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力池段施工工法

消力池段施工工法

消力池段(B-B-5)分部工程施工工法一.工程概况溢洪道消力池段溢洪道出口采用底流式消能,底流消能段自桩号0+280.67至0+325.67,长45M,宽度为10M~18M,底板高程1403.42M。

消力池采用整体式结构,底板采用C30钢筋砼,厚2.5M。

边墙采用C30钢筋砼,墙高14.0M,墙厚2.0-1.0M。

二.施工方法及质量技术要求溢洪道消力池段开挖按照“自上而下、先覆盖层后基岩,开挖一层、支护处理一层的原则进行施工,土方开挖主要分为:场地清理,土方开挖分段进行,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施工顺序为:1、开挖施工技术要求1.1土石方开挖表层的有机土壤需单独开挖,并运至指定场地堆放,同时做好排水及防止雨水冲刷措施。

土方和残坡积物覆盖层及全风化岩层、岩块及碎石,需开挖清除,部分能够符合填筑要求。

1.2.边坡开挖按设计坡比自上而下进行,高度较大的边坡应采用梯段分层开挖,垂直梯段高度一般不大于15M。

对开挖出露的软弱岩层和构造破碎带应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支护等处理,并采取有效的堵、排水措施。

开挖边坡的支护应在分层开挖过程中逐层进行,上层的支护应保证下层开挖安全顺利进行,未完成上层支护,严禁进行下一层开挖施工。

开挖坡面做到平顺,无陡坡、反坡,岩石中的断层、裂隙、软弱夹层局部反坡、凹坑按设计要求处理。

1.3.建基面开挖基础建基面采用预留保护层或控制爆破技术进行开挖,严格控制开挖平整度和爆破对保留区岩体的影响。

要求开挖面无陡坡尖角、反坡,倒悬岩体,开挖后的岩石表面应干净、粗糙,岩石中的断层、裂隙、软弱夹层按设计要求处理。

结构面上的破碎和松动岩块、泥土、锈斑等采用人工清除处理。

开挖面不欠挖、少超挖。

1.4控制爆破基础和坡面岩石开挖优先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对不适合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爆破的部位,采用预留保护层开挖法。

预裂爆破相邻两炮孔间的不平整度应控制在15CM以内,孔壁表面不产生明显的爆破裂隙,炮孔残留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1.5爆破振动控制加强爆破震动观测,寻求爆震波在开挖区内传播规律。

加强爆破振动对锚喷支护或现浇混凝土、高边坡的稳定监测工作。

2、开挖施工原则2.1不合格料剔除溢洪道进入石方爆破开挖前,必须按要求将覆盖层(包括强风化层)剥离干净,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石方开采,确保坝体填筑料的质量要求,对于不符合坝体填筑的爆破料,坚决不能使用,因将其舍弃。

2.2爆破试验严格按照“爆破试验大纲”要求进行爆破试验,确定爆破孔网参数。

2.3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溢洪道石方开采采用“宽孔距、小底抗线”爆破技术、“微差挤压爆破”技术。

永久边坡和建基面采用预裂(光面)爆破技术等。

爆破参数的选用以确保构筑物的形体质量,减少大块率。

2.4确保高边坡的稳定溢洪道开挖必须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块控制爆破,严格按照“开挖一层、支护一层”的原则组织施工。

控制爆破规模及单响最大起药量,减少爆破振动的破坏影响。

2.5满足填筑料的动态平衡要求为了减少开挖料的二次周转,提高开挖料的直接上坝率,降低施工成本,溢洪道各开挖阶段的开采强度必须与各阶段坝体填筑强度相协调。

3、石方开挖施工方法3.1分层厚度:根据溢洪道设置要求,溢洪道开挖分层厚度确定为15M。

3.2分块大小:分块的大小应确保爆破作业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分块过大,会增加爆破网络联接难度,一旦爆破失败,处理的工作量较大。

3.3开挖次序:开挖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分块梯段爆破。

槽挖部分,各层爆破以中部拉槽爆破后,再向二侧边坡推进,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爆破临空面,减少爆破振动对开挖边坡的影响。

3.4爆破方式:各分层距永久边坡、水平建基面10M外,均采用“宽孔距、小抵线”控制爆破技术进行深孔梯段爆破。

距永久边坡或水平建基面10M内采用常规深孔梯段爆破,边坡采用预裂(光面)爆破。

水平建基面采用预留保护层开挖。

起爆方式采用排孔(斜线、V型)微差起爆,起爆网络采用毫秒微差塑料导爆管复式起爆网络。

3.5钻孔及出渣方式:石方开挖爆破以履带潜孔钻机造孔为主,手风钻配合。

永久边坡采用中风压潜孔钻在特制的样架上造孔。

水平建基面则根据爆破方式的不同,选用潜孔钻或手风钻钻孔。

爆破石渣装运选用2.8~1.6M3挖掘机配30T自卸车在开挖工作面直接装运。

在大坝填筑前,临时堆放在大坝左岸下游周转料场;大坝填筑开始后,直接用于坝体填筑。

4、开挖安全保护措施4.1、开挖和放坡时,对边坡面应随时予以修整,清除或夯实松散土层,使其处于安全状态。

4.2、为保持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按要求开挖截水沟、排水沟,并设置必要的排水与截水设施,防止因排水不畅造成边坡失稳或其它安全事故。

4.3、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边坡可能坍塌,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控制坍塌;如发生坍塌,应尽快清除塌方土体并完成必要的清理,以防止造成大的事故。

4.4、对开挖所揭露的新的不良地质因素,如孔洞、架空等现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先行处理,防止在造孔施工时产生泥浆大量漏失和孔壁坍塌等问题,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处理。

4.5、在开挖施工期间对基坑及其周围受降低水位影响的地区进行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观测。

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布置观测点,并将观测记录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

5、钻孔爆破施工梯段爆破,钻孔作业与挖运作业平行施工,每个台阶工作面布置2台阿特拉斯露天液压履带钻机完成主爆孔钻孔,YQ-100B潜孔钻专门用于周边孔的光面、预裂孔钻孔。

具体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如下:5.1周边爆破孔钻孔爆破施工:在钻孔前精确测量边坡开挖线,并用红油漆标明开孔孔位,安装定制钢结构钻孔样架,按钻孔角度和方位精确定位,钻孔过程中,适当降低钻孔速度,以确保钻孔的准确无误。

装药时,先将药卷按设计的间隔装药结构导爆索串联用胶布绑扎在竹片上,然后放入孔内,并用纸团放置在药卷顶部,最后利用钻孔岩屑封堵孔口密实。

5.2梯段爆破施工方法:(1)施工程序(2)施工方法每次钻孔爆破前,先将台阶面上的浮渣清理干净,并按设计用红油漆标明爆破孔位,上次爆破石料挖运完成后,应将临空面清理干净,若局部根底较大(底盘抵抗线较大),则采用局部补孔,与梯段爆破一起起爆。

因溢洪道爆破采用孔间微差起爆网络,其起爆网络连接,须在爆破技术员的指导下,由专业爆破员认真连接,以确保爆破成功。

6、边坡支护为确保开挖后预留边坡稳定,溢洪道边坡处理按照“开挖一层,处理一层”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开挖一层及时完成该层的边坡支护。

6.1锚杆施工方法及程序锚杆包括随机锚杆和系统锚杆。

随机锚杆孔位由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各方共同确定,系统锚杆孔位按设计要求布置。

锚杆孔钻孔以气腿钻为主,需要特殊处理地段的加长锚杆(如锚固深度达到6M以上)采用潜孔钻钻孔,钻孔前先行清理开挖爆破后的边坡面,搭好脚手架作业平台,按设计要求及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测量放样布孔。

其施工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框图如下:每个孔的孔深、孔向和方位角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气腿钻或潜孔钻钻孔,钻孔结束后,用风水联合冲洗。

采用先注浆后插杆的方法,注浆管先插入孔底,注入沙浆后慢慢地往外拔,全孔注满后,插入锚筋至设计深度后,进行孔口固定。

但孔较深或孔向大角度朝下时,先插入锚杆及注浆管、排气管,孔口封堵后再进行灌浆,确保全孔灌注饱满密实。

砂浆配合比通过实验确定,并掺适量的速凝剂。

锚杆注浆并达到设计龄期后,按作业分区每300根锚杆抽查三根进行拉拔试验,以评价锚杆的施工质量,写出施工检测成果报告报监理审批。

施工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框图如下:6.2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法及程序边坡混凝土主要有喷素混凝土、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6.2.1混凝土喷射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施工设备材料需准备就绪并经检查试验符合要求。

(2)坡面冲洗干净,松动浮石清除完毕。

(3)钢筋网按设计间距安装并锚杆连接。

(4)岩面渗水点引导集中外排处理完毕。

(5)安设喷层厚度标志。

6.2.2混凝土喷射施工方法混凝土由临时拌和站供应,用工程车运至施工现场,利用锚杆支护施工时已搭设的脚手架平台,采用小型混凝土喷射机按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喷混凝土厚度由预先埋设的钢筋条控制,必要时采用钻孔法检查其厚度。

需要特殊处理的部位按设计要求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钢筋网铺设采用人工现场绑扎,钢筋网紧贴岩面(与岩面间隙约3CM),并与锚杆头牢固焊接。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溢洪道混凝土工程主要为挑流段,泄槽段和宽顶堰段。

7.1模板工程溢洪道模板均采用普通组合钢模支护,模板安装必须按混凝土结构物的施工详图、测量放样单,重要部位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

模板之间的接缝必须平整严密,模板采用内置拉条螺栓固定,模板拆除后拉条止于混凝土表面5CM 处,并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封堵。

模板加固采用Φ12钢筋对拉和斜拉,连接必须牢固。

分层浇混凝土时,应逐层校正上下层偏差,模板下端不应有“错台”现象,模板及支架上严禁堆放超过其设计荷载的材料及设备。

各类模板表面均应清除浆液凝结物,并涂刷脱模剂,模板安装精度要求按下表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安装允许偏差MM无模板混凝土表面允许平整度偏差MM一般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MM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值班,经常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使其与设计线的偏差不超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绝对值的1.5倍,并每班做好记录。

对承重模板,加强检查、维护;对重要部位的承重模板,派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测。

模板如有变形、位移,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停止混凝土浇筑。

模板在使用之后和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干净。

涂于模板表面的脱模剂应为矿物油或不会使混凝土留有污点的油剂,在立模前涂刷好。

涂刷作业不得影响混凝土和钢筋的质量。

一旦检查发现已浇混凝土或架设钢筋上染有涂刷污迹,应采用油污洗涤剂清洗干净。

模板应经常性检查表面平整度,凡达不到要求的模板,必须予以更换或进行修复,外露结构的模板应选用较新的模板立制;拆除后的模板应堆放整齐,不准乱弃乱扔,以免造成模板挤压变形或影响现场的文明施工。

7.2钢筋工程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漆污染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的调直应遵守以下规定:(1)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施工图纸的要求。

(3)钢筋加工的尺寸按施工图纸的要求执行,箍筋末端弯钩长度和钢筋加工后的允许偏差分别不得超过下表值。

圆钢筋制成箍筋后末端弯钩长度MM加工后钢筋的允许偏差MM钢筋在加工厂加工成形运现场人工绑扎,底板双层钢筋网片,先安装底层钢筋网,采用砂浆垫块固定,垫块的间距不大于120CM;上层钢筋网应利用锚筋做成架立筋,钢筋扎丝呈梅花形布置,间隔绑扎,侧墙钢筋网采用带扎丝的砂浆垫块固定,保证钢筋的位置安装准确,钢筋安装的保护层厚度按下表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