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经病欲解时的时间医学意义

六经病欲解时的时间医学意义

_
南京史医堂院学报丝p夕年第卫

2



经病欲解时”的时间医学意

南通县中

院内

孙伯青

主题词六经病证时间

医道始于“歧黄”,取法于天地

,

合于自然原理,遵循宇宙运动之规律,而在
把握人体生命之过程,我国古代“天人


之高论,从一开始便引入了医学
领域《内
经》中“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贯
穿
始终

,

祖国医学在此系统思想指导下,对时间

有关内容有诸多精僻的论述,其中有些认识
与现代生物钟学说相吻合,有的
还可补现代

时间医学之不足,为时间医学研究提示新

有益途径本文仅就《伤寒论》所提的华六

病欲解时”诸条的时间医学意义作一窥探

伤寒论》原文云:太阳病欲解时,从

至未上(Q),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
戌上

(193)
给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

,


阳病欲解时,从亥至王上《275飞;少阴


时,从子至寅上(291);厥阴病欲解时

,

丑至
卯上
(328)

仲景在《伤寒论》中运用十二地支,借


明六经在一昼夜(24小时)中有当

旺之

,

并据此理论指出六经病不论自
愈或服药


,
都须借

助于该经经气旺盛或阳复之时

,

因在此时人体正气旺盛,易抗邪外出,六


欲解时间的发明为后世择时治疗拓宽


途径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天
之六淫
,
能伤

致病,但一年一季一天的
阴阳盛衰序变

亦能助人之正气抗邪外出仲景据

人相应

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六经在

夜中各有当旺之时,只有在该经当

的这段

时辰,才能抗邪外出,使病自愈或症状减

或服药后病愈得快“六经病欲解时



一日之中人身阴阳因太阳运转而定时盛
衰与

六经病欲解的时间关系太
阳为阳中之阳
,
而一昼夜中从己时到未时补9时至
1
5

)

是阳气最旺之时,以阳气被风寒
之邪郁遏为
病机特点的太阳病,在此时有病邪得解

能邪解不全同于病
愈,故只能把握有利时

机,采取针对病机的有效治疗措施,不是

极等待太阳病为表证,在治

上多用汗

法,王好古《此事难知》在讲
到此法时,认



午以前为阳之分,当发其汗”即汗法宜

在中午以前阳分时间用,因此段时间人体

气旺盛,托邪外
出有力,毛孔易开,可充分
发挥药物的发汗作用奋使表证
得汗


申至戌时(15时至21时),为阳明经气
当旺的时候,故阳明病欲
解,多在
此时

,

则申至戌时,以18到19时的
酉为中心
,

属西方,是日入之时日入则阳

,

衰减之时,热盛邪实,阳热过亢的阳明病解
于阳衰之时,就如同
使用石膏大黄
芒硝

泻热一样,故病邪有欲解之势,因人体阳

有昼夜相应的阴阳盛衰变化,下午阳气沉降
据此如这时应用通腑

热之品,人体内在的

这种沉降趋势就和药物作用同向相
加,故此
时使用药物,效果亦最佳但阳明病证势

重,也多在此时如阳明腑实证的

哺潮热
就是历验不爽的事

上午3时至9时,为寅至辰时,因
少阳
属木,配四时则旺于春,配一日则旺于寅卯
辰之时,故少阳病欲解,每多值此本经当

之时,即邪结少阳不得舒发之证,于一天阳
气升发之时,邪有发越之可能

(73)
0
9
太阴病好转的大概时间,在21时至次晨1时,即太阴从亥至丑(21时至次日1时)《内经》曾说:“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脾为阴中之至阴,主旺于亥子丑三时,正旺则邪不胜,故太阴病将愈多在此时少阴从子至寅(23时到次晨5时),厥阴从丑至卯(1时至7时),六经都有欲解,一般都在该经主气之时,得旺气而解,但仲景体验到少阴厥阴病一般不解于该经阴盛之期,而解于阳气生长之时,是因为阳长而阴消,阳进则阴退,阴寒得阳生之气,则寒退而病可自解其太阴病欲解于亥至丑时,在某种意义上讲亦有此意凡阳衰阴盛之证,在夜半至天明稍前稍后,即阳生阳长之时,有扶正祛邪之机,故病邪欲解仲景所提六经病欲解之时均为阳气旺盛或阳气生长之时,即该经气血充满,机能旺盛之际人体昼夜节律是生物的主要时间节律之一中医的辨证论治,可据不同时间里体内各种不同病理变化而表现出的不同症状,进行具体分析,给予相应的治疗从时间角度考虑病情分析症状,从而得出中肯的病因病机,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在这方面,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内经》中就记载有小金丹方“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服十粒”的时间服药方法,用以预防疫邪的侵袭从整部《伤寒杂病论》可看出仲景在《内经》理论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昼夜时间节律治疗法。金元李东垣则根据阴阳昼夜消长节律,把一天中的服药时间分为五更服上午服已午间服临卧服和不定时服等,针对不同病证和方剂,选择不同的服药时间近贤岳美中教授治



中午和夜半出现痰迷的患儿,据子午
两时为
阴阳交替之时,投以调
和阴阳之小柴胡汤

病即愈高邮薛

据“六经病欲解时”的规


,创时间针灸学中的日运法,
即按太阳


影响人身阴阳盛衰的时间规律,视病

经,分别在其欲解时选用相应的五脆穴为
主,辨证配穴和适当手法,临床验之,效果
理想我院内科陆成标主任会诊治疗一发


十余天不退的患者,据六经病欲解时的意


,嘱上午服荆桂微汗,
午后服大黄积

壳川朴等,两天即安近国内外
学者通过

生物钟和人体生命节律的研究,发现生命活
动日节律与24小时昼夜周期有关,可见祖

医学关于人体经脉气血与12时辰相应的理

都有其客观依

近年发展起来的时间生物学,其历史

追溯到我国的《内经》,其中子午流注被称

中国式生物钟《伤寒论》在

多方面又发展

了《内经》的特色,在治疗疾病时有很强的

间观,尔后医家在此基础
上又有了更深的认
识和发展在当前世界中医热之际,我


有继承前旨,推陈出新,才能无愧于这个时


考文献

1
南京中医学院伤寒
论译释(上下册)

海科



版社

1980

2
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上海科技出版

社10肠年
3
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
经素问译释上海科

出版社
19
81

4王好占此事难知人民卫生出版社1
986

5
宋为民时间中医学南京中医学

印刷厂

1勿B6

(1989105收稿)

10(74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