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计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1)、本章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媒体、书面板书、图表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课下则还有思考题、临床带教交流等教学策略。
(2)、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通过PPT方式,按照水肿的发病过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整合联系原有的知识,结合新知识,分析问题。将课程内容随时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注意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例如水肿阴水、阳水的区别;水湿浸渍证与脾阳虚衰证的区别。
重点:
(1)、水肿之阴水、阳水的辨证。
(2)、水肿临床各证型主症、治法及方药。
难点:
(1)、水肿的病因病机。
(2)、水肿的辨证要点。
(3)、水肿的治疗原则。
(4)、水肿的变证。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通过课上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提高学生对水肿病的学习兴趣,能够理解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2.介绍水肿轻症与重症的临床表现。
3.介绍别名。
(二)源流: 简介有代表性的医籍、医家对水肿的论述:重点介绍
(三)范围: 介绍与水肿相关的西医疾病。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风邪袭表、疮毒侵淫、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先天不足,久病劳倦、房劳过度。
(二)病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三焦壅滞、肾气内伐不能化气行水。
(3)、了解水肿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备要。
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使学生能利用中医知识来分析解释临床疾病。
(2)、通过水肿的治疗原则的讲述,复习相关文献,从整体的角度联系肺、脾、肾等多个脏器分析对体内液体代谢的影响,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2、板书设计:
黑板(白板)设计:
教学时间较紧凑,暂时不板书。
现代信息媒体设计:
①借助多媒体图片,通过PPT配合讲解水肿的概念。
②通过多媒体展示,将水肿的病因病机逐步展现和说明,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便于理解。
③通过图表的方式对阴水与阳水,水肿、支饮、溢饮的鉴别诊断进行讲解与说明,启迪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
2、辨证论治60分钟(辩证要点、治疗原则15分钟,分证论治45分钟)。
3、预后转归、护理调摄、研究进展、结语等共17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掌握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2)、熟悉水肿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2)、通过将水肿的病因病机与中医传统养生进行联系,体现中医天人合一的临床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规律生活,正确调护重要性,进而对中医内科学产生兴趣,并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3)、分析肺、脾、肾在水肿中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强化学生中医的整体观思想。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阳水以发汗、利小便为主,阴水以温化为主。
(五) 谨守病机以固本,当以健脾补肾以资巩固。
(六)水病可致血瘀,瘀血可致水肿
九、研究进展介绍近五年来本病中医药防治进展。
十、思考题及作业题
(一).阳水与阴水怎样区别?
(二).脾、肺、肾三脏在水肿的发病中的意义是什么?
(三). 风水相搏、肾阳衰微两证型如何进行辨证论治?
④对水肿的主症、治法及方药进行重点详细讲述,根据临床变化,增减用药,注意用药剂量。
⑤结合临床经验,讲解水肿的生活调护及注意事项。
⑥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并留下课后自测题目。
3、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上互动:
1、结合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本章内容,引课。
2、给出文献内容,指导学生复习《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中医书籍中关于水肿的相关理论知识。
3、提供临床病例,分析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及用药。
课下互动:
1、课下自测:水肿的定义、病因病机、病位是什么?
水肿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水肿的治疗原则及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方药是什么?
2.查阅相关参考文献,提高临床技能。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课后补充):
包含尚未包含在内的设计内容,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由于上课时间限制,缺乏课上讨论交流环节,可能影响了学习效果。
解决办法:临床带教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一)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8分钟
20分钟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辫证论治 预防与调护 结语
复习思考题
一、概述
(一)定义: 1.讲述水肿的定义。
2、学生已具备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中医医学基础,对与本章相关的水肿相关常识有所了解,但对水肿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3、该专业的学生上学期已开始学习了中医内科学,对中医内科学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可望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
4、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医药理论。
(二)相关检查
尿、血、B超、胸片、肾穿刺活检、心功能、补体、免疫球蛋白等。
四、鉴别诊断
1. 从病史、病位、病机、证侯特征上把水肿与臌胀进行鉴别。
2. 从水肿部位、水肿兼证上讲清肾病水肿与心病水肿的区别。
五、辨证论治
2.辨病因:即辨外感与内伤。
提问:辨别阳水和阴水最重要的是什么?
(二)治疗原则
1.阳水:发汗,利尿,攻逐---以祛邪为主。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3分钟
5分钟
4分钟
七、预防与调护
(一).说明休息、饮食、生活起居对本病的影响。
(二).女性患者的妊娠、生产对本病的影响。
(三)自我护理常识
八、临证要点
(一) 有外感和内伤两种。
(二) 病化在肺、脾、肾三脏,其中以肾为本。
(三)水肿的辨证须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点,以及不同脏腑病损的特征
2.阴水:健脾,温肾,利尿---以补益为主。
3.其他:活血化瘀等。
提问:为什么发汗可治疗水肿?
(三)、分证论治
分别把水肿各证型的症状、治法、方药及加减结合病理以及教师的临床经验教训进行详细讲解。
六、转归预后
简单讲明5种可能出现的转归。强调水肿出现水毒潴留危重证候的预后险恶。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三)
重点讲解肺,脾,肾三脏的功能,讲明当三脏功能失调时对水肿的重要影响。
提问: 1. 肾在水肿发病中的作用是什么?
2.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怎样互相影响?
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续页二)
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10分钟
5分钟
60分钟
5分钟
三、诊断
(一)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包括轻重)等要点进行诊断。
附件: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中医内科学
授课题目:第六章第一节水肿p234~241
授课学时:3
所属院、部:临床一系中内教研室
任教教师:杨薇薇
教具:多媒体、黑板板书、图片展示、提供临床病例
基本教材:张伯礼 薛博瑜.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一、教学安排:3个学时:
1、概说、病因病机、诊查要点共4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