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修辞学
新修辞学代表:伯克
•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系统论述修辞学的古典修辞 学家,是公认的古典修辞学的代表。而肯尼斯·伯 克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修辞学家,享有“亚里 士多德第二”的美誉。 • 伯克对修辞的定义: • 修辞的基本功能是人用话语在他人身上形成观点 或诱发行动⋯⋯修辞是根基于语言本身的一个基 本功能之上,⋯⋯ 是用作为符号手段的语言在那 些本性上能对符号做出反应的动物身上诱发合作。
新修辞学代表:伯克
• 伯克的理论特色: • (1)广,是一个社会学的定义。亚的只在 三个场合。 • (2)以社会为核心,伯克的理论重行为, 亚氏的理论重逻辑。 • 相似点:目的——诱发合作与劝说;
向交际学转向
• 背景:科技发展、手段多样化。重要的变 化在于由相对封闭向开放变化。 • 重要推动力:直播选举与产品宣传。 • 这是否为中国的修辞学发展提供了样板?
摆脱衰败
• 以“语言游戏说”为代表。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说”为代表。维特根斯坦。 • 人们意识到了修辞学对其他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科 人们意识到了修辞学对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学家认为,大部分科学话语并不是公式的、 学家认为,大部分科学话语并不是公式的、客观的或三段 论的,而是策略性的、论辩性和修辞性的。于是, 论的,而是策略性的、论辩性和修辞性的。于是,来自不 同领域的研究者不仅研究科学话语, 同领域的研究者不仅研究科学话语,而且研究了各种学科 的话语,修辞探索的热情空前高涨,以致经济学、天文学、 的话语,修辞探索的热情空前高涨,以致经济学、天文学、 心理学、文学、生物学甚至数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承认, 心理学、文学、生物学甚至数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承认, 修辞在他们的专业活动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温科学 温科学, 修辞在他们的专业活动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温科学, 2006:94)。难怪,在修辞学转向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 : 。难怪,在修辞学转向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 修辞学正逐渐被认为是起指导作用的学科 (archi.tectonic subject),因为,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 . ,因为, 社会科学,都隐含了修辞学的元素。 社会科学,都隐含了修辞学的元素。
பைடு நூலகம் 西方古典修辞学
• 3. 三段论的省略式 • 三段论的省略式被视为是西方古典修辞论辩理论中的核心 和灵魂, 二者都是演绎推理的特殊形式 二者都是演绎推理的特殊形式。 和灵魂 ,二者都是演绎推理的特殊形式。 •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 得出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 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包括大前提 包括大前提、 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包括大前提、小前 提和结论三个要素。 提和结论三个要素。 •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 省略式: 省略式: • 大前提 略 大前提: 小前提: 他家有一套豪华别墅, 小前提 他家有一套豪华别墅 • 结论: 因此,他家一定很富有。 结论 因此 他家一定很富有。 他家一定很富有 • 好处:三段论的省略式比较符合人们说话或修辞论辩形式 好处:三段论的省略式比较符合人们说话或修辞论辩形式, 在论辩中经常涉及的是或然性而不是必然性,因而三段论 在论辩中经常涉及的是或然性而不是必然性 因而三段论 的省略式更有使用价值。 的省略式更有使用价值。
新修辞学
• “新修辞学”对修辞学本身的积极意义是,修辞学者开始 新修辞学”对修辞学本身的积极意义是, 新修辞学 把目光投向传统演讲技巧以外的话语, 把目光投向传统演讲技巧以外的话语,包括社会科学和自 然科学的话语,如法律、经济、政治、数学等学科的话语, 然科学的话语,如法律、经济、政治、数学等学科的话语, 甚至诸如建筑、绘画等非语言形式的“话语” 甚至诸如建筑、绘画等非语言形式的“话语”,从而加快 了修辞学转向的步伐。 了修辞学转向的步伐。 • 例如经济学家 例如经济学家Donald McClosky的Rhetoric 的 ofEconomomy(《经济修辞学》);Philip J.Davis和 《经济修辞学》 ; . 和 Reuben Hersh的Rhetoric and Mathematics(《修辞学 的 《 与数学》 ; 与数学》);AllanMegill和Donald McCloskey的The 和 的 hetoric of History(《历史修辞学》);David E Klemm的 《历史修辞学》 ; 的 The Rhetoric ofTheological Argument(《神学论辩的修 《 辞学》 等等 等等。 辞学》)等等。
西方古典修辞学
• 亚里士多德 的定义: 的定义: • 修辞学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 修辞学可以定义为在某一特定场合下寻求 一切可利用的说服手段的功能。 • 修辞学是辩证法的一种分支,也是伦理学 的一个分支。
西方古典修辞学
• 1. 演讲种类: 演讲种类: • 在西方古典修辞学中, 演讲是一种主要的修 辞形式,是通过“劝说”来实现的。演讲者 根据劝说的内容、目的、对象及情景、场 合生成演讲话语,听众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 是否接受演讲者的劝说。亚里士多德在 《修辞学》的第一卷中就提出了三类演讲: 政治演说、诉讼演说、典礼演说
西方古典修辞学
• 2. 论证方法 • 古典修辞学把演讲作为主要的修辞方式之一,并认 为一切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劝说听众接受演讲内 容。。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论证真理“或然性” 的最好方法是“人工”论证方法。 • “人工”论证方法是指演讲人借助演说技巧,如逻 辑、情感、人格劝说或诱惑听众对真理的“或然 性”作出判断,亚里士多德将此称为“听众分析 法”。亚里士多德科学地分析了听众的各类不同 情感,并研究听众的心理因素和道德观,提出在论辩 中,当“非人工”论证方法无法实现时,这种研究听 众心理的“人工”论证方法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
第11讲 11讲
国外的修辞学
主要内容
• 古典 • 现代 • 言语交际学的发展。
西方古典修辞学
• 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为代表。 亚里士多德的《 亚里士多德的 修辞学》为代表。 • 《修辞学》全书共三卷,开篇就提出了“修辞学是 开篇就提出了“ 修辞学》全书共三卷 开篇就提出了 辩证法的对应物” 的思想,并概述了修辞学的概念 并概述了修辞学的概念、 辩证法的对应物” 的思想 并概述了修辞学的概念、 定义及修辞论辩的本质。 定义及修辞论辩的本质。针对不同演讲形式提出 各自的“部目” ,并全面分析了三种演讲 各自的“部目”( topoi) ,并全面分析了三种演讲 类型:“政治演说 诉讼演说、典礼演说” 政治演说、 类型 政治演说、诉讼演说、典礼演说”及“人 论证方法和“非人工” 论证方法。 工” 论证方法和“非人工” 论证方法。 • 亚里士多德着重论述了适用于一切修辞形式的论 辩模式:例证式和三段论的省略式 例证式和三段论的省略式,还阐述了文体 辩模式 例证式和三段论的省略式 还阐述了文体 风格的基本原则、明喻和暗喻,并指出文体修辞要 风格的基本原则、明喻和暗喻 并指出文体修辞要 注重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清晰性、适度性,且要有 注重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清晰性、适度性 且要有 感染力。 感染力。
新修辞学
• 20世纪 年代,在欧洲大陆及美国产生并在 年代盛行 世纪30年代 在欧洲大陆及美国产生并在60年代盛行 世纪 年代, 新修辞学” 的“新修辞学”,即从古典修辞学发展而来的修辞哲学对 修辞学转向功不可抹。 新修辞学” 修辞学转向功不可抹。“新修辞学”从哲学高度描述了修 辞行为所涉及的几个主要因素一是修辞者是什么?二是话 辞行为所涉及的几个主要因素一是修辞者是什么 二是话 语是什么?三是修辞者与听众的关系如何 三是修辞者与听众的关系如何? 语是什么 三是修辞者与听众的关系如何 • “新修辞学” 认为:人是修辞的动物;语言是说教性的、 新修辞学” 新修辞学 认为:人是修辞的动物;语言是说教性的、 是浸透了价值的;修辞者与听众是合作关系。 是浸透了价值的;修辞者与听众是合作关系。 • 因此,修辞不可避免,做人就要修辞,修辞是人类生存的 因此,修辞不可避免,做人就要修辞, 方式;人们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修辞动机, 方式;人们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修辞动机,都体现修辞 者的价值观;人们使用语言,其目的是增进理解, 者的价值观;人们使用语言,其目的是增进理解,协调关 系。
西方修辞学的衰败
• 因此,在第二个阶段,人们反映外部世界 的本质的过程中,:它基本上排斥了修辞 在人们认知外部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否定 了修辞的认知性。自从Peter Remus(拉谬 斯)以来到20世纪初,修辞学主要以文体、 辞格为研究对象,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 被视为语言交际功能相脱离的东西,修辞 只不过是意义的一种装饰点缀而已。
“语言游戏说” 语言游戏说”
• 学说核心: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后期语言哲 学旨在强调语言是一种以词语为工具的活 动, 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活动。这种活 动就是语言游戏。语言游戏是维特根斯坦 后期语言哲学的重要发现, 它标志着维特根 斯坦对语言的看法发生了重大转向。 • 理论依据:符号的任意性对“镜像”的反 驳。
西方修辞学的衰败
• 在历史上,修辞学的地位几经波折起伏, 它一度贵为“人类科学的皇后”,也一度 被贬作“伪艺术”。在古典时期它曾经是 与语法、逻辑并驾齐驱的学问,但到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几乎沦落到无人问津 的地步。 • 为什么?
西方修辞学的衰败的背景
• 西方哲学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 古代的本体论转向,第二次是近代的认识论转向, 第三次是当代的语言学转向。早期的哲学探讨世 界的本源,探究世界是什么,所以那时的哲学是 一种本体论哲学。随着人们知识的增长,他们开 始探讨知识是什么,即真理是什么,于是就有认 识论哲学。2O世纪初,人们又对人是怎样认识世 界的,即人们是如何获得知识进行探讨,由于人 们认识到语言在获得知识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于是就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因此语言就取代 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