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发展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PPT33页)

经济发展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PPT33页)

8
4、 社会事业的增长
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体系全面建立 城乡社会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基本公共服务正在朝着均等化方向发展 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 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建立
9
(二)三个转折
1、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 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儒教重视教育与机会平等的教育思想能够转化为对 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
整个东亚在各个方面均存在极大的相似性
15
(三)中国模式
核心观点:中国的改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整体跃进, 中国采取的策略是波浪式前进。
代表人物库伯·雷默总结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 1、 通过主动创新和大胆试验减少改革中的摩擦损失,善 于激发地方的积极性 2、 面对混乱、复杂与急剧变动的中国社会,努力创造一 种有利于持续与公平发展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各方面的 稳定与平衡 3、 通过积累强大的非对称性力量防止超级大国的干预, 维护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
垂直管理包括中央垂直管理、省垂直管理和特殊垂 直管理。当前垂直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安全机关、海关、国家税务机关、外汇局等是中央垂直管理; 工商、地税、土地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是省垂直管理; 国家土地督察局、审计署驻各地特派办、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
统计局驻各省调查队等则是特殊垂直管理
社会主义转轨的视角 发展理论 中国模式 转型与发展理论
13
(一)社会主义转轨的视角
(代表人物为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
短缺 无效率
“软预算约束”
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战略
有机发展战略
14
(二)发展理论
东亚模式:
儒家“行仁政”的思想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国家导向 的发展主义
儒家的家族本பைடு நூலகம்思想与家族伦理秩序在经济现代化 过程中能够转换为推动家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契机
(一)规范垂直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统筹地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 (四)大部门制与未来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五)强化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六)减少行政层次 (七)关于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19
(一)规范垂直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1、垂直部门的含义及特点
4
(一)四大增长
1、 经济规模的增长 2、 发展速度的增长 3、 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4、 社会事业的增长
5
1、 经济规模的增长
单位:亿元(美元)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78年 2007年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 财政收入
单位:名
1978年 2007年
21
3、改革的原则 一是宪政原则 二是法制原则 三是民主原则 四是合理谨慎原则
22
(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城乡差距
表现在教育、医疗、交通、 信息、就业等各个方面;
以城乡收入为例,官方数据: 城乡收入比例基本维持在 3.21比1。
然而,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大大高于账面上的3比 1。这个差距应该为5比1,甚 至达到6比1,比30年前高出 近三倍。
23
二是地区差距 三是群体差距 四是个人之间差距
24
(三)统筹地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 协机构设置
未来可能的方向: 一、重新布局职能,防止职能交叉重叠 二、可以考虑地方党委、政府部分机构合 署,或直接整合 三、统一整合四大机关的后勤服务机关等
25
(四)大部门制与未来的地方政府机构 改革
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1、坚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方针。 2、统筹安排,分步进行。在方法步骤上,省
0 5 10 15 20 25
对外贸易 总额排名 经济总量 排名
6
2、 发展速度的增长
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 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 1978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 增长9.8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 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
7
3、 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从 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从1978年到 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分 别增长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从以吃、 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 消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 到1479万人。
16
(四)转型与发展理论
核心观点: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上层领导人特别重视与地
方官员的合作,而且在合作过程中,改革者时常给在 位官僚提供一定的激励。 考察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政治控制问题,认为中国政府 特定的干部任命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使上级政府掌 握着充分的惩罚或激励手段。 强调党组织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1
经济发展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明
张贤
2
内容概述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所取得成就 二、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取得成就的理论阐释
三、十七大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四、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展望
3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所取得成就
四大增长 三个转折 二大特征 一个结论
2、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 转变;
3、人民的生活从温饱向基本小康的转变。
10
(三)两大特征
党的领导、主动推进改革 渐进式的改革路径
11
(四)一个结论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全方位、宽领域、多 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已经形成
12
四种研究视角或理论
二、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取得成就的理论阐释
20
2、存在的问题
首先,垂直管理部门不可能完全摆脱地方政府的干扰。 其次,垂直管理会削弱地方政府职能,损害地方的能 动 性。 再次,垂直管理的趋势,会使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创造条 件争取跻身“条条”管理,这必然会给地方政府的稳固 带来冲击。 最后,垂直管理部门的增加依然是权力自上而下的监督, 无法真正保障监督到位。
17
结 论:
上述四种研究视角和理论解释各不一样,对 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原因探析也各 不相同,然而,上述四种理论解释,都认为我国 经济发展的共有特点是以政府主导的,地方政府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地方经济发展 的程度直接与行政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18
三、十七大与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