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鉴赏谢晋春兰又称山兰、草兰、扑地兰、扑地娥、朵朵香。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单生或双生。
3、花葶(花箭):5-10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7厘米,共4-5片,半透,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逐渐张离,而不再紧密抱合-即“丝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4-6叶。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较明显。
10、鞘状叶:长6-8厘米,薄革质。
春兰的主要特征如下:根:春兰的根细长,呈长圆柱形,通常长20-40厘米、直径0.5-0.8厘米,偶有超越此范围者。
根由基部至尖端渐细,通常无分枝。
茎:春兰的假鳞茎较明显,稍呈球形或椭圆形,较小,包藏于叶基与叶鞘内,成丛集生,高1-1.6厘米,直径0.8-1.5厘米。
叶:春兰的叶4-7枚,丛生,狭带形,叶片长20-55厘米,宽0.6-1.7厘米,边缘有细锯齿。
叶薄革质,质地柔软,绿色至深绿色;叶面较平展。
花:春兰2-3月开花,2月中旬为初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盛花期,3月中旬开始为末花期。
花葶自假鳞茎基部鞘状叶内侧生出,园柱形,直立,短于叶片,长2-15厘米,每葶1花或2花;花朵直径4-8厘米,多有香气;花色变化较大,从浅黄绿色、绿色、黄白色、淡褐色到其它各颜色,一般具杂色脉纹和斑点。
萼片长3-4CM,宽0.6-.0.9CM,狭矩圆形,端急尖或圆钝、紧边,中脉基部有紫褐色条纹;花瓣卵状披针形,稍弯,比萼片稍宽而短,基部中间有红褐色条斑;唇瓣3裂不明显,比花瓣短,先端反卷或短而下挂,色浅黄,有或无紫红色斑点;唇盘有2条褶片。
花期2-3月。
我国古籍上有关春兰的记载最多,其品种也最多(超过200种)。
自清代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将春兰、蕙兰分为梅、荷、水仙瓣型以来,在江浙一带的兰艺界多为采用。
一般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和蝶瓣5类,而一般野生春兰则称之为竹叶瓣。
其实在荷瓣、梅瓣、水仙瓣之中都有素心以现,因此素心瓣不能作为一类。
蝶瓣实际上是畸形变异,这个性状不易固定下来,如一经将变异固定也可作为一类。
春兰是中国栽培历史最久的兰花之一,大多数自山采来,形态与颜色有很大的变化,有可能是自然杂交之故。
在众多的古诗古画中,都有对春兰的描述和光辉形象。
春兰适应能力较强,分布地广,近年的调查表明,春兰广泛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等地的林缘、林中空地、灌丛草城、多石的湿润山坡上。
在长期的栽培和选育中,人们已经从春兰中选育出了许多珍、稀、奇特品种,现简介如下:主要的梅瓣品种:宋梅、西神梅、万字、逸品、集圆、天章梅、蔡梅、翠文、翠云、吉字等。
主要的荷瓣品种:郑孝荷、绿云、翠盖荷、环球荷鼎、高荷、张荷素、松厦素、月佩素、文团素、文艳素等。
主要的水仙瓣品种:汪字、素月仙、西子、龙字、春一品、翠一品、蔡仙素、宜春仙、太极、奇峰等。
近年来又新发现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如天彭牡丹、锦绣中华、盛世牡丹、冠神等。
春剑常称为正宗川兰,虽云、贵、川均有名品,但以川兰名品最名贵。
花色有红、黄、白、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常为养兰人推崇首选。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总状花序,着花2-5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17-35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7厘米,共5-6片,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仍紧密抱合成束--即“芭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4-6叶。
8、叶缘:具极浅细锯齿。
9、叶柄痕:不明显。
10、鞘状叶:长9-15厘米,薄革质,紧裹叶束。
11、其他:叶坚硬,多刚健直立,尤如绿色宝剑。
春剑的主要特征如下:叶:叶丛生,剑形,5-7枚,近二列,长50-70CM,宽1.2-1.5CM,边缘粗糙,具细齿,先端渐尖,中脉显著,断面呈V形,直立性强.花:花莛直立,高20-35CM,有花3-5朵,少数可多至7朵;苞片比子房连梗长。
花直径5-6CM,浅黄绿色,颜色有变化,一般具有杂色脉纹各斑点。
有香气。
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4.5CM,宽1-1.5CM,中萼片直立,稍向前倾,侧萼片稍长于中萼片或等长,左右斜向下开展。
花瓣较短,长2.5-3.1CM,宽1-1.3CM,基部有3条紫红色条纹;唇瓣长而反卷,端钝。
花期1-3月。
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
春剑曾作为蕙兰下的一个变种,但根据叶型与花型,仍应作为一独立种。
莲瓣兰Cymbidium lianpan Tang Wang’莲瓣兰是主产于云南省滇西北地区的一种地生兰,时逢每年的元旦春节盛开。
这种兰花的花瓣呈椭条形,酷似盛开的莲藕花瓣,民间以花喻花,定名为“莲瓣兰”。
1、花期:12-3月。
2、花序:2-4枚,总状花序,罕见5朵,生长不良时仅开一朵。
3、花葶(花箭):16-20厘米。
4、苞片(壳、苞衣):苞片大,比子房连梗长。
5、葶鞘(包壳):约4厘米,端尖。
6、苗(束)状:成苗叶基张离,而不抱合。
7、苗(束)叶片数:6-7叶。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不明显。
10、鞘状叶:长7-10厘米,薄革质。
11、其他:叶线性,叶质较硬,叶片斜上生长5-6厘米后逐渐弯曲下垂。
莲瓣兰的主要特征如下:叶:叶质较软,多弓形弯曲,长35-50CM,宽0.4-0.6CM。
莲瓣兰叶片主脉两侧分别有一条侧脉,侧脉明亮,侧脉边缘呈暗绿色,在侧脉与主脉之间,侧脉与叶缘之间还有两条次侧脉,但用肉眼看不显。
莲瓣兰叶片润而光亮。
叶片叶质细腻,富弹性,鞘壳紧抱叶脚,株形紧凑。
莲瓣兰的叶宽的大都在0.5cm左右,叶长40~50cm者居多,叶面顺滑,收脚紧,每叶的叶柄部刚劲有力,假鳞球大多错位分布,根粗壮,根尖部钝圆,花:一葶着花2~5朵,幽香,花色鲜丽。
花莛低于叶面,鞘及苞片白绿色或紫红色。
有花2-4朵,稀5朵,花直径4-6CM,花色以白色为主,略带红色、黄色或绿色,长椭圆瓣形居多。
莲瓣兰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花瓣上有多条清晰的纵纹(舌瓣除外)。
萼片一角状披针形,花瓣短而宽,向内曲,有不同深浅的红色脉纹;唇瓣反卷,有红色斑点。
有香气。
花期限12月翌年3月。
产云南西部。
有不少变异。
送春,又名春绿兰、绿兰、送春归、巴茅兰,送春因花期在3-4月而得名。
吴应样在《中国兰花》一书中归类干蕙花变种rar.szechuanicum(Y.S.WuetS.C.Chen)Y.S.Wuet,S.C.Chen,陈心启、吉占和的《中国兰花全书》也将之归类干蕙花变种,吴应样与陈心启首先发现于四川。
也有学者认为送春是一个独立的原生种群,不应归类于蕙花变种。
由于送春主要分布在西南云贵川地区,又在少有人去的高大岩山的箐林里面,所以长期以来没有被认识,随着近几年来兰花热潮的推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送春也被带出大山,成为兰界新宠。
1、花期:3-4月。
2、花序:1-3枚,总状花序,着花3-9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30-45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5-9厘米,共4-6片,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整齐抱合,排在一条线上,迭套成扇形;再因其叶片多,故其基部宽--即“鹅毛脚子”。
7、苗(束)叶片数:7-15叶或更多。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较明显。
10、鞘状叶:长5-10厘米,薄革质。
11、其他:叶较柔软,上部披分下垂或不显著下垂,叶绿色或稍带黄绿色,光泽较差。
送春的主要特征如下:叶:送春叶片较多,一般为8—16片,丛生,近二列,叶基部呈一字排列,薄革质,叶姿多弯垂,叶缘有细齿,叶面有沟,叶端较平坦。
送春植株一般要经历两个生长周期才能完成生长。
花:其花莛稍弯曲,高30-50厘米,有花5-9朵,因花数之别而有五子送春、七子送春、九子送春之别。
花径约为6厘米,花色黄绿,有清香,苞片几与子房连梗等长,萼片多呈披针形,花瓣较萼片短而宽,向前伸展,唇瓣不明显三裂,中裂片上有绿色乳突状绒毛,上有紫红色斑点。
送春主要分布在西南云贵川的一些亚高山地带,生长海拔高度为800—2000米的岩山半山至山顶常绿灌木林下,多与蕙花、统叶春兰等混生(极少数山上只有送春生长),性喜阴湿。
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1、花期:4-5月。
2、花序:1-2枚,总状花序,着花7-15朵。
3、花葶(花箭):35-55厘米或更高。
4、苞片(壳、苞衣):接近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4-5厘米,共4-5片,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逐渐张离,而不再紧密抱合--即“丝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7-15叶。
8、叶缘:具明显细锯齿,并很锋利,易划破手上皮肤。
9、叶柄痕:不明显。
10、其他:叶坚硬,上部披分稍弯,叶面较粗糙,平行脉明显。
蕙兰的主要特征如下:根:蕙兰的根较粗短,长21-35厘米,直径0.5-1厘米,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无分枝。
茎: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高1.4-1.8厘米,直径0.8-1.3厘米,呈椭圆形。
叶:5-8枚丛生,长30-140厘米,甚至更长,宽0.6-1.3厘米,狭带形,基部常对折,直立性强,叶上部微弯曲,薄革质,质地较坚硬;中脉明显,半透明,向叶背面突出,平行脉也较明显;叶边缘具粗锯齿,叶面粗糙,中、下部深度内凹,横切面呈“U”字形;叶尖端渐尖,中脉两侧对称;叶柄痕不明显;鞘状叶薄革质,长7-15厘米;成苗的叶基逐渐张离,不呈抱合状;花:花期4-5月,4月中旬为初期,4月下旬为盛花期,5月进入末花期;花箭1-2枚,花朵橙黄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稍逊于春兰。
花直径5-6CM,花瓣捎小于萼片,唇瓣3裂不明显,中裂片长椭圆形,有许多透明小乳突状毛,端反卷,边缘有短缘毛。
蕙兰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区,一说在秦朝北坡也发现过。
是比较耐寒的兰属之一。
与春兰的分布地域相似,但以浙江省产者为最有名。
蕙兰由于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已经被栽培的传统品种也非常多,如:上海梅、老上海梅、老染字、关顶、程海、元字、潘绿、老极品、瑞梅、雀梅等。
蕙兰经人工栽培之后,往往叶片变短、变宽。
蕙兰栽培历史悠久,有许多品种。
在传统上,与春兰一样,将瓣形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奇瓣等类。
此外,结合鞘、花轴与苞片的颜色及其筋纹分为绿壳类、白绿壳类、赤壳类、赤转绿壳类等。
因此存传统品种不多。
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建兰又称四季兰、剑蕙、雄兰、骏河兰、秋蕙、剑叶兰、夏蕙,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等地。
1、花期:7-9月。
2、花序:1-2枚,总状花序,着花3-9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25-40厘米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