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福州、占城、满剌加、榜葛剌、锡兰、阿拉伯半 岛
最远到达:__红__海__沿__岸_、__非__洲__东_海__岸___
哥伦布航海途经主要地点:加那 利群岛、巴哈马群岛、海地岛
最远到达:美洲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航海
郑船和只数下量西洋最与多哥200伦多艘布航海最相少一一比次次:31艘7艘,最多 规模更大,时间更早、更长,范围更 广船只,大航小海大技宝船术宽长5更01.29先5米.6进5米。, 长24.5米,宽6米
活动一:海上实力大比拼
漫 画 一 : 东 方 航 空 母 舰 与 西 方 小 渔 船
郑和宝船与哥伦布船队旗舰的模型对比
战船 粮船
大宝船
马船
水船 坐船


明成祖时

中国经济、

科技、军

事实力强
盛,是当时
世界上综
合国力最
强大的国
家。
郑和下西洋途经的主要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
为什么对哥伦布的评价存在如此截然相反的观点? (提示:结合书本和材料)
哥伦布航海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结合P55)
1、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推 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2、推动了物种的交流与传播
3、加强各大洲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4、野蛮的殖民扩张,也给拉美人民造成 了巨大的灾难。
1、在迎接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世界各 地纷纷开展活动纪念郑和。
2、19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时,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想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期作为全球节 日,但终因受到拉丁美洲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思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性质
郑和下西洋:和平亲善交往
哥伦布航海:利益驱动、暴力掠夺、 殖民扩张
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发生了 什么样的变化?
从积极发展对外商贸往来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 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在盲目自大情绪的作用下, 中国未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从一个繁荣强大的封建大 国沦为列强争相侵略、掠夺的落后贫穷的半殖民地国家。
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逐步采取 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走 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崛起的良机 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要有危机意识。 ▶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进取的勇气、自强不 息的精神。 ▶只有把握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才能 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积极作用。
曾经有一个美好的机遇放在我们的 面前,但是我们没有珍惜。如今,历史再 一次将机遇给了我们,我们要乘着郑和的 风帆,大声向世界宣告:中国必将再一次 和平崛起!
郑和精神:敬业献身、科学创新、 敢为天下先精神,睦邻友好精神
19世纪的美国教科书这样写道:“哥伦布 是个庄重的人,谦恭有礼,言行谨慎,他的道德 无可指责,是一个堪称楷模的徒。
在美国,哥伦布被誉为全美洲“移民之父”。 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这是灭绝种族 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 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中国自身没有产生重大正面影响;西 欧新航路开辟活动不断发展,对世界 产生巨大影响。
1、“三保下西洋,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 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
2、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 3、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
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郑和航海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大事,加强了世界各
地的联系
1、动机不郑同和:船队以政治目的为主,扩大 明朝影响;而西欧以经济目的为主, 到亚非拉掠夺金银财富。
2、规模不同: 郑和船队船多、船大、人 多,远远超过开辟新航路活动。
不同点: 3、性质不同: 郑和船队是各国友好的
使者,而西欧属殖民扩张活动。 4、结果和影响不同: 郑和船队停航,对
探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1.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 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积 极影响)
2.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给明朝政府 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 成绝响.(消极影响)
郑和1405年至1433年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在 第七次下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把毕生献给了航海 事业。郑和一生七下西洋,每次都是选择冬季出发,夏 季返国;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早87年,比达·伽马1497年率领的葡萄牙船队到达印度 卡利卡特要早92年。
差呢?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①政治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②军事目的:宣扬国威(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③寻找建文帝 ④满足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他(郑和)更像一位亲善大使,而不是舰队司令, 或是商队老板……。
哥伦布航海目的:
寻找黄金,对东方贸易的需求,掠夺土地,传播 天主教,为了获取商业利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 辟新的活动空间
携带的货 丝织品、瓷器、茶 牲畜、农具、种子、

叶、印000多人
当郑和的“航空母舰”来到印度洋边某 国……
当哥伦布的“小渔船”登上印第安人居住 的大陆……
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和印第安人对两人到 来态度相同吗?为什么?
和平使者与“海盗”
当地人的 态度各是 怎样?为 什么出现 这样的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