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新进展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新进展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新进展【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新进展。

方法收集国内外长关于老年长期期卧床患者护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结果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全面落实基础护理,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的康复。

结论以病人为中心,将身心相结合的护理有效结合,运用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患者;长期卧床;压疮;坠积性肺炎;心理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22-021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资料11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现状分析据统计我国已于1999年底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临床工作中,老龄患者不断增多,老年人在其生理、心理、认知能力及住院后心理需求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关注老年患者的健康与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者具有挑战性的一个课题111国外整体护理的发展概况在现代护理学形成之初,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就十分重视对病人的整体护理,她认为护士不仅应重视病人的疾病护理,而且应注意病人的饮食、阳光、病房空气、环境对恢复病人健康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率先试用的责任制护理又为护理程序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护理工作模式。

护理程序与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标志着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已具备初步的整体护理思想。

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理论家、《整体人理论》倡导者matha rogers明确指出护理应重视人是一个整体,除了生理因素以外,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和康复程度。

随后,“整体护理”一词正式出现在许多护理期刊杂志上,并为护理同行所认同。

1977年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更进一步强化和加深了护理界对整体护理的认识。

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对护理重新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护理的本质和功能上明确了整体护理是护理人员所必须贯彻的主导思想。

112我国整体护理的发展概况整体思想可见于祖国医学的大量著作中,如中医学认为,人的健康是个体阴阳协调、五行运转顺畅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我国护理界对自身存在的与国外同行的差距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198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护理专家美籍华裔护理专家李式鸾博士来华讲学,将“护理程序”引入我国,并重点介绍了“primary nursing”护理分工制度,国内将其译为“责任制护理”。

责任制护理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护理程序的理论认识与工作方法,开阔了我国护士的思维,促进了观念的转变。

1994年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与健康科学学院吴袁剑云博士来华,先后在北京、济南、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讲学,并帮助国内多家医院建立了模式病房。

1995年,卫生部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正式将整体护理引进我国,开始了有组织地进行整体护理的试点工作。

1996年8月,卫生部医政司与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届“全国整体护理研讨会”,同年8月,卫生部成立了“全国整体护理协作网”。

12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121心理表现久病卧床老人几乎都有一定的心理精神障碍,社交活动减少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症,智力活动能力也因长久不活动和闭门不出而显著减退。

据调查在家久病卧床老人42%为一人独居,和家人能经常说话的只有586%,40%-60%不看电视报纸听收音机,793%没有生活情趣,395%从未出过门社会交往几乎隔绝,182%近乎痴呆,因此老年人一久病卧床生活质量受很大影响,往往悲观失望,躯体疾患也往往日益加重,心理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加重心理精神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使老人逐渐走向生命的终点。

122社会表现长期卧床不仅给老年人造成身心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卧床老人的家庭成员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精神和经济上的帮助,从而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卧床老人因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需专人照顾者占90%以上,从而导致571%的家人不能外出,334%不能安睡,256%不能上班工作,15%不能结婚。

卧床老人对医疗保健需要增加,医疗费用高、住院率高,在久病卧床老人中在医院者占31%,其余的69%中有2/3在家,1/3在养老单位。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小家庭增多与人口老化将导致无人照顾的老人与孤寡老人数增加,因而卧床老人的照顾,将逐渐转为以社会服务为主,如何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和医疗服务费用,研究采取各种社会措施,改善社会环境,以保证卧床老人的医疗保健和生活条件,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2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21长期卧床患者的一般护理211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整洁保持病室湿度在50%-60%。

室内光线亮度可以影响病人的舒适感[1]。

可用适量的日光照射局部皮肤可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快,而改善皮肤和组织营养状况。

此外,日光中的紫外线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可以预防感染,增加病人的抵抗力。

212床单位的设置长期卧床的患者的床单位应尽量考虑病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条件,床旁应留有放日常用物之处(如眼镜、手表、小镜子、收音机、痰杯等)。

床旁物品的放置,如小镜子,可以提高卧床病人的生活情趣,看到病室周围的环境,扩大视野范围。

通过反光镜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和进出病室的病人,可使病人建立起信心,度过长期卧床带来的困难。

22基础护理221晨间护理通过晨间护理观察和了解病情,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和治疗和调整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及时发现病人存在健康的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和卫生指导。

促进身体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及肺炎等并发症。

保持病床和病室的整洁。

可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222晚间护理晚间护理可使病人清洁、舒适,利于睡眠。

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

具体内容有:给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或协助漱口。

给病人洗脸、洗手、洗脚,女病人冲洗外阴。

给病人翻身、按摩。

整理床辅,盖好盖被。

熄灯或调节灯光,避免强光和噪音。

难入睡的病人可给予少量饮食。

在做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为病人保暖,提高爱伤观念。

223协助病人进餐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用餐,餐后洗手并整理好用物。

对于不能采取坐位进餐的患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有以下几点:①遵循安全的原则。

②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评估患者的病情、饮食种类、液体出入量、自行进食能力,有无偏瘫、吞咽困难、视力减退等。

③评估患者有无餐前、餐中用药,保证治疗效果。

④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护士应注意食物温度、软硬度及患者的咀嚼能力,观察有无吞咽困难、呛咳、恶心、呕吐等。

⑤操作过程中与患者沟通,给予饮食指导,如有治疗饮食、特殊饮食按医嘱给予指导。

⑥进餐完毕,清洁并检查口腔,及时清理用物及整理床单位,保持适当体位。

⑦需要记录出入量的患者,准确记录患者的进食/水时间、种类、食物含水量等。

⑧患者进食/水延迟时,护士进行交接班。

23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231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及护理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溃烂性坏死,又称为压力性溃疡。

其临床特征为无痛,边缘硬而干燥,轮廓常呈圆形或火山口状。

从表皮扩延到皮下及深部组织,有裂隙将其分隔呈数个,不易充分引流,分布于溃疡床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2]。

伴继发性感染时,有恶臭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流出,穿入深部组织,使肌腱、骨膜发炎,变厚,硬化,并破坏其骨页及关节。

2311压疮发生的原因力学因素: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

故目前将压疮称为“压力性溃疡”。

其压力主要是垂直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通常是2-3种力的联合作用而产生压疮。

理化因素刺激: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排泄物等理化因素的刺激,如大量汗液、大小便失禁、订单皱褶、床上碎屑等损伤皮肤,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的病人皮肤组织较薄,抵抗力弱,一旦受压、缺血、缺氧更为严重,易导致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而发生压疮。

2312压疮的预防控制压疮的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主要在于去除病因,加强把持疗法和健康教育,以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要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一定要注意局部护理和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

2312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鼓励和协助卧床者经常更换体位: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和局部皮肤情况及时调整,必要时每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翻身时应抬高后移动,也可以拉动订单协助患者的床上移动,翻身或移动时避免托、拉、扯、拽、推等。

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病人体位安置妥当后,可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或海绵垫,有条件时可使用喷气式气垫、交替充气式床垫、翻身床等。

2312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保持皮肤干燥,床单、被褥要保持清洁、平整、干燥、无碎屑。

营养支持:应根据患者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供给。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手法按摩、电动按摩器及红外线灯照射。

2313压疮的治疗与护理[3]ⅰ-ⅱ期压疮及时去除病因,阻止压疮的进一步发展。

做到勤翻身、翻身时避免在床上对患者进行拖、拉、推等动作,以避免擦伤患者的皮肤。

在患者大便或小便后及时冲洗会阴部,然后擦干皮肤。

对有水泡形成的ⅱ期压疮,未破小水泡尽量减少摩擦,防止水泡破裂。

对于较大的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内液体抽出。

对于表皮破溃者,可涂甲紫溶液,并用红外线或紫外线照射治疗,以保持创面干燥。

经过这样的处理,患者一般3-4d可痊愈。

ⅲ—ⅳ期压疮:尽量保持创面的清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的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另外,可采取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即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并具有收敛作用的中草药。

23131密闭氧罩的制作将圆形一次性换药碗从底部钻一小圆孔,穿过吸氧导管,用胶布密封,固定好接口处备用。

23132疮面处理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疮面,去脓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无菌剪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局部涂2%碘酊,将备好的特制治疗碗扣在疮面上,用胶布固定在周围的皮肤上,给氧20min,流量2-8l/min,top照射疮面30min,高度30-40cm,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每天治疗2次或3次。

10-28d治愈[4]。

232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2321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原因: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与长期卧床引发肺充血水肿而形成有利于细菌生长与繁殖的环境有关。

次为长期卧床患者多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加之老年人中合并糖尿病者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一些条件致病菌或原本致病性弱的细菌便乘虚而入,导致本病的发生与发展[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