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及其成因》习题2

《水污染及其成因》习题2

《水污染及其成因》习题2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相同的
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大于地下水,地下水大于湖泊水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
解析:选B。

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水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水体中的溶解氧越多,污染物越容易被氧化分解,自净能力越强。

故就自净能力来说,一般是河流水大于湖泊水,湖泊水大于地下水。

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导致水质恶化,产生水体污染。

2009年12月30 凌晨,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发现大量柴油泄漏进入赤水河,在渭河形成污染带进入黄河,造成黄河污染。

环保部门监测数字表明,黄河河南巩义大桥以西的地区,监测值已超标,巩义大桥以东的监测值仍正常。

据此回答2~3题。

2.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水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柴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水体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
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
解析:第2题,泄漏的柴油主要覆盖在水面上,不会影响鱼类游动,光照主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第3题,对水体影响最小的处理方式就是尽量减少油污残留在水体中的方式。

答案:2.C 3.B
4.(2011年银川调查测试)关于水体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潮是海洋水体污染造成的
B.水华是淡水水体污染造成的
C.水体污染只能使水质变坏,而不会使水深变浅
D.湖泊水流动性差,更新周期长,污染后自净较难
解析:选C。

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植物营养素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

因此,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

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

5.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6.(2011年格尔木会考)不论哪一种水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若排入的污染物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 )
①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②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消失③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④造成水质恶化
⑤使水生生态系统更加多样化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选B。

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其自净能力,就能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和水中的生物群落组成,从而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消失。

7.
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有一环保小组对一有大量浮游植物的湖泊,从上游①到下游②,进行溶解氧量(DO)、生化耗氧量(BOD)、无机物(N、P)的浓度进行调查,其结果有可能的统计图是( )
解析:选B。

图中显示,污水排放口在河流的上游,因此在河流的上游浮游生物的数量
最多,生物的繁殖、呼吸需要消耗的溶解氧也多,因此自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无机物和生化耗氧量逐渐降低,而溶解氧量在逐渐升高。

(2011年青岛一中联考)读“化肥的污染示意图”,完成8~9题。

8.若水中鱼类最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
A.硝酸盐中毒死亡
B.溶解氧缺乏,窒息死亡
C.藻类缺乏,饥饿死亡
D.食道癌、胃癌发病死亡
解析:选B。

水体富营养化后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缺氧,鱼类窒息而死亡。

9.由图可以看出,过量施肥可能造成( )
①土壤污染②白色污染③臭氧层破坏④水体污染
⑤农作物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选B。

图中显示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问题有土壤污染、臭氧层破坏、水体污染、农作物污染等。

二、综合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0 000千米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一半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

我国将面临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双重压力,水资源问题将成为21世纪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水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

材料2:下图为“中国七大水系水质差别对比图(2003年)”。

(1)我国七大水系中,水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__。

从空间分布看,____________地区的水质较好,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我国河流水质下降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善我国河流水质的有效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材料2图中对比可看出海河污染最严重。

南方水质较好,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其自然原因与河流径流量大、自净能力强有关。

第(2)题,河流水污染物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废水。

第(3)题,要针对污染物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

答案:(1)海河南方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大,自净能力强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田污水
(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行污染物的回收利用或废水循环使用;加强管理和监测,使污水达标排放;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治理水污染;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11.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

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1:见图甲。

资料2:见图乙。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1)据图甲可知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2)据图乙,近2 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其他(2.6%)为最低值;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是复杂的,故选择B、D、E。

(3)饮用水一旦发生污染,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并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防控污染的举措,一是要防控各类污染,提高水源水质;优化、完善供水网络;构建应急机制等。

二是公众应提升节水意识,参与到保护水源、防控水污染的工作中来。

具体措施有: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答案:(1)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2)BDE
(3)主要危害: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
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12.(2011年江西南昌模拟)如图,黄河中游沿岸某城市附近河段河流水质(河水工业污染物浓度及含沙量)季节变化明显。

据此回答问题。

(1)简述A、B两曲线的含义。

(2)分析说明该河段河水工业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的原因。

答案:(1)A表示河水工业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B表示河流含沙量季节变化。

(2)夏秋季节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对污染物稀释作用大,污染物浓度低。

或答:冬春季节降水量小,河流流量小,对污染物稀释作用小,污染物浓度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