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惠阳区秋长维新小学李勇霞
在21世纪,科学和人才的优势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决定因素和最重要的资源,而创新又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创新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

21世纪,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现结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树立创新观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

“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约束,以人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就是把学习的主权真正交给学生,相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合作、讨论、归纳等方面获取基本知识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要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会学生具有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就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把万能的金钥匙。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差
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细节都应当注意。

对敢于回答和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加以肯定和表扬。

要用赞许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与他们像朋友一样,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

使学生在这种互相合作的友好氛围中能集中精力,全身投入,转变为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热情就会不断高涨起来。

三、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的课程教材体系仍在探索之中,我们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1、改变知识表现的形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材变为适合学生探讨的素材。

例如,学习“成反比例的量”时,可以出一些有关反比例关系的例子:给电教室铺地,用边长是40厘米的方砖,需要1600块,若改用边长是50厘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刘军每分钟写30个字,8分钟写完,若每分钟写40个字,几分钟就可以写完?让学生独立去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找出共同的规律。

经过这样的处理,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要比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反复讲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我在讲解“8加几”的加法时,着重训练学生掌握思考方法,如:8+5,想8和2凑成10,就把5分成2和3。

8加2得10,10再加上3得13,后面的7加几、9加几就大胆放
手让学生利用学会的思考方法去学习,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强化基本知识和主干,删减锁碎内容。

例如,对教材中的乘、除法应多加强口算训练,对估算和珠算以及一些重复知识,应删减或降低要求。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时,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实际的购物发票,观察、仿制,然后填写单价、数量、总价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各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而且还加强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

5、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创新学习”是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思想落到实处。

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第75页例3”的教学,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从疑问开始。

对新知识的学习,教者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原题:学校买来4个篮球,付出200元,找回20元。

每个篮球多少元?教师在出示例题时,故意省略了问题,让学生自己读题观察后,老师提问学生:你觉得它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题目?有的学生马上说“像应用题”,这是有的同学反驳说:“不对,这道题只有条件,没有
问题,不是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还有的同学说:“我能加上一个问题,让它变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接着提出:共带了多少元钱?每个篮球的价钱是多少元?学生在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联想
联想是由来源材料分化出的多种因素形成发展思维的中间环节,善于联想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经验证明,经过联想训练的学生,创新意识就强,常用的联想有:
1、因果联想。

例如,看到上半年生产童鞋2600双——想到一年生产童鞋多少双?看到下半年生产童鞋5200双——想到下半年的双数是上半年的几倍?
2、相视联想。

如:看到苹果比梨少13个——想到就是梨比苹果多13个。

看到加法结合律(a+b)+c=a+(b+c)——想到乘法结合律(a×b) ×c=a×(b×c)。

3、对比联想。

即从有相反特点的知识想起,数学中的逆命题,逆命题目和公式的反向应用,都属于这种联想,如看到“有限小数”——想到“无限小数”,看到“公倍数”——想到“公约数”,
看到被除数=商×除数想到被除数或商=被除数÷商(或除数)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主动参与知识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李勇霞
2012年2月
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惠阳区秋长维新小学李勇霞
二O一二年二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