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

(2)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

(2)对照《六经病欲解时图》给自己诊疗病通过阴阳鱼的构图,可以理解很多中国传统科学、哲学中的内容。

最直接的,我们可以看到阴阳的消长变化在一年中的具体表现,“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以北半球黄河流域及周边为参照),从这一天起白昼开始逐渐变长,阳鱼也逐渐从一个小尾巴点开始扩张;夏至日白昼最长,从这一天起白昼渐短,夜晚渐长,阴鱼开始扩张。

阴阳互相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六经病欲解时: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大约早9点——15点“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大约15点——21点()“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和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子配胆及胆经;丑配肝及肝经;寅配肺及肺经;卯配大肠及大肠经;辰配胃及胃经;巳配脾及脾经;午配心及心经;未配小肠及小肠经;申配膀恍及膀恍经,酉配肾及肾经;戌配心包及心包经;亥配三焦及三焦经。

”人体一天内经络打开时间21:00_23:00 三焦经23:00-1:00 胆经(要上床睡觉)1:00-3:00 肝经3:00-5:00肺经5:00-7:00大肠经(起床要喝水)7:00-9:00 胃经(要吃早餐)9:00-11:00脾经(1个小时要喝一次水,慢慢饮)11:00-13:00 心经(开心快乐)13:00-15:00 肠经15:00-17:00 膀胱经17:00-19:00肾经19:00-21:00 心包经(适宜散步) 人们要想健康就要从六经病欲解的时间规律找出子午流注图和五行地支与子午流注图他们的关系。

“六经病欲解时”蕴含着天人相应六经病欲解时属于时间病理学的范畴,时令因素对人体健康以及病程的影响是外因,而人体的正气是内因,这与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理论是一致的。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的运动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不断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必须随时适应自然规律,才能与环境保持协调而出于健康状态。

六经病均有一个欲解时,如《伤寒论》第9条、193条、272条、275条、291条、328条,说明六经各有一个欲解的时辰,而这些不同的时辰,代表大自然阳气的盛衰,紧密关系着六经的气血盛衰,它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其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这段话对理解六经病欲解时很有帮助。

如太阳病自得其位的时间是9时至15时,此时大自然的阳气最盛,人体的太阳经经气此时最旺盛,二者相加,则太阳病阳气被风寒所郁遏,可应时而解,故“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再如阳明经自得其位是从15时至21时,此时大自然阳气衰退,人体阳明经经气最旺,二者相较,正胜邪退,则阳明经热盛之邪得以外达,其病欲解,故“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内经》中所述“必先定五脏之脉”,正是强调了内因在其病欲解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由此进一步推导出在天人之间,以人为本,以天为标,以正气为本,以时令为标,把握机遇,因时而动,“必先定五脏之脉”,参以天时,促其自愈,这正是《伤寒论》务本论道的精髓,也是整个中医学的优势所在(谷万里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另外:“六经病欲解时”与“阴阳自和必自愈”的提法互见于<伤寒论>始终,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高度统一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以下是《六经之间传经》本人听课的笔录: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六经病病里的概念和病性意义与病势的意义:(也就是病症的概括)1“太阳病、(三阳)欲解时,从已至未上”;早9点——15点太阳病:病位是:足太阳经、足太阳腑、涉及到膀胱和体表的阳气被外来风寒邪气所伤。

它根源于下焦膀胱,根源于下焦肾。

病性:是阳证。

病势是:阳病的初起。

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证见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证,治宜五苓散。

2 。

“阳明病,(二阳)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大约15点——21点(下午5点——9点)阳明病:阳明和太阴相表里。

(干燥综合症zong的病)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病位是:涉及到手足阳明经、腑,也就是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

还有大肠经、胃经。

(一般足经循行路线长,受寒邪反映比较明显,手受阴邪经循行路线短就反映不明显。

)病性:是阳证。

病势是:极期。

阳明的阳气量比较大,但是,邪气入阳明就化热了,邪气就成了阳邪(五脏中的肝和脾),成了热邪,两阳相加正邪斗争激烈,所以表现大热,大实的证候。

从病里的角度来说:阳明病是阳证的极期阶段。

(五脏六腑在面部的反射区在哪里?点击查看)《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五脏六腑之海"是指:①指足阳明胃经。

《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

”②指胃。

《灵枢·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③指冲脉。

《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主要病候:经脉病:齿痛,颈肿,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同。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及其定位主治-针灸学:点击查看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及其定位主治-针灸学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及其定位主治。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1.承泣Ch engq i[定位]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刺灸法]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鼻衄,齿痛,唇颊肿。

巨髎穴直下取之)[主治]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3。

“少阳病、(一阳)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大约凌晨3点——早9点少阳病:少阳和厥阴相表里。

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病位是:涉及到胆经,胆腑和三焦。

(如:无汗而喘。

邪热壅肺汗出而喘。

水寒设肺而喘。

)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

病性:是阳证。

病势是:是后期。

这是为什么呢?进入少阳的邪气它可以是寒邪也可以是热邪。

如果邪气在足少阳经脉的话,它是寒邪。

因为它有往来寒热的症状。

为什么有恶寒?那一定是有寒邪伤人阳气的症状。

所以,寒邪在经的时候是寒邪。

邪入腑的时候就化热。

而正气是少阳是小阳,是弱阳也是稚阳、嫩阳、幼阳。

如日初出。

阳气不亢不烈。

一旦少阳抗邪不力的话。

邪气就有可能内传三阴。

因而出现太阴病。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所属病候:耳聋,腹胀,水肿,遗尿,颊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上肢外侧痛,小便不利等。

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4。

“太阴病,(三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大约21点——凌晨3点太阴病:[ 阳明和太阴相表里。

]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病位是:涉及到脾经、涉及到脾脏、没有涉及到手太阴肺。

为什么?太阳主表,肺主皮毛,当太阳体表的阳气被风害邪气所伤的时候,常常会影响肺气的宣发失调。

因而出现咳嗽、喘。

在上边太阳病中就包括了。

这里就不讲了。

病性:是阴证。

仅仅涉及到脾阳虚。

病势是:是阴证的初期。

5。

“少阴病、(二阴)欲睡时,从子至寅上”;大约晚11点——凌晨5点少阴病:人体经络循行动画图和主治疾病病位是:涉及到心、肾。

涉及到肾经。

心主火,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

肾主水,肾又是元阴元阳之根本。

当寒邪进入少阴导致阴阳两衰。

而以肾阳虚衰为主的证候的时候,那么这就是阴证进一步加重。

病性:是阴证。

病势是:是阴证的危重期。

特别是心、肾真阳虚衰为主的这种少阴病,不去积极的救治,常会出现不良的后果。

它是阴证的危重期。

当然,少阴病另外又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说;不是以心、肾真阳虚衰为主,而是以外来的寒邪盛为主。

如:雪崩人埋葬雪里,你心、肾阳气再盛;雪的阴寒太盛,人的生命也要受到威胁。

6。

“厥阴病,(一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大约凌晨1点——7点厥(jué)阴病:病位是:涉及到肝和心包(具体讲厥阴病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它的复杂性)。

如果这个病是由少阴传来的,你就是病势就是末期。

病性:是阴证。

病势是:末期。

有死无生。

因为少阴心、肾真阳虚衰,又导致厥阴相(象)火,肝和心包的相(象)火衰竭,那的确是阴证的末期。

有死无生。

另外:“厥者,尽也。

厥者,极也。

”如果这个病不是由心、肾真阳衰微而转入厥阴,而是外来的阴寒邪气郁遏ě了厥阴的相火,这可能就要发生变化了。

当阴寒邪气特别盛,盛到极点的时候,而相火被郁到极点的时候,相火爆发,阳气来复。

厥阴病就可以有阳气恢复的这种机转。

如果阳气恢复以后阳复阴退,病就可以自愈。

如果阳气恢复的过热又可以转成热证。

转成阳证。

所以,厥阴病又存在着阴尽,阳生的变化。

六经病他们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就叫做传经。

具体来说一经的邪气传到另一经,相应的临床症状就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叫传经。

如:“太阳病”作为一个表证,太阳邪气可以传给其他任何一经。

太阳可以传给——阳明;太阳可以传给——少阳。

太阳可以传给——太阴。

太阳可以传给——少阴。

太阳可以传给——厥阴。

因为体表的阳气属太阳所管,体表的阳气被外来的风寒邪气所伤以后,就等于人体的防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出现缺口,所以邪气就可以传给其他任何五经。

但是,少阳可以传阳明。

而邪入阳明就一般不在传给其他任何经了。

因为阳明是属土的,就象地球一样,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是地球上所化生的,最后死亡以后都回归于大地。

所以邪入阳明以后,想再传其它经是不可能的。

就象阳明的里热,尤其是阳明里是实证,你若不是通过泻下就在阳明本经解决的话;阳明的燥热实邪能传入太阴吗?是不可能的。

少阳病之邪可以传太阴。

太阴之邪可以传少阴,少阴之邪可以传厥阴。

这些显然是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

我们说由一脏一腑,他们经常是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

比方说:太阳和少阴,脏腑相连,膀胱和肾脏腑相连,经脉相互络属,它们相表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