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汕头市潮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汕头市潮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汕头市潮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潮南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规划编制原则➢依法编制➢统筹兼顾➢上下结合➢充分协调➢公众参与三、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以2009年为基期,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本规划范围为潮南区行政范围内的全部陆域土地59986公顷及规划期内围填海增加的土地1公顷,规划总面积为59987公顷。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土地利用现状2009年潮南区土地总面积为59986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43272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2622公顷,其他土地面积4092公顷。

(二)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耕地锐减,人地矛盾突出➢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重➢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局部土地污染严重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经济发展形势良好,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解决用地紧张的难题(二)面临的挑战➢建设用地供给矛盾突出➢耕地保护任务艰巨第三章规划目标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耕地保护。

规划期内,全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2156公顷以内1,落实2156公顷顷补充耕地义务量,确保2020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3854公顷2。

强化基本农田管理,规划期内,全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783公顷3。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划到2020年全区地均GDP提高到72.5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提高到283.0万元/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严格控制在86平方米/人。

规划期内,全区规划“三旧”(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改造面积635公顷。

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用地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优先保障重点基础设施用地。

规划至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4740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2343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2397公顷。

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规划期内,保护好大南山生态林,全面整治练江、两英大溪、峡山大溪等的水污染,加强城镇绿地体系建设。

规划到2020年,全区1.按照规划建设用地的安排,规划期内潮南区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为2156公顷(不包括未确定具体位置的建设项目占用的耕地规模)。

2.汕头市原下达潮南区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13636公顷,2012年新增218公顷的耕地保有量任务,即潮南区2020年耕地保有量任务为13854公顷。

3.汕头市原下达潮南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3221公顷,2012年新增562公顷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即潮南区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3783公顷。

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到2020年,全区农用地面积为4205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14329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3607公顷。

农用地:耕地面积12149公顷,园地面积4539公顷,林地面积19987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5376公顷。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2336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8067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4269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37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616公顷。

其他土地:自然保留地面积为2243公顷,水域面积为1364公顷。

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生态用地布局。

逐步形成以祥符塔山、各城镇公园为节点,峡山大溪、两英大溪、南山截流渠等平原河溪为脉络,大南山区为屏障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土地利用生态格局。

2.耕地和基本农田格局。

形成五片耕地和基本农田集中片区,即井都—陇田东部片区、胪岗—成田中部片区、仙城—两英西部片区、红场—雷岭南部片区和陈店—司马浦北部片区。

3.基础设施用地。

重点加快揭惠高速(揭阳—惠来)潮南段、汕揭高速(汕头—湛江)潮南段、峡新公路(玉晖大道)、北环大道、陈沙公路延伸线等工程的建设以及国道324、省道237、司神公路、陈仙公路、西环路、长虹路等区域交通网络系统的改扩建和潮南区城市防洪工程、中港整治工程、南山截流工程等水利设施项目的建设。

4.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构建“一主三副,扇形辐射”的城镇用地发展格局。

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324国道、和惠公路、峡英路—司神路为发展轴,以两英、陇田、陈店3个中心镇(三副)为节点,呈扇形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城镇发展。

并加快对农村建设用地的综合整治,引导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

5.城乡生产和绿色空间布局。

规划期末园地主要分布在两英、仙城、胪岗、成田、陇田、井都等镇。

林地主要形成南部的大南山林区和东部平原沿海防护林区。

其他农用地在全区各地均有分布。

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一、严格保护耕地1.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将全区13854公顷的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位。

明确各级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执行年度考核问责制。

2.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规划期内,全区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控制在2156公顷以内。

3.加大耕地补充力度,规划期内全区开发改造园地山坡地和其他土地补充耕地2214公顷。

另外规划易地购买耕地储备指标703公顷(10549亩),确保规划期内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完成。

4.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5.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力度。

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1.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切实落实13783公顷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同时多划239公顷的基本农田。

2.合理调整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后的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5片集中片区。

3.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

规划至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4740公顷。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力争到2020年全区地均GDP提高到72.5万元/公顷,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3.0万元/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86平方米/人。

二、合理配置新增建设用地科学安排各类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需求。

优化新增建设用地布局。

规划至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360公顷以内。

三、挖掘建设用地潜力规划期内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规范全区各类存量用地的管理。

对造成土地低效利用的项目,鼓励进行建设用地二次开发。

同时推进“三旧”改造工作,逐步增强土地的利用效率。

四、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类引导严格控制城镇工矿用地。

优先保障中心城区、中心镇的用地需求。

规划到2020年,全区城镇工矿用地的规模控制在8079公顷以内。

规范整合农村建设用地。

规划到2020年,全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68平方米/人以内。

第七章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一、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允许建设区:面积控制在123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0.56%。

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11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6%。

限制建设区:面积为446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4.48%。

禁止建设区:面积18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10%。

主要包括大南山森林公园核心区、秋风岭水库等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南部地质灾害危险区。

二、土地用途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14798公顷,分布在全区11个镇(街道)。

一般农地区:面积7187公顷,在各镇(街道)均有分布。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面积为12271公顷,主要分布在峡山街道、陈店镇、司马浦镇、两英镇和胪岗镇等。

独立工矿区:面积为65公顷,主要集中在采石场等区域。

风景旅游用地区:面积为211公顷,主要包括塔山风景区、仙湖——翠峰岩风景区、潮南区生态体育公园等。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面积402公顷,主要包括秋风岭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南部地质灾害危险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面积1457公顷,主要包括大南山山体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体保持生态区等。

林业用地区:面积18283公顷,主要分布在南部大南山区的红场、雷岭等镇,以及东部沿海的陇田镇、井都镇。

第八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构建良好的土地利用生态格局加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规划至2020年全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地类的面积约为43415公顷。

因地制宜调整各类用地布局,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土地利用生态格局。

二、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到2020年,潮南区将建成生态公益林17533公顷。

三、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大南山森林公园规划3677公顷,是潮南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四、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1. 强化水源地保护力度2.防治水土流失治理。

3.防治土地污染。

4.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5.加强沿海生态环境保护。

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10-2020年全区开发整理园地山坡地及其他土地补充耕地2214公顷。

建设用地复垦:规划期内潮南区建设用地复垦面积为1239公顷。

三旧改造:规划期内,全区规划改造“三旧”635公顷。

围填海造地:规划到2015年,潮南区围填海造地1公顷。

二、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能源工程:粤东LNG项目潮南清管站、粤东LNG项目潮南101阀室和风能发电场。

交通运输工程:主要包括汕湛高速、揭惠高速、北环大道、324国道、235省道(司神公路)、峡新公路(玉晖大道)和海门中心渔港建设项目(潮南片区)等。

水利建设工程:主要包括潮南区城市防洪工程、南山截流工程、中港整治工程以及潮南区上金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

电力保障工程:规划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5座,新建110千伏变电10座。

环境保护工程:峡山、两英、司马浦和陈店污水处理厂和潮南区生活垃圾填埋场。

旅游设施建设:雷岭中信温泉度假村、潮南区生态体育公园。

新区行政中心工程:峡山街道新区行政中心。

产业建设工程: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园和潮南区粮食仓库及配套加工厂。

教育、医疗设施:新建潮南区职业技术学校,以及潮南区两英中学、励青中学、实验学校、田心中学和其他中小学的改扩建,民生医院扩建。

其他设施建设:潮南区旗山经营性公墓及潮南区殡仪馆、骨灰楼、龙溪自来水厂、金溪自来水厂、陇田自来水厂、秋风自来水厂。

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潮南区的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和中心城区范围均为峡山街道所辖区域。

一、用地方向规划期内,中心城区的用地方向主要是南向为主,两翼为辅,通过对该区域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拓展用地空间。

二、用地规模规划到2015年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240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不超过83平方米/人;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03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不超过84平方米/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