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哈萨克族舞蹈的历史文化特征

浅谈哈萨克族舞蹈的历史文化特征

浅谈哈萨克族舞蹈的历史文化特征
黄石艺术学校湖北省黄石市435000 前言哈萨克族作为中华民族发展至今一个必不可少的少
数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在中华大地众多民
族中,有着独特民族风格特点。

民族舞蹈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对生活的态度。

其舞蹈
的发展和民族特色,与其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联系。

哈萨克族舞
蹈独有的风格特点,正是在其历史发展和独特地域的结合下,向人们展示了他们民族的个性
魅力。

一、哈萨克民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远古时代,辽阔的自然环境,赋予草原游牧部族得天独厚的生活条件。

数千年来,这里一直是游牧部族劳动、生息和纵横驰骋的历史舞台。

哈萨克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是千百年来游牧民族文化的积淀,它对民族
的凝聚力、民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哈萨克族的形成是经过了,复杂反复的多民族融合、民族迁移,他们继承了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穿皮衣、食肉、和住毡房的游牧生活
方式,而且也继承了善于马上射箭和尚武的传统。

气候越是恶劣,他们就越是要出现在牲畜
的周围,与风、雪、雨搏斗,从而积淀与培养了勇敢、坚毅、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这也是为
什么哈萨克族舞蹈会无比欢腾、豪放,正是体现出了他们乐观勇敢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们的生活离不开牲畜,与他们朝夕相伴,共同生活,动物成为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也就找到了哈萨克族舞蹈中,动物模仿的溯源。

二、哈萨克族宗教信仰中舞蹈的发展哈萨克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哈萨克族先民乌孙、大月氏、阿兰、匈奴和康居等先民,因为有着相似的生活风俗习惯,他们的宗教信仰也是有一致性的,以致后来的宗教信仰
的演变也是在相互融合过程中不断变化而趋于一致的。

1、自然崇拜西域的原始居民最早表
现出的宗教信仰就是自然崇拜,比如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自然物的崇拜。

他们崇拜太阳,尊太阳为神。

许多部落都以太阳为印记,他们的毡房以及由毡房组成的夏季牧场上的居民点,皆为圆形,状如太阳。

他们崇拜火,火的奇异性能及其对人们的生活关系,使他们形成了对
火的浓重观念。

炙烈的火焰会把许多东西化为灰烬,它的形状好像一个怪物伸出的红色长舌
在吞食东西一样。

这就使人们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火能烧熟食物,抵挡寒冷,防御野兽,免
去对黑夜的恐惧,因此常年过着游猎生活,与牲畜、野兽打交道的乌孙、大月氏、匈奴和康
居人便自然而然的对火产生了一种敬畏崇仰的心理。

几千年来哈萨克族在这种火神力意识下
形成了许多与火相关的礼仪风俗。

如哈萨克人结婚时新郎新娘要举行拜火仪式。

哈萨克人总
是把婴儿的摇床放在靠近火的地方,因为他们相信火可以以神力防止邪气侵蚀婴儿。

很多祭
祀舞蹈就是这种崇拜的体现。

2、图腾崇拜哈萨克族先民长期生活在草原、森林、大漠之中,与动物、野兽打交道。

他们的氏族图腾便是其生存环境中和生活地域里的某些动物。

狼曾是
乌孙族的氏族图腾。

《史记·大宛列传》称“昆莫生弃于野。

鸟衔肉蜚其上,狼往乳之。

单于
怪以为神,而收长之。

”从这种神话性的传奇中可以看出,乌孙人把狼视为本民族的保护神。

马也是被乌孙人、康居人视为氏族图腾。

他们都视马为第二生命。

对在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的
游牧民族来说,马是他们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他们生存、生活的依赖。

尤其重要的是,在保
卫民族生存、敌对作战时,马是哈萨克先民们共患难、同生死的战友。

因此,他们对马有着
特殊的感情,把马作为氏族的图腾而崇拜。

如“黑走马舞,生动风趣地”跳舞的老人走马表现
了野马在草原上奔驰的雄姿,还有哈萨克人所崇拜的鹰,也由哈萨克人编成了“鹰舞——舞蹈
者张开双臂,在茫茫大草原上模仿雄鹰的动作让心去飞翔。

因为对图腾的崇拜,这些模拟动
物的舞蹈,均与人们的图腾崇拜有关。

图腾作为人们观念中力的象征,使人们相信它会协助
人们战胜困难,获得更新更强的力量。

“图腾崇拜的特点就是相信人们的某一血缘联合体和动物体的某一种类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

”这些都源于古代哈萨克诸族中的图腾信仰,人们借以表达对幸福生活、人畜平安、牧业发达的企盼。

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人们需要找到一种适
宜的方式排解心中的喜怒哀乐,人们觉得舞蹈可以带给他们力的重塑。

哈萨克人用舞蹈点燃
对取得力量的祈望,用舞蹈重拾对力量的获取,用舞蹈完成对力量的追逐。

如熊,常见于哈
萨克大草原,人们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渐渐掌握熊的特性,及将其捕获的经验,编创了
《熊舞》、《斗熊舞》、《瘸熊舞》等关于熊的舞蹈。

人们模拟熊出洞时步履蹒跚的样子,
跳出“爬行手”、模仿熊窥视四周猎物的模样,甚至模仿熊梳鬃毛、威胁吼叫的形象。

人们跳
熊舞,在传播与熊斗争经验的同时,也在昭示人与熊相争,力量才是掌握者。

哈萨克族舞蹈
中的动物仿生学指的就是这种模仿动物体态与特性,与人的形体运动相结合,经过提炼、组
织和艺术加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哈萨克族人们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哈萨克
人选择了用舞蹈,来长期承载着哈萨克人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

结语通过对哈萨克族舞蹈的研究,在历史文化中了解一个民族的舞蹈,他的独特风格,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形成并发展
至今。

舞蹈作为他们表达生活苦与乐的情怀的方式,把本民族的精神通过舞蹈展现出来。


萨克族舞蹈轻快有力、刚健苍劲,散发着浓烈的草原文化气息。

探究掌握民族舞蹈风格特点,其意义不止于哈萨克族本身,从各个角度去探究、审视哈萨克族的文学艺术变迁所形成的哈
萨克舞蹈,不仅有助于哈萨克族舞蹈的研究与进步,而且有助于各民族舞蹈文化艺术的相互
了解与交流。

哈萨克族人民通过舞蹈所传达的民族精神是舞蹈之灵魂。

如果把舞蹈活动看作
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形象化的反映的话,我们就会
认识到舞蹈的发展只有容纳白川、博采众长、与时同步,才能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的需要。

中国民族舞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它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所创造的一种艺术美,
历史祭奠出了辉煌的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明伟.哈萨克族的文化特色[J].中国民族教
育,2007,(02) 2.马清虎.论哈萨克族生态文化[J].新疆社会科学,2008(2) 3.樊小敏.哈萨克族
舞蹈与动物[J].生命世界,2009,(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