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FE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学号:专业:姓名:教师评阅意见:论文成绩□95 □90 □85 □80 □75 □70 □65 □60 □60以下摘要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经济学方法论的问题,通过介绍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以及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得出经济学方法论的意义以及方法论对经济学未来的影响。
本文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第二部分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应用这两种分析方法;第三部分是介绍经济学方法论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本文主要是从哲学、历史学和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为出发点;最后一部分是介绍经济学方法论意义以及方法论与经济学的未来,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经济学方法论实证方法规范方法社会学科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讨方法论是一个博大的领域,充满着激烈的竞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时俱进。
它包容着批判主义精神,从事方法论研究,自然要富有批判态度,所有问题都可以争鸣,这一点也是所有科学活动的共同特征。
一、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方法论涉及的是经济学中的基础性问题,是经济学原理的“平台”。
它提供了一个范式,我们可以运用这个范式探讨现代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重要论题,诸如,经济学何去何从,经济学的局限性,经济学阐释的可能性,经济学是否呈现多样性,经济学是否正朝着结构主义的方向演变,等等。
二、经济学方法论的内容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家面对经济理论难以消解的现实,视图提出自己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识和把握。
经济学方法论在发展过程中深受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
经济学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认识论范畴,主要探讨经济学知识的性质、认识论地位以及获得途径等问题。
严格意义上讲,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范畴,经济学方法论为经济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上的哲学观,即方法论哲学。
张五常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应该叫“科学的方法”,“因为科学方法论在经济方面与其他科学是相同的,所以要笼统的说一说,不应该分门别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因而适用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均适用于经济学研究。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除了仍然用演绎方法和归纳方法外,经济学家还把经济学的研究区分为实证的研究和规范的研究,相应地经济学的方法可以区分为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
实证方法是在既定的评价标准的前提下,考察经济活动中的一定的因果关系。
它所解决的,是“这是什么”或“这不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以经济增长为例,实证方法所要阐明的是: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即投资若干,在投资与产量的比例为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实现多大百分比的经济增长率;或者,在投资额为一定的条件下,要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投资与产量的比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至于经济增长本身是“好事”还是“坏事”,一定的经济增长率本身是“值得实现的”还是“不值得实现的”,则不在实证研究的范围之内。
规范方法所考察的是经济活动的评价问题,也就是“这应该是什么”或“这不应该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规范研究带有浓厚的伦理学色彩,它把“是非善恶”的讨论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轨道。
仍以经济增长为例,规范方法所要阐明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是“好事”,是“值得实现的”,而什么样的经济增长则不是“好事”,是“不值得实现的”。
①规范研究的结果是力求提供一种经济活动的评价标准,一种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从分析方法本身来看,实证方法或规范方法同样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并按照研究课题的一定的要求加以运用。
但它们也不可能脱离经济理论的指导。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从各自的学说立场出发,或者采取实证方法,或者采取规范方法,或者二者兼用,但他们所采取的方法总是与他们的经济理论一致的。
例如,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采取规范分析方法,是想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缺陷所在,并力求证明资本主义社会有可能通过改良的途径而逐渐消除这种缺陷。
在他们那里,规范分析方法与新制度学派的改良主义学说是一致的。
又如,凯恩斯主义者在讨论经济增长问题时,采取实证分析方法,说明经济增长实现的条件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由此提出均衡增长的对策。
但由于凯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增长学说在实质上是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停滞的目标服务的,其中虽然含有若干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论述,然而它的有关均衡增长的论点却是反科学的,它的有关刺激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政策主张也只可能暂时有利于经济增长,从长远来说则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矛盾。
②三、经济学方法论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一)经济学和哲学的关系①M.Blaug,The Methodoloɡy of Economics: or How Economists Explai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0.②J.A.Schumpeter, 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54.哲学立场是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各种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哈奇森认为,经济学家不仅要有方法论意识,而且要有哲学意识。
当然,任何有关方法的讨论都需要运用哲学概念,比如存在论与认识论、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等等。
在经济学理论关于价值观的讨论中,理解理性经济人原理背后的哲学内涵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学研究中的哲学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阐释问题的能力阐释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我们运用经济学进行政策问题分析。
如果没有作为行为基础的真实世界知识构建的哲学,那么,我们仍将为此而探索。
但是,哲学文献清楚地表明,那么,我们仍将为此而探索。
传统的做法是,方法论直接来自于科学哲学,把科学哲学直接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去。
可是,方法论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它更加关注经济学家实际在什么,而不是把一系列外在的规范强加给经济学家。
由此,我们也看到,科学哲学领域的方法论正在呈现出变化,该领域也更加关注实际的做法。
正如方法论对实践的间接影响不在存在一样,哲学对方法论间接影响的情况也不再存在。
哲学本身的变化是实践和方法论变化的结果。
③哲学论题与经济学论题一样,毕竟最终是真实世界的问题,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在三个层面之间有一个有效地沟通。
根据方法论文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构建经济学知识不是直接把大家公认的逻辑运用于公认的事实背景,因此,判断的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当没有明确的结论时,我们就要使用判断。
我们需要把判断运用到对现实的分析中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阐释,包括选择一种逻辑形式。
理性之一哲学可以保留,但是,还会有大量的推理形式。
因为研究的对象总是在变化着的,又因为理论需要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抽象,所以,推理对于社会科学是尤为重要的。
(二)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关系历史学可以以各种方式为经济学作出贡献。
首先是经济史。
一方面,我们看到经济史为理论检验提供了最大可能的资料背景。
把经济史融入到实证主义经济学中去,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家特别感兴趣的历史领域是经济学的历史,在这个领域里有对方法论的潜心研究。
事实上,在方法论的科学研究理论中,二者是合二为一的。
作为描述性的方法论被理解为经济学的历史,以至于方法论被包含在经济学的历史之中。
我们已经讨论的与方法论相关问题一样,经济学历史也③沈兰,“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思考”,金融经济,2012。
面对着一系列问题。
例如,就现代观点而不是从作者再构的观点来看,历史的功能是什么?思想史能够说明进步么?经济思想史应该尽可能的回避作者的意图和写作的背景么?观点的摇摆不定反映了方法论思想的变化。
可是,必须认识到,掩盖现代观点并确认我们已经识别了作者的意图,这种情况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们注意到,由于理念跨越了范式界限,经济学领域已经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它不会被看成是一部好的思想史,但是,尽管被人们理解的理念并非是作者的本意,但却是存在着历史的理念启示作用。
例如,现在普遍接受了思想史中的看法,即一般均衡理论表现出的是对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一种错误理解。
尽管启示是建立在错误理解基础上的,但是,得自亚当斯密的启示并鼓吹发展理论分析框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④历史学家感兴趣在于理论内容的背景下理解理论的发展变化;方法论学者对现实、理论与在理论指导下的制度安排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本质以及超越这个阶段的可能性更感兴趣。
(三)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在现代经济学产生的重要时期里,现代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共同演进。
贝克尔提出了一种方法即“经验主义”的方法,通过把其他社会科学纳入经济学之中来解决问题。
事实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也会受到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吸引,并从中受益。
这些方法比如在理性经济人前提下用个人主义的观点看待人类的行为以及采用先定的方式。
这些受益还包括使用数学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
还有有些人试图对理性经济人行为进行量化。
同时,出现了大量的且越来越多的文献把经济学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行为经济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包含了个人行为分析、社会制度分析,既强调了人的情感动机,也强调了某种狭义的理性。
我们已经意识到,运用社会学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学家群体。
同样的,运用社会学有助于我们理解我们所研究的对象。
如果我们大量的行为受社会背景的影响,那么,社会背景就是值得研究的。
四、经济学方法论意义以及方法论与经济学的未来④丁文峰,“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经济学家,2009。
经济学家探究了无论是规范法还是描述法都无法达到某种纯粹的形式,既没有普遍性法则存在的基础,也没有赖以进行描述的中性的立场。
尽管如此,多年来在上述两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他们是了解方法论的途径,也是了解经济学的途径。
因此,对于方法论的多样性,也有着正面的效应。
第一,通过争鸣,判断标准得以发展。
在不存在绝对法则的情况下,判断标准就显得很重要了。
如果古典逻辑本身无法给出答案,那么,经济学家在接受不同的方法和方法论时,就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情境逻辑。
第二,通过多元化的变化路径,出现了新的发展。
这里。
生物学的推论是具有建设意义的,本质上,多元化可以防止无法预见的冲击。
如果一方因某种冲击而泯灭,另一方则还能够生存下来。
我们看到,像自然界一样,经济体制不是静止的。
随之历史的发展变化,他的表现形式必然会发生变化。
一些经济思想由于根据一定的背景加以调整,因而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当与其相关的背景发生变化后,思想的发展也就终止了。
⑤目前的方法论领域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而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展开着对各种基本问题的辩论。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进行这样的辩论时极其重要的,因为一般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们没有可以决定如何从事研究的外部法则,我们关于经济体的知识是很容易产生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