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⑴晶格⑵晶体缺陷⑶结构起伏⑷合金
⑸相⑹滑移⑺同素异构转变⑻枝晶偏析
⑼铁素体⑽奥氏体⑾滑移变形⑿固溶强化
⒀加工硬化⒁细晶强化⒂弥散强化⒃再结晶
⒄过冷奥氏体⒅残余奥氏体⒆淬透性⒇热硬性
(1)晶格:把原子抽象为几何点,并用许多假象的直线连接起来的三维空间几何格架称为晶格(P17)
(2)晶格缺陷:由于铸造,变形等一系列原因是局部区域原子的规则排列受到干扰,造成的原子排列的不完整性称为晶格缺陷。
(P21)
(3)结构起伏:不断变化着的近程有序原子集团称为结构起伏(P40)
(4)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P23)
(5)相:指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和原子聚集态,并以界面互相分开的,均匀的组成部分。
(P24)
(6)滑移:在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称为滑移。
(P22)(7)同素异构转变:在固态下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P43)
(8)枝晶偏析:金属的结晶多以支晶方式长大,所以偏析多成树枝状,先结晶的枝轴与后结晶的枝间成分不同,所以称枝晶偏析。
(P54)
(9)铁素体:碳溶解在体心立方晶格的ἀ—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
(P62)(10)奥氏体:碳溶解在面心立方晶格的Γ—Fe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即为奥氏体。
(P62)(11)滑移变形: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位移的现象。
(P73)
(12)固溶强化:在固溶体中加入其它合金元素,使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的方法叫固溶强化。
(P75)
(13)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P76)
(14)细晶强化:通过细化晶粒来同时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方法叫细晶强化。
(P75)
(15)弥散强化:在晶内呈弥散质点分布,塑性,韧性稍会降低,但可提高强度和硬度,而且质点越细,越多,合金的强度,硬度就越高。
这种方法称为弥散强化。
(P76)(16)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在原来的变形组织中重新产生无畸变的新晶粒,而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恢复到完全软化状态,这个过程叫再结晶。
(P78)
(17)过冷奥氏体:在共析温度以下存在的奥氏体。
(百度)
(18)残余奥氏体: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后在环境温度下残存的奥氏体。
(百度)(19)渗透性: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P106)(20)热硬性:指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