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强夯法施工资料讲解
软土地基处理—动力固结法
强夯法
8.2 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准备工作 ➢ 机械准备 ➢ 试夯 强夯施工 ➢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 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 强夯质量检验
1.施工准备
机械准备 试夯:确定强夯的各项参数
夯锤 起重设备 脱钩装置 龙门支架或拔杆 推土机 轮胎式强夯机
现场准备
1.1 夯锤选择
力标准值。适用于重要工程。 (6)波速试验
2.1试夯区需进行的测试内容
(2)原位测试 a.标准贯入实验:用63.5±0.5㎏的穿心锤,0.76±0.02m的
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尺寸的标准贯入器在孔底预打入 土中0.15m,测记再打入0.30m的锤击数,称为标准贯 入击数。 b.静力触探实验:将单桥或双桥电阻应变式圆锥探头 ,以静力贯入土层中,用电阻应变仪或自动记录仪测 出任何土层的比贯入阻力,并以此来确定夯前土和夯 后土的承载能力变化。
五、强夯施工
夯
按
低
平
布
整
置
场
夯
地
点
机 械 就 位
锤 起 吊 至 预 定 高
பைடு நூலகம்
夯 锤 自 由 下 落
设 计 要 求 重 复 夯
能 量 满 夯 表 层 松
度
击
土
点夯与满夯区别
2.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 合设计要求。
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 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进行纠正。在施工过 程中,如用水平仪检测每个夯击点的沉降量时,为防止夯 击震动对水平仪的影响,要求水平仪不能离夯击点太近 ,一般当水平仪离夯击点15m~20 m以外时,夯击震动对 其影响很小 ,满足观测精度要求。
2.1试夯区需进行的测试内容
(3)孔隙水压测定 孔隙水压力的测定是为确定每一夯点的夯击次数和
夯击点的间距以及两遍夯击的间隙时间。 孔隙水压力的测定方法:将探头埋设在加固土层
的不同深度内,探头采用双管封闭式孔隙水压力计, 或用SZ—Z型渗压计,通过Y5D—2型动态应变仪, 由SC—16型示波器记录。
理调整锤重。 6)根据吊车大小选锤
2.试夯
试夯目的
(1)确定强夯各项参数 (2)求出施打每一遍地基的下沉量。 (3)求出将土夯实到最后总沉降量时所需的夯打遍数。 (4)实测夯击点及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 (5)测试土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以便确定每两遍
夯击之间的间隙时间。
2.1试夯区需进行的测试内容
触探成果图。 f.最大干重度γd和最优含水量ω的实验关系线图。
3.施工现场准备
强夯加固地基开工前,根据现场的原始地形用推土机 铲除表层的草皮和土层,并挖除局部的淤泥和排除积 水。
在强夯区四周设置排水沟。 夯点的测量放线,使每个夯击点都按夯锤底面尺寸标
出白灰轮廓线,然后在每个夯击点测出地面标高,并 做好记录。
1)锤着地稳定性要好、重心要低。 2)产生的负压、吸力和气垫作用小以减少起吊力和夯击
能量损失,如锤底设有孔洞或带齿脚。 3)加大锤着地面积。实践证明在同样条件下,加大锤底
面积比加大锤重效果明显, 4)锤体材料选择:同样重量的钢锤比混凝土锤加固效果
好 5)制作装配式锤可以方便运输,且对于不同土质可以合
3.强夯质量检验
强夯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 检验。对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可取1~2周; 对低饱和粉土和粘性土可取3~4周。
质量检验的方法主要有: 3.1原位测试法 3.2室内试验法
室内试验法
室内试验法主要比较夯前、夯后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1)抗剪强度指标(C、φ值); (2)压缩模量(压缩系数); (3)孔隙比、视密度、含水量。
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以及强夯处理的有效深度应符 合设计要求。
2.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强夯处理的范围应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 的1/2~2/3,且不小于3m。 强夯地基处理的横坡应控制在设计值±0.5%范围内。 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强夯 施工时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及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等应进行详细记录。 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临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 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设置振隔沟等减振措施。 在满夯时,搭接面积不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
(1)夯点及其夯坑周围土体变形观测 每夯击一次都应及时用水准仪测出夯坑的沉降量和
夯坑周围土不同点的相对沉降量,从而了解周围土体的 隆起量和挤出量,及时掌握各处土的加固情况。 土体夯击后的压缩体积:
V压=V容-V隆 场地平均沉降量: h平均=∑V压/F
(2) 试夯区进行的原位测试法
(1)十字板试验 (2)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液化地基 (3)静力触探试验 (4)旁压仪试验 (5)载荷试验:载荷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强夯地基承载
(4)试夯注意事项
1)夯锤的重量应按预加固的土层深度、土的性质及 夯锤落距选定,夯锤底面宜采用圆形,面积应符合设 计要求。
2)依据设计高程和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 地面变形量,确定夯前地面高程(起夯面)。
3)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 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正式 施工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4)按设计的高程平整施工场地,并作好防震措施。 在整平后的场地上标出夯击点的位置。
完成试夯测试后,绘制成果图:
a.夯击数与夯沉量曲线图; b.孔隙水压力增量时间过程线; c.夯击次数与夯坑隆起体积关系曲线图; d.单位面积夯击能与地面平均沉降量图; e.夯前、夯后标准贯入击数随深度分布规律图或静力
2.强夯施工注意事项
9)若发现因夯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夯底整平。 10)当桥台附近,涵洞附近需进行强夯时,可先进行路基范围 的强夯后,再施工桥台、涵洞。 11)单击夯击能小于或等于4000KN·m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 量不大于50mm。 12)当路基底浅层采用强夯置换片石时,片石粒径不得大于 20cm。 13)强夯坑中心偏移控制在0.1倍夯锤直径范围内。 14)安全措施。注意吊车、夯锤附近人员的安全,为防止飞石 伤人,吊车驾驶室应加防护网,起锤后,人员应在10m以外并带好 安全帽,严禁在吊臂前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