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破伤风教案

破伤风教案

课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编写教师 杜斌 主任签字
授 课 班 级 2013级英护班
授 课 时 间
2014/6/11
授 课 章 节
§5.4 厌氧性细菌(一)



知识目标
了解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能力目标 能对典型的破伤风疾病做出诊断并知道破伤风的基本处理与治疗原则。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通过个性化学习增强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 学 重 点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教 学 难 点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方 法 学 生 活 动 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三、导入新课 四、讲授新课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根据对氧气的需求可以将细菌分为几类? 通过典型的破伤风案例导入新课。 厌氧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根据是否能形成芽孢分为厌氧芽孢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厌氧芽孢梭菌的致病菌主要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等。 一、破伤风梭菌 分布广泛,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严格厌氧。菌体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正圆,位于菌体顶端,比菌体粗,使细菌呈鼓槌状,G+。抵抗力强。 (二)致病性 1.致病条件:伤口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 提问 案例分析 讲述 多媒体图示法
回答

讨论

1′
2′

2′
3′

5′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方 法 学 生 活 动

四、知识反馈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 2.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强。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μg。 3.所致疾病:破伤风。潜伏期7-14天。 典型症状: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抽搐、重者可因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死亡。 (三)防治原则: 1.对易感人群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2.及时清创扩创,并用3%的H2O2清洗伤口3.注射TAT紧急预防,须皮试。 4.抗生素杀菌、镇静、解痉。 3道小题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学习掌握破伤风的致病条件、临床典型症状以及破伤风的防治原则。 课后习题:P82。 讲解 图示 演绎 归纳 演绎 归纳 讨论 20′ 5′ 3′
1′

3′
课后记:
板书设计:
第 五 章 常见病原菌

第四节 厌氧性细菌
一、破伤风梭菌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厌氧;菌体细长,有鞭毛、芽胞、鼓槌状;抵抗力强;G+。
(二)致病性
1.致病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1) 伤口窄而深;
2)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3) 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4) 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
2.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
3.所致疾病:破伤风。
(三)防治原则:防止厌氧环境形成。
1) 对易感人群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
2) 及时清创扩创,并用3%的H2O2清洗伤口。
3) 注射TAT紧急预防,须皮试。
4) 抗生素杀菌、镇静、解痉。

本学期本课程共_72_学时,本次课第51-52学时 本教案为第_26_份教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