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通过练习发现自己问题,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及时解决。
四、
学
习
体
会
让学生把本节课的内容小结一下,交流自己的收获
5
分钟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
交流自己的收获
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先从电在我们日常生活、现代化社会中的应用引入新课的教学,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最后通过巩固训练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中我通过分组实验使认识电荷和摩擦起电现象,既体验了成功,又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
教具准备
梳子 塑料直尺或塑料笔杆 毛皮 丝绸 玻璃棒 橡胶棒 验电器 碎纸屑
教学方式
常规课
教学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计划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学
前
准
备
学生看书并完成学案第一页1-7题,最后在小组进行讨论
10分钟
了解学生完成情况,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先看书在完成学案1-7题练习,小组在进行讨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以及怎么判断物体带电
2.认识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电荷量
3.认识原子结构和元电荷e=1.6×10-19C。
4.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导电的原因
重点
1.摩擦起电的现象。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难点
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课题
两种电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设计人
执教人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两种电荷》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内容,本节需要一个课时。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学生对内容理解好坏,兴趣的产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状况。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对该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个了解。同时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
课
堂
探
究
1.让学生分组做摩擦起电的实验。
2.教师做演示实验得出两种电荷间相互规律.
3.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4.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
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
1.用塑料尺和塑料笔杆与头发摩擦,在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2.演示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出示验电器:根据实物介绍验电器的结构.
5.演示实验: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问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
6.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原子结构 元电荷”部分内容.
7.讲解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分组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推理分析
理解记忆
认真观察实验
得出结论
认真看书
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感受摩擦起电,认识到电就在我们的身边.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3.让学生会能判别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绝缘体.
三、
巩
固
练
习
让学生当堂完成第8-14题练习
15分钟
观察学生通过练习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独立完成学案练习后小组在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看法可进行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