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创新的支点在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孩子的大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机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一、诱发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前提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创造力都是在一定的动机下引起的。
教学实践证明,动机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
巧设激趣情境,强化学习动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识。
1、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也是创造意识的萌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语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而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教学每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我都会用几句常用的导语。
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或讲一个小故事等,这样一句看似普通的话语将会把学生一下子拉近,这样学生会带着炽热的追求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
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如,教学“时间的半点认识”一课时,拿出一个已拨好半点的钟面,让学生猜一猜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有的学生说2点6分,有的说2点30分,还有的说2点半……我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这样认为的理由,他们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妈妈是这样教的,有的说分针指在6,当然是2点6分……这时,我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探究结果。
我问:“老师手上的钟面是什么形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圆形”。
那么分针从12移向6时,正好是……话没说完,学生就叫了起来,噢!明白了,明白了。
二、营造和谐氛围,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保证
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
这样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
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注重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究、创新。
例如,教学“图形和时间的认识”两课时,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再感知。
多次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滚一滚、拨一拨,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新发现、新想法。
这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心理都得到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发挥。
四、鼓励质疑问难,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有效方法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不疑则不进”,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
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的嘴,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
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疑问,如为什么“11”不写成“101”?还能说出他这样写的理由呢!另外,计数器上没有珠子时,为什么有时写“0”,有时又不写“0”等等。
其实就这样他们不知不觉中已经点明了重难点,多好。
五、发挥合作优势,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得力措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素质的提高。
小组内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以帮助,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广阔领域,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