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文化产业的概念是由英文词Culture lndustry翻译而来。
一般认为,所谓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工业化和商品化方式进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和传播。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
美国是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据统计,美国文化产业的经营总额近几年高达几千亿美元。
其中尤以文化艺术业(含表演艺术、博物馆)、影视业、图书业和音乐唱片业而著名,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的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
好莱坞大片、三大电网和娱乐节目、时代华纳等公司制作的流行音乐占据了文化产业很大份额。
在美国商品出口中,听业紧随航空业和食品业之后,每年为美国提供1700多万个就业岗位。
图书馆、博物馆虽然多是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但对提高美国人的素质,进行爱国主义和创业教育,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等,是无形的巨大的财富。
下面就上述几个主要行业作简要介绍。
1、文化艺术业自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1965年成立以来,美国文化艺术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据统计,美国非营利性文化艺术产业每年直接或间接拉动的经济效益为369亿美元,提供130万个就业机会。
美国的社会组织按其经济性质可大致分为政府机构、商业机构、非营利机构三种。
美国对非营利性机构的基本界定标准一是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二是盈利不分红。
除了百老汇的音乐剧团等少量团体属于商业机构外,美国文化艺术业大都属于非营利性机构。
如表演艺术的运作就是很好的例子。
美国表演艺术演出团体的最高机构是理事会,由各界著名人士组成,重大事宜均由理事会决定。
理事会负责招聘剧团的艺术指导和行政经理。
艺术指导负责剧团的演出和演员等一切与艺术创作有关的事宜。
行政经理负责所有的经营性事务,包括市场发展、票务、财务等。
在美国的演出市场上,演出活动主要是在演出经理公司、表演团体或个人、剧场或演出协会三方之间形成的。
演出经理公司是美国演出市场的重要枢纽。
据统计,全美共有演出经理公司千余个,哥伦比亚艺术家经理公司、ICM艺术家经理公司等大公司占据了主要的演出市场。
演出经理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艺术团体或个人利益。
演出经理公司对艺术家演出的场次、场地、方式等都作精心设计,以尽可能提高艺术家的知名度及身价。
演出经理公司向承办演出活动的各地剧场及演出协会推荐艺术团体或个人并分别商签演出合同。
各地剧场或演出协会承办演出的宣传广告、售票及剧场的安排等一切具体事务。
2、博物馆业美国是全世界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国家有国家的博物馆,州有州的博物馆,城市有城市的博物馆,大学有大学的博物馆,标着劲建造博物馆,是美国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美国的历史就那么二百多年,不及中国的一个王朝,可它就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收藏,仅一所哈佛大学就有七个博物馆,仅华盛顿一个城市国家级的博物馆就有14所,从自然、历史、航空、航天、艺术、美术到工业等,都有专门的博物馆,而且有一个半官方性质的机构,来统筹和管理下设的各类博物馆。
美国人说,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则是全世界的“首都”,这肯定是霸权主义思想,但是,纽约的博物馆,确实有着全球意识,它的大,它的全,它的收藏之丰富,全球第一!它的收藏不限于美国,绝对全球化。
东方、西方、古希腊、古埃及、中国的花轿、唐伯虎的画等等,统统都在收藏展出的范围。
美国建那么多的博物馆是不是用来赚钱?这是完全可能的。
但问题是这里有一个长远考虑与眼前打算的区别,如果从眼前利益来说,博物馆不是赢利的机构,无论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是巴黎卢浮宫,都不能以门票的收入获得赢利。
有个资料显示,卢浮宫有正式职工1100人,全年经费开支高达5.6亿法郎,而博物馆每年的门票收入和其他收入只有0.8亿法郎,这就是说,卢浮宫每年要靠国家拨款4.8亿法郎作为补贴才能正常运转。
有人作过统计,卢浮宫每接待一位观众,法国国库就要为之提供92法郎的补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情况不知道如何,它的门票是以捐款性质来收取的,那天我们10个人进去,只花了20个美金,而且你可以用那枚表示已捐款的彩色别针,全天都可进进出出。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门票也是捐款式的,虽然它在参观须知之类的说明中,有个建议价,成人每人10元,但可以不接受它的建议,只花两个美金便可。
当然,如果你愿意捐款,博物馆也会深表欢迎,但这一切,都是自愿的。
不用说,能被博物馆收藏与展山的东西,一定都十分珍贵,也许在当时并不十分珍贵,但在相隔了一段时间之后,也珍贵了起来,所以,各家博物馆在保护它的收藏与展品时,都十分精心,有一系列的措施,安全是一,防止光蚀是一,避免损坏是一,还有其它方面的种种。
由于它的珍贵,博物馆一方面向你开放,另一方面又向你封闭,不准靠近,不准触模,不准拍照等等都是为了保护珍贵的展品,但在一定的意义上又是将观者拒之千里之外。
当我们走进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走进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有几个地方确实让我们感动。
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一个恐龙馆,各种恐龙的化石、骨架,有的已经修复成完整的恐龙造型。
博物馆在一头巨人恐龙脚旁,在厚厚的隔离玻璃上,开了一个圆形的小“天窗”,你完全可以将手伸进去,触摸中生代恐龙的脚脖,这实在是很有人性化的设想,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窗口,让你接触到了中生代的生灵陈迹,多么令人激动和难忘!同样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里展出了众多的艺术流派、艺术大师的真迹,而且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竟然允许拍照,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当然,拍照有个条件,不能用闪光灯,这就是所谓防止光蚀的问题,如果描摹,要与有关的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博物馆在一定的限制下,允许触摸,允许拍照,允许靠近,这是一个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无限遥远的历史,高不可攀的艺术,也让你感到亲近,它们本是人类所创造,当它们以历史的遗产再次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为什么要将它们与人类隔得那么远呢?为什么要将它们弄得那么神秘呢?美国的历史那么短,美国的博物馆又那么多,他们确实在仔仔细细地收藏,收藏美国也收藏人类。
其实美国哪有那么多东西?但是美国有强烈的收藏意识,它把地球上各个角落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一一收藏起来,这不是那一个国家都能做到的。
美国众多博物馆的建立,除了反映这个国家的收藏意识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发达所致。
美国一些重要的大学,其校史都比美国的历史悠久,哈佛大学(1637)、耶鲁大学(1701年)、哥伦比亚大学(1754年)、芝加哥大学(1891年),所以,美国的历史是大学催生下的历史,这一点对认识美国十分重要。
而社会学与人类学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欧洲,这两门学科还有一个进入大学的过程,而在美国则直接在大学落地,社会学人类学的发展,与博物馆的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是社会学与人类学学科的需要,必然出现博物馆,更重要的是社会学人类学的发达,对博物馆的价值与博物馆的收藏,给予理论上的支持与指导。
一个国家也好,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城市也好,博物馆实际上就是这个国家、这个地区、这个城市的眼睛,它可以点亮人们的心灵之灯。
3、影视业美国的电影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洛杉矶市的好莱坞地区,好莱坞已成为美国影片的代名词。
现在,美国影视业基本上被迪斯尼、索尼、米高梅、派拉蒙、二十世纪福克斯、环球、华纳兄弟共七家大公司所瓜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这些公司也都是兼营其他行业或隶属于其它集团的)。
为追求票房价值,好莱坞大公司不惜投入巨资制作影片,以吸引观众。
2000年,大公司共拍摄84部故事片,平均每部投资达到8210万美元。
同年,美国国内影院票房收入达到7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电影观众达到14.2亿人次。
美国人到影院观看电影的人次在世界上仍居冠首,每人年均5次。
从全球市场范围看,美国影视产品已取得绝对优势地位。
美国电影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放映,现已占有欧洲票房收入的70%,在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和亚洲,美国影片的优势地位也日趋明显。
美国电视节目在世界125个主要市场播出,在欧洲电视播放的电影中,美国电影占70%以上,全球销售的各类影视录像制品大多数都是美国公司生产。
据统计,1999年全球视听产品(包括影院票房、电视节目和家庭录像带)中,美国公司视听产品占57.6%。
4、图书业美国现有图书出版社约1千家,主要包括大众类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美国政府下属的少量专业性出版社,其中约20家大公司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美国出版社的稿件来源,一种是接受作者投稿,这类稿件数量很大;另一种途径是通过“代理人”获得稿件。
“代理人”负责物色高水平的作者,向出版社推荐,并代表作者与出版社谈判合同。
作者通常根据图书销售情况接受版税,售出越多,得到的版税越高。
图书发行的主要渠道是,出版社通过批发商将图书发行给零售商,而在零售商中,大型图书零售的连锁店和图书俱乐部在大众类图书的发行中占主导地位。
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图书出版公司将资料储存在电脑内,根据读者的需要运用先进的印刷和装订设备印制相应数量的书籍。
5、音乐唱片业美国音乐唱片业(泛指所有音乐录音产品)的主要参与者是唱片公司、制作人和音乐家。
他们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公司与音乐家可直接签订合同,由本公司制作人制作,制作人除工资外,提成一定比例的版税;也可由独立音乐家与独立制作人合作出母带,卖给某个唱片公司,取得版税;如果音乐家已经签约某公司,可由该公司物色独立制片人,该制片人按公司的预算制作出母带,获取制作费,并从唱片销售中提取版税。
全美有约1000家唱片发行公司,主宰唱片业的主要是华纳兄弟公司、索尼音乐娱乐公司、BMG娱乐公司等十几家。
2000年,全球音乐唱片市场总值是385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所占份额为37%,达到了143亿美元;而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几大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依次为16.7%、7.6%、7.4%、5.5%。
另据统计,由美国公司生产的音乐唱片已占世界音乐唱片消费总量的60%。
二、美国文化产业发展阶段美国文化产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20年~1950年),初步发展阶段(1950年~冷战结束),快速发展阶段(冷战结束~1990年)和集群化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今)。
1、萌芽发展阶段(1920年~1950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往往是分不开的,第一二次技术革命使电报、无线电、电视等电子媒体广泛进入美国人的生活。
在这个阶段,传媒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成为美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领头羊。
1920年,美国历史上最早的KDKA电台开始运作,并成功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后,大量影视企业开始出现,并最终为“五大影视巨头”(福克斯电影公司、迪斯尼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工业公司、环球城市制片公司)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