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资料篇一:有关孔子的资料有关孔子的资料: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有关立冬的民谚: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篇二:孔子的资料孔子的资料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

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

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说:“政在节财。

”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

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

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

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麦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 D.M.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儒学的鼻祖,生活於春秋末期。

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孔子对仁有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孟子是战国儒学的代表,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於孔子。

孟子主张性本善,即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

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苛政,反对残暴的阶级统治,他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保障农民的利益。

荀子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儒家的另一位代表。

他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还提出“学不可已”“青出於蓝而胜於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主张。

西汉董仲舒对儒学加以改造,使之处於统治地位。

他认为“天人感应”“君权神受”。

自此,儒总之,历史已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应当冷静地对待孔子思想。

在这当儿,也不要忘了他思想中不适合现代生活需要的保守、消极的东西,如因强调个人修养而缺乏竞争观念;因崇尚先王之业,而又厚古薄今之嫌;因申明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而缺乏开创精神;因他有重义轻利的倾向,从而缺乏商品意识;因他的“孝”中有绝对服从父亲的内容,故而也就有束缚人民独立思考的成分。

孔子的名言人生态度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一个人如果有追求真理(道)的志向,就不应该挑剔自己的衣食,而专心于志,如果做不到,那么就不要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所以是不足和这种人交谈的。

隐含的意思就是和这种挑剔自己衣食的假志向的人交谈,是没有什么获得的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

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孔子说:“吃粗粮(饭:动词,吃。

疏食:粗粮),喝冷水(水:古代与‘汤’[热水]有别,指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曲:弯曲,用作使动。

肱: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

枕:躺着时把头放在枕头或其他物体上。

之:指代‘肱’),乐也在其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且:连词,而且,并且),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不值得关心)。

那是很快就会消散的,绝对不要它。

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意思:孔子说∶“贤德啊,颜回ⅵ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意思:先师说:“我没有见到爱好仁道修养的人,没有看到厌恶不仁品行的人。

真正爱好仁道修养的人不会有意标榜所谓的‘仁道’;厌恶不仁品行的人,他所谓的‘仁德’,也只是不让不符合所谓‘仁德’的行为影响到自己。

有能用一天的时间来致力于实践仁道精神的人么?我没见到能力不足以实践仁的精神的人。

可能是有这种人的,但我没见过。

”孔子的纪念活动曲阜祭孔大典新华网香港2009年10月23日电(记者张雅诗)香港孔教学院23日举行孔子诞辰纪念活动,3000名香港各界人士和学校师生参加了纪念活动。

特区政府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国家宗教事务局港澳台办主任郭伟、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等出席了庆典。

汤恩佳在致辞时表示,孔子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古今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中国文化、传统、社会的精神气质将为人类世界做出贡献,身为中国人要好好把中国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他表示,希望世界能在儒学平和精神的影响下,平等对待、共融互补。

各界与会代表在汤恩佳带领下举行了祭孔仪式;随后,来自香港各中小学的学生代表献上舞蹈、粤剧、合唱等表演节目。

孔子的故事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说明孔子是个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篇三:孔子的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阅读配图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