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一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盘点—异读字,何为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
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
如: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
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的本字“悦”(yuè),而不能再读shuō音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称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古代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信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读xìn.例: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有时假借为“伸展”“伸张”之意,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食、其在用于人名时,“食”读yì,“其”读jī。
例: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史记·淮阴侯列传》)房古同“旁”,读páng,用于“阿房宫”。
例: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王作名词,表示“帝王”“诸侯王”等意时,读wáng.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当其用作动词,表示“成就王业”等意时,读wàng.例: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度作名词,表示“计量长短的标准”“限度”“法制”“气度”“度过”等意时,读dù。
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在作动词,并表示“计量”“揣测考虑”等意思时,读duó。
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臭作形容词,表示与“香”相对的意思时,读chu.例: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
(《昌言·理乱》)作名词,表示“气味”时,读xiù。
例: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乘作动词,在表示“驾”“坐”“趁”等意时,读chéng.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赠汪伦》)在表示“车辆”或作“四”的代称时,读shèng.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读表示“诵读”等意时,读dú。
例: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表示“句读”(即不足一句,读时须稍有停顿)的意思时,读du.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泛在表示“漂浮”“广泛”“浮行”等意思时,读fàn.例: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而在表示“覆”“翻”等意时,读fěng.例: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论积贮疏》)创当表示“始造”“首创”的意思时,读作chuàng.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二1.其两膝相比者( )( )2.通计一舟,为人五( )(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4.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 )6.佛印绝类弥勒( )7.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 )8.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9.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 )10.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11.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2. 高可二黍许( )( )13. 尝贻余核舟一( )14.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 )( )15. 盖大苏泛赤壁云( )( )( )16. 又用篆章一( )17. 细若蚊足( )1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19. 其船背稍夷( )( )20.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 )21. 诎右臂支船( )22. 舟尾横卧一楫( )23. 左手倚一衡木( )24. 钩画了了( )25. 其色墨( )26. 其色丹( )27. 珠可历历数也( )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三一.【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二.【一字多义】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2.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雕刻 ) 为人五:(刻有)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为:是)4.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5.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6.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转折,但是)7.以:能以径寸之木 (用) 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三.【古今异义】1、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靠近。
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2、高可二黍许:可,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许可、可能)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义:挑选。
今义:简单。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古义:还,尚今义:曾经。
四.【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用箬篷) (2)石青糁之 (用石青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戴着高高的帽子) 【峨:高高的】(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使……平放。
使……弯曲)(5)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五.【重点注释】1.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许:上下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 . 盈:满3.珠可历历可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若:像。
了了:清楚明白5.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雕刻。
6.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7. 盖大苏泛赤壁云。
盖:原来8.雕栏相望焉。
相望:左右相对 9.石青糁之。
糁:涂10.东坡现右足。
现:露出 11.如有所语。
语:说话12.佛印绝类弥勒。
绝类:极像。
13.矫首昂视。
矫:举14.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类似。
15.其船背稍夷。
夷:平六.【重点句子翻译】1、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舟尾横卧一楫【译文: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译文:总计这只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的(名种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态。
】6、尝贻余核舟一【译文:曾经赠给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译文: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8、技亦灵怪矣哉【译文:技艺也真神奇啊!】9、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相互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画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译文: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4.大道之行也一.【重要字词】1.讲信修睦:培养。
2.大道之行也:施行3.选贤与能:通“举”3.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
独,单独。
4.不独亲其亲:(前一个)亲:以……为亲,意动用法;(后一个)亲:亲人。
5.不独子其子:(前一个)子:以……为子,意动用法;(后一个)子:孩子,儿女;6.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
7.孤:幼而无父的人。
8.独:老而无子。
皆有所养:供养。
9.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10.男有分:职业,职守。
11..女有归:女子出嫁1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私藏。
13.谋闭而不兴:发生,产生。
14.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二.【通假字】1.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三.【重要句子翻译】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文: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养,幼有所长。
【译文:所以人们不仅仅奉养自己的双亲,不仅仅抚养自己的孩子,使老年人能够颐养天年,年小的都能健康成长。
】3、大道之行:【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在社会上得以实施并广泛开展。
】4、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译文: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而去收藏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译文: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7、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译文: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4.问题探究。
1.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答:(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初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