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关于对造影剂的使用记录
1、使用的碘造影剂名称、生产企业、生产日期;
2、使用碘造影剂的剂量;
3、造影检查程中是否发生碘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具体情况;
4、出现碘造影剂过敏反应后的处理;
5、每日一记。
造影剂使用高危人群
1 有碘过敏史。
2 过敏体质、湿疹、荨麻疹、哮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
3 严重心血管疾患、肾功能不佳、严重肝脏疾患、严重糖尿病。
4 甲亢、甲状腺肿。
5 副蛋白血症、嗜络细胞瘤。
6 7天之内使用过造影剂。
7 多发性骨髓和失水状态。
8 年龄因素:1 岁以下婴儿和65 岁以上老人,特别是病重体质较差者。
用药前注意事项
1、用药前要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查对患者的姓名、诊断、检查部位, 同时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2、严重掌握适应征与禁忌症。
3、备全抢救药品和器械。
4、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5、合理选择和使用造影剂。
用药后注意事项
1、静脉穿刺时静脉穿刺时应注意减少局部渗漏。
若注射部位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 可用50%硫酸镁湿冷敷。
2、做完检查后门诊患者做完检查后保留血管内针头在门外留观半小时,以防迟发过敏反应,无异常者由护士拔出针头,患者在家人陪同下离开;若离开后出现身体不适,尽快到医院急诊求诊;患者自带两瓶矿泉水,检查后喝掉以尽快水化排出造影剂。
3、患者用药后若出现休克, 立即进行就地抢救是避免死亡事故发生的关键, 保留静脉通道, 以保证抢救给药途径。
抢救方式具体见造影剂过敏反应的识别及处理。
4、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医生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 出现变态反应时应立即果断地进行一线抢救, 决不可依赖等待, 耽误宝贵时间而错过抢救机会。
完善抢救准备
常用药品有盐酸肾上腺素(5μg/ml、100μg/ml、1mg/ml)、氢化可的松、异丙嗪(非那根)、硝酸甘油、苯海拉明、多巴胺、尼可刹米、氨茶碱、葡萄糖、乳酸钠林格液及生理盐水等,
抢救器械有AED、简易人工呼吸器、面罩、喉罩(4号、5号)、氧气瓶、血压计、咽喉管、气管切开包等。
过敏反应的类型及处理原则
轻度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恶心、低热、苍白、脸红(这些是造影剂注射后的正常生理反应, 不需要处理和记录)、咳嗽、头痛、眩晕、呕吐、焦虑、味觉改变、喷嚏、皮肤瘙痒、寒颤、出汗、荨麻疹
处理原则:症状大多为一过性, 可自行缓解, 无需特殊治疗(例如伴轻度瘙痒的局限性荨麻疹, 短暂恶心, 发作一次的呕吐)。
但应警惕上述症状也可能是患者重度反应的前兆, 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中度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鼻塞、眼或面部水肿、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气喘)或呼吸困难、显著的皮肤反应
处理原则:可能发展为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 应密切关注, 积极、快速治疗
重度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显著的低血压、显著的支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急性肺水肿、惊厥、昏迷、休克, 心肺骤停
处理原则:发生率极低, 多危及生命, 必须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立即停止注射碘造影剂, 行心肺脑复苏, 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荨麻疹
(1)大多数情况下无需处理;
(2)必要时给予抗组胺药:苯海拉明25~ 50 mg (口服, 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
(3)此时警惕皮肤改变为重度反应的前兆!
面部或喉头水肿
( 1) 肾上腺素皮下或肌内注射( 1:1 000) 0.1 ~ 0.3 ml ( 0.10~ 0.30 mg), 或如果低血压明显, 可重复至最大剂量达1.0 mg;
( 2) 面罩吸氧6~ 10 L /min如果治疗无效或已经发生明显喉水肿(急性), 需考虑插管。
支气管痉挛
( 1) 肾上腺素( 1:1000) :血压正常者皮下注射0.1~ 0.3ml (冠心病和老年人需使用较低剂量), 儿童: 0.01 mg/kg至最大剂量0.30 mg; 如果低血压则缓慢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0.5~ 1.0 m,l 必要时可重复。
( 2) 面罩吸氧6~ 10 L /m in;
( 3) 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等;
( 4) 心电监护: 心电图, 氧饱和度, 血压;
备选处理方法:
( 1) 氨茶碱: 先给予6mg/ kg负荷剂量静脉注射(给药时间10~ 20min), 必要时以0.4 ~ 1.0 mg/ kg - 1/ h - 1 维持;
( 2) 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或氧饱度持续< 88%则需辅助通气,此时应求助急诊科。
低血压伴心动过速
(1)快速输入大量乳酸钠林格液或0.9%氯化钠溶液, 如果对上述治疗反应不佳可给予肾上腺素(1:10000, 如果没有心脏禁忌证)缓慢静脉注射1m l ( 0.1 mg) 。
根据需要可重复使用, 最高为1.0 mg
(2)面罩吸氧6~ 10 L /min;
(3)腿抬高60°或以上(推荐)或采取垂头仰卧位;
(4)监测:心电图, 脉搏, 血压;
低血压伴心动过缓
(1)监测生命体征;
(2)腿抬高60°或以上(推荐)或垂头仰卧位;
(3)面罩吸氧6 ~ 10 L /min,我们科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剩下的急诊科来做;
(4)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液或0.9% 氯化钠溶液;
(5)如果患者对上述处理没有马上反应则给予阿托品0.6~ 1.0 mg缓慢静脉注射, 3~ 5 min后可重复, 成年人可至总剂量0.04 mg/kg ( 2.0~ 3.0 mg)。
儿童静脉注射0.02 mg/ kg (单次最大剂量为0.6 mg)可重复至总量2.0 mg。
需转入监护室行进一步治疗
严重高血压
(1)面罩吸氧6 ~ 10 L /m in; 监测: 心电图, 脉搏, 血压;
(2)硝酸甘油0.4 mg舌下含服, 可重复3次;
(3)硝普钠动脉泵输入, 必要时采用滴注;
(4)转移至ICU或急诊监护室;
(5)嗜铬细胞瘤: 酚妥拉明5.0 mg静脉注射(儿童1.0 mg)
癫痫或惊厥
(1)面罩吸氧6~ 10 L /min;
(2)考虑使用地西泮5.0 mg或咪达唑仑2.5 mg静脉注射;
(3)如果需要更长的效果, 考虑苯妥英钠输注15~ 18 mg/ kg, 50 mg/min;
(4)监测生命体征;
(5)必要时气管插管需转入监护室行进一步治疗
急性肺水肿
(1)抬高躯干, 静脉加压;
(2)面罩吸氧6~ 10 L /min; 我们科做到这一步就可以了。
(3)给予利尿剂, 呋塞米20 ~ 40 mg缓慢静脉注射;
(4)考虑使用吗啡( 1~ 3 mg静脉注射,此时小心吗啡的呼吸抑制作用);
(5)皮质激素可选用,需转入监护室行进一步治疗
除了心脏骤停,不论什么反应,在我们科最重要的是吸氧!
急诊增强造影前应注意的问题
( 1) 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 充分了解病人病情及临床医生对病人的初步诊断; 相关临床医生最好全程陪同, 昏迷病人必须陪同。
(2)检查前详细询问病史, 让患者或家属尽可能多地了解过敏常识, 如用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危害性, 签置协议书。
患者扫描过程中家属在旁边陪同;
(3)CT 检查机房应备足抢救器材及药品, 且定期更换过期药品, 随
时处于得心应手状态。
将造影剂过敏反应急救参考表放在醒目处, 以备急救时用;
(4)医护人员除具备抢救知识外, 也应具有心肺复苏经验;
(5)保留静脉通畅;
造影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1)应用造影剂在能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 宜尽量减少其用量及注射速率;
(2)注射造影剂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边注射边观察,有问题随时终止注射。
若为昏迷病人必须配备心电监护仪, 并严密监控,此时能不增强尽量不增强。
(3)CT室盯机医生、护士、技师要协调一致, 提高相关技能, 熟练掌握抢救、心肺复苏等应急手段, 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病人处于昏迷状态, 来CT 室之前临床应做好气管插管或穿刺, 造影过程中一定要全程心电监控及有临床医生陪同。
(5)重度心功能障碍,尤其伴有心衰或主动脉夹层的危重患者,在做心血管造影检查时,由于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应尽减少造影剂的用量,以免心脏不堪重负,引起患者猝死。
(6)造影检查结束后病人要迅转到相关科室, 同时CT盯机或值班医生立即对获得的造影图像进行观察分析, 及时将初步诊断结果反馈给临床, 必要时联系相关专业组二线老师。
心脏骤停识别及抢救,具体见PPT。
静脉肾盂造影的过敏反应及预防
3.1检查前护理:检查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及家族史, 并向患者讲解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嘱患者出现早期症状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3.2 检查中护理: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陪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在造影剂的注射过程之中,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3.3 过敏反应的预防:在进行造影剂注射前,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及异丙嗪,以防止患者发生特异性反应,可以预防患者发生免疫性或非免疫性溶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