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破伤风3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07T14:54:37.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供稿作者:张火根
[导读] 对破伤风的治疗,除常规治疗,重型病例应尽量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张火根(江西省贵溪市人民医院江西贵溪 335400)
【中图分类号】R6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3-0104-02
【摘要】目的对36例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总结,提高破伤风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破伤风的临床资料。

结果使用安定达到“安定化”,控制抽搐,可有效控制痉挛期的发作。

结论对破伤风的治疗,除常规治疗,重型病例应尽量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破伤风治疗分析
一、引言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的急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强直性痉挛、阵发性痉挛,波及的肌群主要有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重者可发生喉痉挛而窒息、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病死率达10%—40%。

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破伤风36例,现分析如下:
二、临床资料
㈠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近期有污染的创伤史或不洁的孕产妇接生及手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3、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躯干肌、颈肌、腹直肌强直性痉挛,呈阵发性,肌强直在痉挛间歇期仍存在;4、重者可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困难、高热。

本组病例均符合以上标准。

㈡一般资料:
所有36例中,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31岁。

所有病例均有外伤史,手、足部外伤占绝大部分,只有1例是产后破伤风;潜伏期最短7天,最长60天,平均15天;住院时间最短6天,最长32天,平均16天。

㈢症状和体征:
所有病例均有张口困难,牙关紧闭症状,其中出现躯干肌、颈肌、腹直肌、强直性痉挛,角弓反张28例,抽搐26例,肺部感染2例,发热2例,昏迷1例,失语1例。

㈣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12例(10—15)×109/L,白细胞下降1例(3.0×109/L),脑脊液异常1例【潘氏实验(++)】,胸片示:肺部感染2例。

㈤治疗方法:
1、独居暗室,避免外界刺激及不必要的检查,各种治疗在使用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之后进行,维持营养,给予高热量、半流饮食。

对中重型患者应禁食、静脉输液或鼻饲。

2、及时彻底清创,全部伤口清创后局部封闭破伤风抗毒素1万U,敞开伤口,创面用双氧水冲洗,每日2次,冲洗伤口至痊愈,伤口深者宜切开。

3、病原治疗,破伤风抗毒素3—8万u,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三天,用前需做皮试,皮试阳性者需做脱敏治疗,用氨苄青霉素6g/日,青霉素钠盐640—800万U/日,分次静滴;灭滴灵100ml,每日2次,静滴,杀灭破伤风杆菌及预防肺部感染。

4、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的应用: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安定用量,安定合适用量即达“安定化”,此时,病人抽搐控制,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呼之能醒,过后又入睡,若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呼之不应,则定定用量过大,应减量。

本组病例,安定用量最大者每日达600mg,总量最大者达9070mg,最小者每日仅用20mg,总量最小者仅使用40mg。

有2例经使用大剂量安定仍不能控制抽搐,合并使用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共用3次,抽搐才得到控制,病情严重或者合并肺部感染者,加用地塞米松20mg/日,静脉点滴,有脑水肿者加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2—4次,进行脱水治疗。

5、治疗并发症及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有窒息倾向应进行气管切开。

㈥预后及并发症:
36例治愈3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窒息,1例为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自动出院1例,治愈好转率94.4%,病死率5.6%,并发尿潴留6例,肺部感染2例,脑水肿1例,褥疮2例。

三、讨论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生长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外毒素有痉挛毒性和溶血毒性,前者为神经毒性,后者为组织毒性,但临床表现以神经毒性为主,表现为横纹肌的紧张收缩和阵发性痉挛,最初是嚼肌痉挛,但有报道以吞咽困难为首发者,病初误诊为食道病变,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神经毒素也可影响交感神经,引起发热、大汗、血压波动、心率增快等表现,多见于重型患者。

破伤风治疗包括清理伤口,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镇静解痉,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其中重症破伤风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抽搐经,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控制抽搐首选安定,而安定的用量至关重要,量少了不足于控制病情,病人频繁抽搐,量大了抑制呼吸,易导致呼吸衰竭,且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咳出,在喉痉挛未控制时易造成窒息。

使用安定必须达到“安定化”,才是最佳状态,那什么样的情况下者是“安定化”呢?本人根据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一些临床经验:抽搐基本控制,病情稳定,病人处于浅睡眠状态,呼之能醒,过后又入睡,即达“安定化”;若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呼之不应,则应考虑安定用量过大,应减量;若病人抽搐未控制,烦躁不安,频繁抽搐,则说明安定用量不足,应加大安定用量。

本组病例,严重者每日安定最大用量达600mg,总量最大者达9070mg,而病情轻者,每日安定用量仅用20mg,总量最小者只有40mg,差异巨大。

因此,使用安定时应根据病情轻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量,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潘孝彰.破伤风,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上册,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0-593;
[2]邱风莲.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的破伤风2例报告[J].新医学1998,29,310.
[3]郑通晓,唐进先,陈静,等.影响破伤风病人的预后和因素探讨[J],新医学,1995,26,5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