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基础练)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基础练)

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1.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A.一定带正电荷B.一定带负电荷C.可能带负电荷D.可能带正电荷【答案】C【解析】如图乙、丙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排斥,已知丙带正电荷,所以乙也带正电;如图甲、乙相互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甲可能带负电;又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甲也可能不带电.故C正确,ABD错误.2.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

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B.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D.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泊烟“吸”走【答案】D【解析】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利用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A.与头发摩擦过的气球能“吸”起纸屑,利用的是摩擦起电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利用的是大气压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利用的是分子间的吸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泊烟“吸”走,利用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B.金属箔张片开是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C.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D.此过程中,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箔片流向玻璃棒【答案】B【解析】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A错误;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验电器带正电荷,由于两箔片都带正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故B正确;C.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缺少电子,玻璃棒与验电器接触后,验电器两箔片上的电子会转移玻璃棒上,故C错误;D.因为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此过程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玻璃棒到验电器的箔片,故D错误.4.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答案】D【解析】A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玻璃棒带正电,当其与验电器接触时,验电器也带正电,故AB错误;C.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显正电性,是由于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的缘故,故C错误;D.据验电器的原理可知,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故D正确.5.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被推开,则说明吸管和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又因为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吸管带负电,又因为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所以餐巾纸失去电子带正电,吸管得电子带负电,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摩擦起电与电荷间的作用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度不大.6.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答案】C【解析】A.电线的内芯用铜来做,因为铜的导电性好,电阻小,在导线上损失的能量小,正确,不符合题意;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来做,因为玻璃的通光性好,而且也比较美观,考虑安全一般是有机钢化玻璃,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利用了胶木热传导系数低的特点,可以避免烫伤,错误,符合题意;D.玻璃刀刀刃用金刚石,就是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右图)。

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答案】C【解析】A.B.摩擦的方法使头发与气球里的电子发生转移,从而使头发与气球带异种电荷;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分子发生转移,故AB错误;C.D.两只相同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头发与气球因为相互摩擦而带异种电荷;两只相同的气球带的是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D错误。

8.如图有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

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若用丙接触中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的夹角一定不变B.验电器的金属箔片的夹角一定变小C.验电器的金属箱片的夹角一定变大D.丙球可能不带电【答案】D【解析】甲、乙、丙三个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

由图知甲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是同种电荷,所以乙带正电;由图知乙丙相互吸引,由于带电体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丙带负电或丙不带电;若丙带的负电荷数多于验电器上的负电荷数,则金属箔的张角变大,若相等则不变,若少于金属箔上的负电荷数,则张角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

9.用手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手上不掉下,下列现象与此例实质相同的是()A.用潮湿的手去接触冰块时,手会被“粘”住B.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C.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D.将塑料吸盘挂钩“粘”在墙上,可悬挂物体【答案】C【解析】用手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手上不掉下来是摩擦起电现象:A.用潮湿的手去接触冰块时,手会被粘上是由于手上的水碰到冰块后凝固,故A不符合题意;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C.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故C符合题意;D.吸盘挂钩在使用时,压出了吸盘下面的空气,而外面仍然受到大气压力,将吸盘紧紧的压在墙上,所以对墙面有较大的摩擦力,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三个同学在“玩中学物理”,她们用毛毯在头发上摩擦后提起,头发就会被毛毯吸起,如图所示,此现象说明()A.毛毯会吸引头发B.毛毯和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C.毛毯和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D.毛毯和头发的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力【答案】B【解析】用毛毯在头发上摩擦后提起,头发就会被毛毯吸起,是因为毛毯和头发摩擦使毛毯和头发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所以B项符合题意,而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A.B.C.D.【答案】B【解析】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能完成;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符合题意;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12.如图所示是小芳在广东省科技馆里静电台上体验“怒发冲冠”游戏时的情景。

小芳用手接触带电金属球后,金属球使小芳带电,则小芳()A.一定得到电子B.一定失去电子C.可能得到原子核D.相互排斥的头发上一定带同种电荷【答案】D【解析】图中的金属球让小芳带电,并且头发上都带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头发都张开;但是头发所带的电荷不能确定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所以不能判断是得到了电子,还是失去了电子,原子核是不动的,不可能得到原子核。

故选D。

13.先将一只大试管装满水,再把小试管的一部分插入大试管中,小试管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向下运动。

迅速将该装置倒置过来,如图甲所示,发现小试管在_____作用下缓慢向上移动。

如图乙,将a、b、c三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悬挂起来,若a带负电,则b带_____电。

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c,二者将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

【答案】大气压正吸引【解析】迅速将该装置倒置过来,如图甲所示,发现小试管在大气压作用下缓慢向上移动。

由图乙可知,a、b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相互吸引,b、c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相互排斥,所以a、b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带异种电荷,b、c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带同种电荷,所以若a带负电,则b带正电。

b、c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带同种电荷,b带正电,所以c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c,二者将相互吸引。

14.如图所示为某科技馆里“有趣的静电小球”装置。

在底面为浅凹面的圆盘中心有一半球体金属电极M,圆盘边缘为圆环形电极N。

断电时,不带电的小球静止在M周围,通电时M、N分别带上正、负电荷。

此时,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_____电,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_____,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_____的转移而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

若干个小球如此往复运动,使形成了有趣的静电现象。

【答案】正吸引力电子【解析】通电时M带正电荷,此时不带电的小球因与M接触而带上同种电荷,即正电。

通电时N带负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由于M的排斥力和N的吸引力,小球从中心向边缘运动,当接触到圆盘边缘电极N时由于电子的转移,原先的正电荷被中和后再带上负电,在重力和电荷之间力的作用下,小球又回到圆盘中心。

15.如图甲所示,将小纸条自然下垂,靠近水龙头流下的水流,小纸条将_______(选填“偏向”或“偏离”)水流,这一现象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的缘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