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的。
当然,生命教育是一项具有挑战的艰苦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才能去提高生活与人生的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它源自美国20世纪60年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尊重生命,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对信仰的追求,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探索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提高道德要求,能够全面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生命教育的内容
(1)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意识教育即对生命的敬畏,这是第一层次的教育,只有生命存在了,才能谈生命的价值。
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大自然赋予自己最不可剥夺的权利,一定要捍卫生命,是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
大学生一定要爱惜生命,尊重生命,包括自己的和他人的。
明确生命的意义,才能使生命创造价值。
(2)生命价值升华教育
通过生命价值升华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让他们去探
索人生的价值,知道为什么而活,怎么去活。
了解到生命在社会中的价值,知道只有融入社会,生命的价值才会最大化,只有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看待自身的价值,能抵制住物欲、权欲等的诱惑,才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精彩。
(3)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
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是教会学生认识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有联系的,都是相互依存的。
大学生应该学会与人交往,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怀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从他人身上学到积极的部分,为自身提高提供良好的条件。
3.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
生命教育在目前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说明了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命教育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展。
从目前情况来看,开展生命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困难。
(1)生命教育意识不够,缺乏面对生命的理解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坚定的理念。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把高等教育看成是“就业前的准备”,只是认为学好本学科的知识,为就业做好准备就可以了。
一味的应试教育,一味的考证,一味的学习文化知识,就业率使很多高校追求知识至上,技能至上,而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对学生精神和价值的思考已经消失殆尽。
久而久之,学生缺乏了对生命的理解,对自身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淡漠,这才造成高校自杀他杀事件频发。
(2)生命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生命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专业的教师更是少之甚少。
现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依托于德育教育,主要是由辅导员来承担。
当然,不是每个辅导员都可以有足够的阅历和知识能够透彻的把握学生的身心状况,更谈不上能够进行预防和干预。
(3)没有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现在高校的生命教育主要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体现,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也没有把生命教育当作重点。
生命教育课程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纳入学校教育计划,作为必修课提出来。
(4)心理辅导工作不很完善
现在,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也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但是,实际上,这些机构都形同虚设,很多有学生前去咨询,更谈不上可以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起到作用。
4.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针对以上我国高校生命的现状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珍惜生命
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教会学生掌握保护生命的方法,让学生去领悟,去体验。
让学生知道,生命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进步的前提下,学会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对个体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生命的理解。
(2)健全生命教育体制
要发挥高校研究的优势,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的路径,建立健全的工作运行机制。
高校各部门应协作起来,为生命教育服务,并且要进行生命教育的评估机制,测评生命教育实施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生命教育机制。
(3)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融合各种教育资源,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从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知识的普及。
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从多层次的了解生命。
也可以结合实践进行生命教育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生命的内涵,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4)完善心理咨询机构
高校要进一步的完善心理咨询工作,能够积极的去帮助大学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去开发自身潜能,做到心理和身体都健康。
同时,可以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更加广泛的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让学生可以自身化解精神压力,化解不良情绪从而消除恶性事件的发生。
5.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的。
当然,生命教育是一项具有挑战的艰苦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的价值,才能去提高生活与人生的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振娟.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J].社科纵横,2010(1).
[2]冯建军.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2).
[3]冯魁.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基于“药家鑫事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6).
[4]何仁富,汪丽华.身心灵全人生命教育的探索——浙江传媒学院推动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
[5]吴中建,柏琦星.学校生命教育的时代诉求及其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