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讲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讲课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人教版必修一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厌之有厌:讨厌B.若不阙秦阙:侵损、削减C.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失其所与与:结交,亲附解析:A项,厌,满足。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②焉用亡郑以陪邻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①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解析:A项,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目的,来。

B项,副词,已经。

C项,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项,①动词,做;②动词,给予。

答案:B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⑤解析:②④⑤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①是侧面表现。

③重在表现郑伯自责,⑥是烛之武的牢骚话。

答案: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解析: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答案:C5.翻译下面的句子。

(9分)(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途经(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鸿门宴(节选)司马迁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增数目项王数:shuò屡次B.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班人。

若,你们C.刑人如恐不胜刑:用刑D.还军霸上军:驻扎,驻军【答案】D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答案】A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樊哙勇猛粗犷、清醒机智,是本文中写得最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

C.鸿门宴会上,范增反复提醒项羽控制刘邦未果,紧急招呼项庄进帐舞剑,寻机杀掉刘邦。

D.樊哙闯帐引起了项羽的警觉,他手握剑柄跪直身子,头发直坚起来,瞪眼看着樊哙,眼眶都要裂开了。

【答案】D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不对。

D项,对象搞错了。

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②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答案】(1)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的进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

(2)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时常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展开翅膀一样地掩护刘邦,项庄终究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非常(意外的事变)、翼(像鸟展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蔽、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10——15题。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揕:刺B.尽失其度度:制度C.皆陈殿下陈:排列D.被八创被:受【答案】B11、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答案】C试题分析:谢:谢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自引而起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不同B.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也相同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相同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也不同【答案】C试题分析:引:站起来/拿;提:投、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故荆轲逐秦王②而乃以手共搏之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④遂拔以击荆轲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答案】C试题分析:①介词,因;②介词,用;③④介词,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