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精细动作评定

婴幼儿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运动能力(fine motor skills)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精细运动能力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功能发育也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

一、手功能发育
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

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grasp)两大类。

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suspension)、约束(constrain)、推(push)、压(press)、触(touch)、勾状抓握(hook grasp)等;抓握动作又分为力性抓握(power grip)与精细抓握(precision grasp),前者包括球形抓握(ball grasp)、柱状抓握(cyclindrical grasp)及拉(pull),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tip pinch)、指腹捏(finger pulp)、侧捏(lateral pinch)及三指捏(tripod pinch)。

精细动作主要包括伸手取物,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取一些小的物品,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一些很小的东西,如花生、纽扣、小豆子、小丸等,拿铅笔画画、翻书、搭积木、串珠子等。

而包括进食、更衣、书写等在内的各种精细运动活动均以抓握物体、将手伸向物体、随意放下物体、腕关节可在各个方向活动4项基本动作为基础。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年龄精细运动
新生儿紧握拳,触碰时能收缩。

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主动握物动作出现时,此反射消失。

1个月
双手常常握拳,物体碰到手时,握得更紧。

2个月偶尔能张开手,给物体能拿住。

偶尔把手或手里的物体送到口中舔舔。

3个月用手摸物体,触到时偶尔能抓住。

手经常呈张开姿势,将哗啦棒放在手中,能握住数钞钟。

4个月仰卧清醒状态时,双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手指,称之为“注视手的动作”,此动作6个月以后消失。

常常去抓东西,但距离判断不准,手常常伸过了物体。


用整个手掌握持物体,手握哗啦棒的时间较以前长些,而且会摇晃,
并用眼睛看手里的哗啦棒片刻,出现最初的手眼协调。

5个月物体碰到手时出现主动抓握动作,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

会玩衣服,把衣服拉到脸上。

能玩玩具并将玩具抓握较长时间。

往往双手去拿,把东西放到口中。

6个月迅速伸手抓面前的玩具,玩具掉下后会再抓起。

用全手抓积木,能握奶瓶,玩自己的脚。

准确地拿取悬垂在胸前的物体。


会撕纸玩。

当手中拿着一块积木再给另一块积木时,会扔掉手中原有的积木然后
去接新的一块。

7个月可用拇指及另外2个手指握物。

会用一只手去触物,能自己将饼干放入口中,玩积木时可以将积木从
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上(传递)。

手中有积木再给另一块积木时,能保留手中原有的一块不扔掉。

会模
仿对击积木。

8个月桡侧手掌或桡侧手指抓握,用拇指和三指捏起桌上的小物体。

会用多种方法玩同一个玩具,如放入口中咬、敲打、摇晃等。

能将物体递给旁边的人,但还不知道怎样松手、怎样给。

~
喜欢从高椅或是小车上故意让物体掉下去。

9个月能将双手拿的物体对敲。

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大米花、葡萄干等)。

10个月用拇指与另一手指准确捏起的串珠,很熟练。

可用示指触物,能扔掉手中的物品或主动将手中物品放下,向小儿索
取玩具时,不松手。

11个月喜欢将物体扔到地上听响;主动打开包方积木的花纸
12个月@
能用拇指与食指捏较小的物体,单手抓2~3个小物品,会轻轻抛球。

会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拿出另一个。

全手握住笔在纸上留下笔道。

15个月搭2块或3块积木(边长的正方体)。

用匙取物。

全手握笔,自发乱画。

会打开盒盖(不是罗纹的)。

能倾斜瓶子倒出小物体,然后用手去捏。

18个月
搭3~4块积木,能几页几页翻书。

用小线绳穿进大珠子或大扣子孔。

用匙外溢。

自发地从瓶中倒出小丸。

21个月搭4~5块积木。

模仿画线条,但不像。

用双手端碗。

24个月搭6~7块积木。

会转动门把手。

旋转圆盖子。

穿直径的串珠。

正确用勺。

开始用手指握笔,模仿画垂直线。

能一页一页翻书。

用匙稍外溢。

27个月能模仿画直线,基本像。

会拆装简单拼插玩具。

`
会脱鞋袜。

30个月搭8~9块积木。

模仿画水平线和交叉线,基本像。

能较准确地把线绳穿入珠子孔,练习后每分钟可穿入约20个珠子。

会穿裤子、短袜和便鞋,解开衣扣。

一手端碗。

36个月搭9~10块积木。

将珠子放入直径5cm的瓶中。


会折纸,折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边角整齐。

能模仿画圆形、十字形。

能临摹“○”和十字,基本像。

系钮扣。

向杯中倒水,控制流量。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
精细运动关键年龄主动用手抓物5个月可用拇指及另外2个手指握物且可将积木在双手间传递:
7个月拇指能与其它手指相对9个月能用拇指与食指捏较小的物体12个月搭2~3块积木,全手握笔,自发乱画15个月搭3~4块积木,几页几页翻书,用小线绳穿进大珠子或大扣子孔18个月搭6~7块积木,模仿画垂直线)
24个月搭8~9块积木,模仿画水平线和交叉线,会穿裤子、短袜和便鞋,解
30个月开衣扣
36个月搭9~10块积木,能临摹“○”和十字;会穿珠子、系纽扣、向杯中倒

婴儿视觉功能发育顺序
新生儿,有分辨人面孔能力;出生1周内视力~,即正常人的1/6。

1个月:,能看见面前20cm左右的物体,双眼能跟随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追视范围可达45°;视力~;能辨识红、黄、蓝三原色。

个月:双眼表现出轻度的辐辏。

3个月:能注视近处的物体,眼球能自由运动。

眼球并不能注视,但会被面孔、灯光或运动物体所吸引。

中间色也没太大问题,虽然无法认识颜色的名称,但对光线的反应及辨识能力已经相当不错。

双眼追视移动物体范围可达180°。

)
4个月:双眼辐辏协调得好,开始会辨别颜色,能对双眼的视线进行调整。

5月:头眼协调好,能凝视物体。

6个月:视网膜已很好发育,看物体时用双眼同时看,已获得正常的“双眼视觉”,因此,眼睛和双手可以相互协调做简单动作。

对距离及深度的判断已有一定发育。

6~8个月:从卧位发展到坐位,同时也代表着视力范围从左右发展到了上下,视野完全不同。

此阶段眼睛、手脚、身体等协调能力较佳,所以是视觉、听觉和表情反应最佳的统合时期。

8~12个月:此时通常会喜欢坐着丢东西,然后爬行追物品,或者想要站立拿东西等。

那是因为宝宝看到物品,以丢东西的方式来测距离,也有了空间感,同时也证明了视觉发展程度。

视力为正常人的2/3。

精细运动年龄评价表
按精细动作发育顺序进行评定
1.抓握动作

新生儿,握持反射存在,1个月内攥得很紧(拇指放在其它手指的外面)。

2个月,用拨浪鼓柄碰手掌,能握住拨浪鼓2~3秒钟不松手。

3个月,握持反射消失,将拨浪鼓柄放在小儿手掌中,能握住数秒钟。

2.抓住动作
3个月,仰卧位能用手指抓自己的身体、头发和衣服。

4个月,手与拨浪鼓接触时,手会主动张开来抓,并握住、摇动及注视拨浪鼓。

5个月,能抓住近处的玩具。

6个月,两只手能同时各抓住一个小玩具。

7个月,能伸手抓住远处的玩具。

3.耙抓动作
*
6个月起能够伸手去触摸小玩具并抓住拿起来,而不仅仅是接触。

7个月时,所有的手指都可弯曲地做耙抓的动作,并能成功地抓住小玩具。

4.倒手动作
7个月时先给一个小玩具,待拿住后再给另一个玩具,会把第一个玩具换到另一只手里,再去接第二个玩具。

8个月后倒手的动作更加熟练。

5.对捏动作
8个月起逐渐形成拇指和其它手指,特别是拇指和食指的对捏。

如果将一粒小丸放在桌面上,能用拇指和其它手指捏起小丸。

9个月时将小丸放在桌面上,能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丸。

10个月时能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捏起小丸,动作比较熟练、迅速。

12个月时给一粒小丸,会捏起并往瓶子里投放,但不一定准确。

6.翻书动作
15个月开始在大人鼓励下出现翻书动作。

24个月时能用手捻书页,每次一页,可以连续翻3次以上。

7.折纸动作
24个月时会将一张纸折成两折或三折,但不成规则。

30个月时能将纸叠成方块,边角基本整齐。

36个月时能折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边角整齐。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