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创造学概述一复习导入:
思维测试:
抽象思维能力测试
对
很难说
不对
通常能
有时能
不能
不对
很难说
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常常能有时能不能
对
很难说不对
通常能有时能不能
很难说对
不对
很难说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多次发生偶尔发生不曾发生
不对
很难说对
对
多次发现偶尔发现没有
时常提出偶尔提出从不提出
不对
很难说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对
很难说不对
对
很难说不对
不对很难说对
对
对
很难说
不对
导入新课:
抽象思维是人脑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反映,它使人对事物的认识由外部的表面特征深入到内在联系,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常占主导地位,在创新活动中,良好的抽象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必然善于分析,能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特点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属性一一分解出来,这将大大丰富人的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个体智力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开发个体创新潜能的几个基本内容。
二、正式授课:
概念理论1
一、创造学
1、什么是创造学
创造学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和其他所有领域中的创造发明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发明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2、创造学研究的对象
创造学以人类的创造发明活动及其创造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
它不仅研究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同时也研究创造的环境及创造者创造性人格。
4、创造学研究的目的
创造学研究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把探索出的人类创造发明规律及其方法尽快地交给普通人,从而有效地开发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增加其创造力,使得普通人也能够进行创造活动并不断提高其创造活动的质量和创新价值。
二、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
(一)、创造学的第一条基本原理——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
人人都有创造力。
除了痴呆,每个普通的正常人都具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
在我国古代,孟子就有“人人皆尧舜”的说法,这可谓是“创造力人人皆有”的一种朴素思想。
当然,人人何以能够成为尧舜,则不是那个时代所能回答的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评论“创造”时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二)、创造学的第二条基本原理——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的。
1、伟人与普通人的不同在于创造能力上的差别
一些所谓“无创造力”的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没有创造力,而只是其创造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没有或者很少转变成显性的创造能力而已。
2、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只要进行科学开发,人们的创造力是完全可以被激发出来并转变为显性创造能力的。
1995年,中国矿业大学创建招收了国内第一个工业自动化创造工程试点班。
该班27人,入学前全为一般高中学生,无一人有发明创
造成果,也无一人听说过创造学。
然而,经过四年科学的创造教育,毕业时全班共有几百项发明,获国家专利25项,在校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
三、中外创造学的发展
美国是创造学的发源地。
1941年,美国BBDO广告公司经理奥斯本出版了《思考的方法》一书,提出了“智力激励法”。
从此拉开了“创造性研究”的序幕,奥斯本理所当然的被后人称为“创造之父”。
此后,创造教育和创造培训就在美国各大学、各大公司迅速扎根,甚至一些大公司称,凡未学过创造学的大学生,必须补修完该课程之后才能被接受为其公司的职员。
1955年创造学由美国传到日本后很快就得到了极大发展,在日本不时的掀起“全民皆创”的开发全民族创造力的阵阵热潮。
我国从1980年以来广泛引入了国外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法。
1985年中国发明协会成立,同时创办《发明与革新》杂志,1994年中国创造学会成立,会刊《创造天地》创刊。
1980年,创造学最早移植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便在其他高校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矿业大学1988年在全校举办了创造学系列讲座,随后又将创造学列入教学计划,面向全校开设了创造学选修课;1990年该校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专为本科大学生使用的教材《普通创造学》,1996年9月中国矿大正式将创造学列入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创造学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在校大学生。
他们把创造学教育与地质学结合,创建了地质创造学,列为地质系学生的指定选修课,并正式招收了地质创造学方向、机械创造学方向的研究生。
1995年,该校高瞻远瞩作出决策,招收了国内第一个创造学专业方向———工业自动化创造工程95试点班。
在系统培养专门的发明创造人才方面首开国内先河。
经过四年的创造教育,27名同学申报了25项国家专利,在全国和校内创造发明比赛中有7人13项获奖。
案例应用2
“猪孩”王显凤的启迪
据报道,鞍山市台安县的“猪孩”王显凤,1974年出生后不久因失去家庭温暖而被迫与猪生活了10年之久,1984年被人救出,当时专家认定其智商只相当于几个月的婴儿。
后来,给以人的关爱,到18岁王显凤的
从这个例子来看,一方面说明只要是人都有创造力,虽然王显凤是一个“猪孩”,但他的创造力还存在。
因为如果是一头猪,怎样进行训练都不可能把其智商提高到5岁小孩的水平。
另一方面又说明如果没有开发,人的创造力是体现不出来的,并且创造力通过学习训练是可以开发的。
因为“猪孩”王显凤出生10年来一直与“猪”为伍,没有得到培养,所以18岁应有的智商水平达不到。
实践训练3
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多进行一些右脑训练:
左撇子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群体,左撇子的大脑右半球起决定作用,它是发挥创造性和综合判断能力的关键。
左撇子的这个特征被看作是天才的象征。
以上说法有多少科学根据尚需考证,但左撇子中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军事家,天才的演员运动员,也有的左撇子改变了历史,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如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军事家、统帅拿破仑、英国首相邱吉尔、美国第42届总统比尔·克林顿、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和微软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是左撇子。
右脑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运动,反过来,左手、左半身器官的运动也刺激右脑。
有意识的调动左手、腿、眼、耳,特别是左手和左手指的运动,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能使右脑得到比较充分的锻炼机会。
灵巧的工作要尽量用左手做一些,用剪刀、投篮球、打羽毛球,不妨左手一试。
平常日常生活中也多用左手,扶把手、拉栏杆、系纽扣。
也可以有意识地用左手写字,用左手猜拳,用左脚踢球、左手抓牌、左手搓麻将、耳塞机插在左耳、用左视野观景看画等。
动画图解4
创造过程的四个阶段
创造性活动尽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一般都包括下列四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指发现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参考别人或前人的知识、经验并从中得到一定启示等;
第三阶段(顿悟阶段):是指在上一阶段酝酿成熟的基础上豁然开朗,产生了灵感或顿悟;
第四阶段(验证阶段):即对灵感或顿悟得到的新想法进行检验和证明。
创造学认可的创造过程是四个阶段,我认为应该加上一个搁置阶段。
2003年最火爆的发明-隐身雨衣
此项发明的原理是:在衣服前后装上摄像机,录制下周围环境实况景象后投射在衣料表面(不仅能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坦克、甚至是飞机)。
这样,人就好像消失了:从身后看到的是前面的景象,而从身前则看到的是身后的景象。
三、思考练习:
1、你认为自己有没有创造力?请仔细想一下,你过去曾经有过什么创造性活动?
2、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是什么?它在创造学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3、什么是创造学?创造学在日本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