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命教育论文

生命教育论文

在语文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

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讲究策略,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存在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1.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

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

漫步园间,我们要留心周围,及时采撷一些缤纷的生命小花,馈赠给学生。

面对蕴涵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

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正是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顽强的毅力,是父亲给予他希望……从这个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

它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

借机我又让学生说说在汶川大地震中同样感人的事,进一步让我和学生一起感悟大爱无私的人间真情。

就这样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朋友中的重要性,从而重生、乐生。

2.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有一位学生在习作《深沉的母爱》的中写到:妈妈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叫我鼓起勇气爬起来,千万不要放弃。

有一位学生在《童年趣事》的文章中写到:童年是一首歌,有浪漫,有激情,有快乐……
在学生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较为直接的培育。

小学生的性格大多比较直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往往会很直接地在习作中表露出来,因而我们要抓住习作教学的契机进行适时的引导、点拨,也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3.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部分,其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其学习内容多是一个主题。

在学生学习了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等课文后,我进行的一次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其中有一个环节“看电影,谈启发”,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屎壳郎(一种昆虫)滚着它的粪球前进的一个小片段。

在这个片段中,屎壳郎遇到了不少困难,
它的粪球足有它身体那么的大,前进的道路又不平整,到处是突出的小枝条、石块,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人类不以为然,对于昆虫却可能致命的大暴雨。

在观看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热爱生命”这一主题思考自己对片段的看法、感受。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出人意料的热烈,有的学生从这只小虫子身上看到了“万物皆有灵”,表示以后再也不小看这些虫子;有的学生将自己遇到困难时的心情与小虫子做了比较,从小虫子身上学习到了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的学生则从小虫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体会到一些生命的哲理……学生对于生命的看法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酝酿着,一只小虫子的出现让他们将自己对生命的全部看法、热情、思考激发出来,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在了随笔本上。

当然除了“热爱生命”这个主题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这就是我”、“感受自然”、“我爱我家”等主题。

这些主题都非常适合生命教育的开展渗透。

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可讨论、可研究等原则,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生命”相关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进行主题学习。

例如可以在学习科学小品文主题单元后设置“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等主题性综合学习,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4.指导课外阅读中渗透生命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

教师不但给学生开出书目,并让学生写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例如:向学生推荐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从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学生就会懂得更应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5.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

因此,通过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如:让学生出《珍爱生命》的手抄和电子小报,班级出《珍爱生命》的黑板报、墙报。

组织学生辩论、演讲。

经常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会”、辩论赛”等。

再如:让每个学生饲养一只小动物或养一盆花、一株草,精心照料,并记养花(草、猫、狗)日记,经常跟老师、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让他们知晓生命的萌芽、发育、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受损甚至凋零的痛苦,从而推物及人。

6.班队会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师就是班主任,就是少先队辅导员,因此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班队会活动中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有关的社会课、消防安全课相结合,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防水,防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和演练。

例如:随着炎热夏天的到来,为了减少和避免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本年级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珍爱生命、谨防溺水”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活动以精彩纷呈的活动形式对学生们讲述了如何预防溺水及溺水时的基本自救方法与技能,利用多媒体观看溺水事故的现象、以有奖问答渗透安全知识,以小品形式演绎安全事故……能结合身边的案例和生活实际,针对校园周边的地理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中易发溺水事件的河流
等水域的特点,要求学生不准未经家长或老师批准而私自或结伴下水游泳、嬉戏,让学生做到防范未然,使他们明白了水是温柔的“杀手”,更是一个无情的“杀手”,要懂得珍爱生命。

此次开展“珍爱生命,谨防溺水”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师生自救自护能力提高了教师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技能,启迪教师发现和掌握生命教育的规律,使学生能真正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使学生的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使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使人生的意义变得更加丰满,通过生命教育,使教育事业更加绚丽多彩。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

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

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都更加美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