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包拯一、字音字形鬻.(yù)徙.(xǐ)契.丹(qì)涿.州(Zhuō)敛.手(liǎn)惮.(dàn)童稚.(zhì)阎.罗(yán)峭.直(qiào)苟.合(gǒu)大茔.(yíng)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第.归,杀而鬻之:但,只管。
(2)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不久。
(3)拯命制者才.足贡数:仅仅。
(4)以刺.疆事耶:刺探。
(5)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到,往。
(6)务.敦厚:追求。
(7)平居..无私书:平时,平常。
(8)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和。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1)京师为之语曰活用词语:语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说。
(2)不伪辞色悦人活用词语:悦解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取悦,使……高兴。
4.古今异义区分(1)关节..不到古义:暗中行贿串通关系。
今义: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相连接的地方,可以活动。
(2)饮食如布衣..时古义:平民。
今义:布衣服。
(3)亲党.皆绝之古义:亲戚,亲族。
今义:指政党。
三、文体知识“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司马迁创设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以来,此后正史都采用纪传体的形式。
1.把下面的话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枉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
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点拨:这段话突出了包拯克己奉公的精神。
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这段话就是其中很好的表现之一。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包拯刚正不阿的性格,而且看到了他对后世子孙的要求,不愧为封建清官的典型,不愧为“包青天”的称号。
2.比较《包拯》与《强项令》这两篇课文中人物性格及写法上的异同。
点拨:包拯与董宣,虽所处时代相隔千年,但两人都能做到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严格执法,所以他俩能名垂千古。
这两篇课文都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并穿插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品质。
所不同的是,课文《包拯》通过几个事例各有侧重地表现了包拯的个性特点,不仅刻画了包拯的清廉、刚正、克己奉公、执法严明,而且描写了包拯断案机智及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特点,记叙有详有略,人物形象十分丰满;而课文《强项令》主要通过记叙董宣不畏强权,杀死了湖阳公主家奴的事情,表现了董宣秉公执法、宁死不屈的品质,并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董宣的清廉,记叙具体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令人肃然起敬。
3.核心图解1.给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犯赃.(zhānɡ)苛.刻(kē)包拯.(z hěnɡ)涿.州(z huō)B.忠恕.(shù)阎.罗(yán)讼.诉(sònɡ)曲.直(qǔ)C.贵戚.(qī)诱.我(yòu)峭.直(qiào)徙.知(xǐ)D.惮.之(dàn)宦.官(huànɡ)鬻.之(yù)大茔.(yínɡ)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第.归,杀而鬻.之第:______ 鬻:______(2)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______(3)拯命制者才.足贡数才:______(4)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黄河清:______(5)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______(6)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大茔:______3.下列句子的译文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译文:(你)为什么割了(他的)牛舌反而又状告他?B.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译文:包拯命令制造的人只做够进贡的数量,一岁回家不带一块砚池。
C.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译文:涿州也曾经开过便门,刺探边疆军情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D.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译文:征召代理开封府府尹,升任右司郎中。
4.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A.省略句B.倒装句C.判断句(1)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2)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3)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5.第一段写有关包拯哪些方面的事?用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6.第二段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现在为官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裴光德大公无私裴光德在中书①,有故人,官亦不卑,自远相访。
裴公给恤②优厚,从容款狎③,在其第无所不为。
乘间④求京府判司⑤。
裴公曰:“公诚佳士,但此官与公不相当。
不敢以故人之私,而隳⑥朝廷纲纪。
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
”注:①中书:指中书省。
②给恤:供给。
③狎:亲密。
④乘间:趁机。
⑤判司:州郡参军的宗臣。
⑥隳:败坏。
8.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
(1)有故人..()(2)此官与.公不相当()(3)不敢以.故人之私()(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9.翻译下列句子。
(1)此官与公不相当。
(2)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
10.文中的裴光德在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上与包公有什么相同之处?【综合性学习】11.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10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感动中国2010年颁奖词(节选)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获奖名片】炽爱【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_____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
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体验中考】12.(2011·浙江绍兴中考)“给力”,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流行的网络热词,在使用过程中它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
请你根据语境,分别写出例句中“给力”的相应意思,完成下①____________【例】昨晚的比赛,西班牙队太给力了!【给力】②____________【例】政府抑制菜价上涨的举措很给力。
③____________【例】比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要给力啊!1. 解析:A项中的“赃”应读“zānɡ”;B项中的“曲”应读“qū”;D项中的“宦”应读“huàn”。
答案:C2. 答案:(1)但,只管;卖。
(2)赠送。
(3)仅仅,刚好。
(4)黄河水清,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
(5)到,往。
(6)指家族墓地。
3. 解析:B项句中的“岁满”应译为“年终”。
答答案:(1)B (2)A (3)C案:B4. 解析: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总体把握能力。
能分清文段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内容。
参考答案:其一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使官宦们害怕,老百姓广为传诵;其二是改革旧制,使老百姓容易从正门直接告状申冤。
5. 解析:能准确理解文句意思,并分析其体现的人物品质。
参考答案: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6. 解析:结合包拯的可贵品质来谈,特别注意题目中“现在为官”四个字要求的范围。
参考答案:做一个一心为公、公正廉洁之人。
(言之成理即可)7. 答案:(1)老朋友(2)给(3)因为(4)同情8. 参考答案:(1)这个官给您做不合适。
(2)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
9.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从裴光德和包公都铁面无私、严格执法来考虑他们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克己奉公,不徇私情。
10. 答案示例:(1)孙悟空《西游记》(2)你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你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你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你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你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
你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11. 参考答案:①“精彩”“带劲”“很棒”等均可。
②“有作用”“有成效”“得力”等均可。
③“加油”“努力”等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