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诗四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诗四首教与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与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教与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文学常识见《金榜行动》二、,先熟读诗四首,再完成文言词汇知识表内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三、读、背诵四首诗五、课后作业1、完成《金榜行动》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学习《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一)朗读以上两首诗,注意朗读节奏。

(二)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探究下面问题1、这首诗可分哪几层意思?“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3、“带月荷锄归"一句用语有什么特点?由此看出诗人什么样的印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中表现诗人很不擅长种田的句子是:“”,“。

”表现诗人田间劳作很勤劳的句子是:“, .”5、“但使愿无违”的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谈谈诗人之“愿”的含义。

(三)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探究下面问题1、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2、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一句的含义。

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奇观”。

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其中“直”与“圆"二字展现了怎样的景观?4、“单车欲问边”中的“单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二、展示、评议三、课后作业见《金榜行动》三、四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学习《渡荆门送别》(其三)《登岳阳楼》(其一)(一)朗读以上两首诗,注意朗读节奏。

(二)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探究下面问题1、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2、抒发作者浓浓的乡思之愁的句子是:“ , 。

"3、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4、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

诗人以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和,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颔联“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所展现的画面.8、颔联中“随”、“入”二字历来被人称道,请谈谈其好在何处。

9、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简析“下"字的妙处。

(三)学习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探究下面问题1、诗歌以“ "和“”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3、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_____和_______融于一体。

4、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5、说说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这句话的理解。

6、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与杜甫的《登岳阳楼》比较赏析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释:1.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临洞庭湖。

2。

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

3.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4。

乾坤:天地。

这句说天水相连,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

5.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6.戎马: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7.凭轩:倚着楼栏杆。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诗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1)从内容分析,上面两首诗都属于_________(题材)诗。

(2)下列对两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的颔联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尽的景象十分逼真地描写出来。

B两首诗意境开阔苍凉悲壮,感叹国家多难却又豪情满怀,“不以己悲”.C杜诗的“凭轩"与陈诗的“登临"都书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

D两首诗写作背景相似,题材相同,所营造的意境都源于诗人远大抱负.(3)比较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请简要说明.三、展示、评议四、课后作业 1、见《金榜行动》2、认真复习,准备在能力大练兵中获胜五课时教与学要点: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大练兵(每错一处扣1分)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1、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2、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3、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4、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5、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6、卒章显志的诗句是:7、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8、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9、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10、“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1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12、诗人躬耕田亩,将田间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1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15、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16、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王维《使至塞上》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2、这是一首边塞诗,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3、你从“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句中看出了什么?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诗人被排挤岀朝廷的惆怅,暗写。

5、《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词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6、本诗从体裁看是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诗。

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或诗人自况,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 。

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8、对《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9、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这幅图画具有①美;②美;③美;④美。

10、诗中“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11、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两个字中。

12、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