣布原版次文件作废,换发新版本。
新版文件的发布日期应尽可能早于实施日期,以便使用人员能够有个适应过程。
4.7外部文件的控制4.8.1直接引用的各类外部文件由综合管理部填写《外来文件审批表》,由总经理审阅后方可使用。
4.8.2对使用部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法律、法规等外部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过期文件,并每季/年上网进行检索和查阅。
4.7 文件的作废作废的文件由文件管理员按《文件收、发放记录》收回并记录,作废文件加盖“作废”印章,作废文件如需保留或销毁,需由文件管理员填写《文件销毁(保留)申请单》。
由部门负责人批准销毁或保留,若作废文件需保留,需加盖“保留”印章。
4.9文件的归档需要归档的文件,由公司办公室进行分类、编目、归档。
1 目的对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是为证明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并为验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产品质量形成和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关记录的控制。
3 职责3.1 公司办公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记录样式、种类的审定、编目和保管期限规定,督促检查各部门记录控制的有效性;3.2 其它各部门负责各自的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具体按“记录清单”执行。
4 程序4.1 记录控制的内容记录的控制主要包括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查阅、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理。
4.2 记录的控制范围4.2.1 按记录的来源,其控制范围包括内部记录和外部记录。
4.2.2 按记录的形式,其控制范围包括文字记录、电子媒体和硬拷贝等。
4.3 记录的标识记录用其编号进行标识,记录编号包括识别性编号和唯一性编号。
其中识别性编号由公司办公室按《文件控制程序》中记录的编号方法进行编号。
4.4记录的设置和编目4.4.1 各项记录表格都需按相应程序文件中要求设置,公司办公室对所有的记录格式进行统一审定,并编制《记录样册》。
4.4.2 凡编入样册的记录为固定食用的统一记录,当记录和表格中的内容需增加或删减时,由记录和表格制定单位进行修改,并附新样,报公司办公室审批、印制。
4.4.3 记录空白表格做为一种文件,应根据确定的格式统一印制并发放。
4.4.4公司办公室负责编制《记录清单》,其内容包括:序号、记录名称、记录编号、保存部门、保存年限并保存一份完整的《记录样册》。
4.5记录的填写4.5.1记录填写时应及时、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正确,文字表达准确、简练、手续齐全,填写人员应如实填写。
4.5.2记录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不允许用铅笔填写。
4.5.3对记录中规定的内容应逐项填写,不许少填、漏填,对于确实不适用的内容应划斜线表示。
4.5.4在记录的过程中,不得随意涂改或用涂改液涂改,如记录错误需更改,应采取划改。
4.5.5记录签名一律用全名,不得用姓代替。
4.6 记录的保存4.6.1 所有记录由各部门指派专人进行保管。
4.6.2记录的保管要标记明确,分类清楚,便于查找。
记录的贮存环境应有防潮、防霉、防损坏等措施。
4.6.3 每种记录的保存均要规定保存期,保存期的规定应考虑记录的用途。
详见《记录样册》中保存期的规定。
4.7 记录的借阅4.7.1 公司的质量记录只供查阅,不准外借。
4.7.2 上级部门及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抽查或质量审核认证时需查阅记录,各单位应给予配合查阅,不得拒绝。
4.8 记录的销毁4.8.1 每年一季度由各部门列出已到规定保存期的记录,填写“记录处理登记表”,经相关责任部门审批确认后销毁。
4.8.2 有重要保存价值的记录,由相关部门及时送交档案室保存。
1 目的对质量安全体系的适宜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已发现和解决评审中的问题,确保安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实现。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安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安全体系的管理评审。
3 职责3.1公司总经理主持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保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写管理评审实施计划,审定管理评审涉及的有关文件、资料,准备和评审资料的收集、汇编工作。
3.3各相关部门参加管理评审会议负责提供评审需要的信息和材料,执行评审中确定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
4 工作程序4.1管理评审的时机和方式4.1.1 时机:管理评审原则上每年度进行一次,二次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
当发生如下特殊情况时,应及时进行管理评审:组织机构发生重打变化时;产品结构或经营范围发生变化时;当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
4.1.2方式:管理评审一般采取会议的形式,需要时采取现场评审。
4.2管理评审的内容:a)安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对安全体系的适宜性;b)质量安全体系对内外部环境的有效性;c)组织结构、资源对实现安全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d)市场信息及动态;e)服务和产品质量;f)质量改进计划,重大质量问题处理。
4.3 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者代表根据总经理意见,编制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内容包括:a)管理评审的内容;b)管理评审会议的具体日期、地点、参加部门人员;c)管理评审所需文件、资料和提供时间。
管理评审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提前一周发至各部门,各部门按计划要求准备管理评审所需的文件和资料。
4.4 管理评审资料的准备4.4.4公司办公室准备并提供:《质量安全体系运行报告》——内容包括:内审情况报告,质量体系机构/人员变化、质量安全体系运行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4.4.2检测中心准备并提供:《产品质量情况报告》——内容包括:产品质量统计、产品质量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原因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4.4.3生产技术部准备并提供:a)《各车间生产情况报告》——内容包括:生产任务工作量统计、生产工艺技术参数分析、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需求及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建议。
b)《纠正/预防措施汇总报告》——内容包括:收集信息情况,实施效果汇总。
4.4.4销售公司准备并提供:《市场信息及顾客意见汇总报告》——内容包括:市场对同类产品的需求趋势,顾客对公司产品的意见及要求,售后服务工作总结等。
4.4.5采购部准备并提供:《物资供应情况报告》——内容包括:物资采购、供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4.6其它各部门报告应包括各自质量安全体系工作的完成情况及对改进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议。
以上要求提交的报告需在管理评审前3天交到公司办公室汇总、复印后下发各与会代表准备评审意见。
4.5 管理评审的实施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
管理评审会议上管理者代表、内审小组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情况分别进行汇报。
会议应通过以上内容的评价对如下内容进行确认并制订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或改进措施.4.6 管理评审记录和报告4.6.1公司办公室负责做好评审记录,并根据评审结果和改进建议编制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一正式文件形式分发相关部门。
评审报告要满足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内容应包括:a)管理评审的目的、内容、时间、主持人、参加部门和人员;b)管理评审的结论和决议;c)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责任部门和改进要求等;d)管理评审报告的发放范围。
4.7 质量改进的跟踪验证公司办公室根据评审报告的决议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组织责任部门指定和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8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记录和报告由公司办公室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归档。
1 目的预防可能影响产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确保紧急情况得到处理,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产品安全影响。
2 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