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骨肿瘤(一)概述骨肿瘤有良、恶性之分,恶性骨肿瘤病程短,预后差,主要有骨肉瘤(成骨肉瘤)、巨骨细胞瘤(破骨细胞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多发性骨髓瘤、尤文氏肉瘤、脊索瘤、造釉细胞瘤等。
临床常见症状是局部疼痛和压痛,可与肿块同时出现,严重的可呈穿凿样痛,尤以夜闻为甚;浅表部位肿瘤可触到骨膨胀变形及软组织肿胀,皮肤呈暗红色,紧张发亮,皮温增高,静脉充盈,短时期内形成较大肿块,功能障碍,骨骼畸形,病理性骨折及压迫症状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可概括为机体与周围环境两方面多种因素的作用。
前者如素质、遗传因素等;后者如化学、物理、病毒、外伤等因素。
本病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X射线、同位素骨扫描有助诊断,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的综合疗法。
本病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
X射线、同位素骨扫描有助诊断,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的综合疗法。
本病属中医学“骨痨”、“骨瘤”等范畴。
由于外为寒邪、热气等邪内侵;内因禀赋不足,肾虚精亏,致毒攻于内,伤筋蚀骨,或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日久结毒成瘤。
临床常分为阴寒凝滞、毒热蕴结、肾虚火郁等型辩证治疗。
(二)骨肉瘤(成骨肉瘤)方1、主治:骨肉瘤。
方药:天麻9克,鸭蛋一个组成。
用法:天麻压极细末。
鸭蛋放盐水中浸泡7日后,开一小孔,倒出适量(相当于9克天麻面的容积)蛋清,放器皿内,在把天麻面装入鸭蛋内(如鸭蛋不充盈,可把倒出的蛋清重新装进鸭蛋内,至鸭蛋充盈为度),用麦面和饼将鸭蛋封固,外用鸭面饼包裹,置火炭中煨熟,备用。
早晨空心服1个,每日1次,开水送下。
病例:赵X,男,42岁,农民。
1959年1月,发现右侧第四肋骨有一核桃大结块,紧贴于骨,质地坚硬,推之不移,起初隐隐酸痛,某医院诊为肋间结核,用链霉素、异烟肼及中药治疗1年余无效。
1960年3月、因胸疼增加,往专科医院手术切除,切除肋骨两根,经活检,病理报告为肋骨肉瘤。
术后刀口愈合良好,症状消失。
6个月后,胸疼复发,伴低热,并在刀口部位溃破一孔。
1963年2月4日来诊。
诊见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胸骨右缘3~4肋间有一孔洞,直径约2x2cm,边缘外翻,高起,溃疡底部凹凸不平,渗沥水液,闻有臭味,局部疼甚。
嘱其早晨口服上方蛋1个,晚服四君子汤,治疗7天后,症状轻,精神好,35天后伤口平复,诸症悉平。
停用四君子汤,继服上方蛋2个月。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2):66。
2、主治:骨肉瘤。
方药:菊花9克,海藻15克,皂刺9克,山茨菇12克,三棱9克,莪术6克,马钱子6克,山豆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剂。
疗效:1例患者经服上方治疗获临床治愈。
备注:本方宜由医生指导服用为妥。
来源:《千家妙方》,战士出版社,1982:572。
3、主治:骨肉瘤。
方药:藁本30克,川芎30克,夏枯草60克,白芷15克,乳香30克,薄荷15克,赤芍30克,桃仁15克,当归30克,没药30克,红花30克,三七30克。
用法:以上各药共研细末,制成内服散剂。
口服,每日2次,每次3克。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10。
4、主治:骨肉瘤。
方药:骨瘤粉:三棱9克、莪术9克、麝香0.3克、生半夏9克、地鳖虫9克、生川乌9克、商陆9克、桃仁9克、红花6克,木鳖子0.9克,雄黄3克,斑蝥0.9克,乳香9克、没药9克。
用法:以上各药共研细末,制成外用散剂。
外用,撒敷于癌肿处,或用蜜糖调和后涂敷,隔日1次。
备注:用药后偶有局部瘙痒发泡,一般可停药数日即可自愈,如严重时可将处方中斑蝥除去,改用阿魏3克,反应即减少。
来源:《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12。
5、主治:成骨肉瘤。
方药:681片剂:精制卤碱粉100克,淀粉10克,蒸馏水100ml,硬脂酸镁1ml。
用法:制成片剂,每片0.5克。
每半月为一疗程,共五个疗程。
第1疗程:681Ian1克,日服3次。
以后每个疗程中的681片用量均较上个疗程的每次用量增加1克,至第五个疗程时,每次用量达5克,并作放疗。
病例:男,12岁,1970年3月因左大腿肿痛三个月入院,经X线及病理诊断为骨肉瘤,因拒绝截肢而作放射及中药治疗,服681片,肿瘤消失后出院,随访13年未见复发,至今健在。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2):94。
6、主治:颈椎癌。
方药:陈皮10克,肉桂10克,干姜20克,川乌10克,草乌1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当归15克,桔梗10儿科,细辛6克,川断15克,木香15克,枳实15克,川军15克,槟榔15克,二丑15克,鹿角胶15克,元明粉10克(冲)。
用法:每日1付,水煎分两次服。
病例:李X,女,39岁,天津XX自行车厂工人(现退休)。
于1966年5月开始感到颈部疼痛,抬头和转动受限制,逐渐痛重而卧床,天津XX医院X线检查见第六颈椎(右侧)椎体破坏,椎弓不连,诊为第六颈椎癌,已无法手术,未予治疗。
1966年8月17日来诊。
查体见消瘦,面色萎黄,重度贫血面容。
右侧颈项局部肿硬,压痛,头不能转动,右上肢不能抬举。
症属寒瘀毒结,服用上汤药,并同用消瘤丸、化郁丸。
服药10个月后,一切不适症状消失,体重增至63.5公斤,于1968年6月7日恢复工作。
1985年5月追访仍健在。
来源:《癌症的治疗与预防》,春秋出版社,1988:149。
7、主治:骨癌。
方药:党参、黄芪、当归、赤芍、白术、丹参、王不留行、广木香、陈皮、川断、狗脊、寄生、炙甘草、煅牡蛎、夏枯草、海藻、海带、根据临床症状,辩证加减用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来源:新中医1980;(3):37。
8、主治:阴寒凝滞型骨肿瘤初起。
方药: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麻黄1.5克,白芥子6克,肉桂3克,生甘草3克,炮姜1.5克,鹿角胶10克,补骨脂20克,路路通10克,威灵仙30克,透骨草15克,川草乌2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可配合小金丹、犀黄丸内服。
备注:肿瘤局部外敷阳和解凝膏、鲜商陆、独角莲、麝香回阳膏等。
来源:《中医肿瘤学》(上),科学出版社,1983:331。
9、主治:毒热蕴结型骨肉瘤。
方药:消毒化瘀汤加减:银花藤30克,蒲公英30克,黄柏15克,肿节风30克,徐长卿20克,刘寄奴15克,黄芩10克,威灵仙30克,土鳖虫10克,天花粉20克,乳香,没药各5克,当归10克,透骨草30克,赤芍10克,生甘草3克,龙葵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中医肿瘤学》(上),科学出版社,1983:331。
10、主治:肾虚火郁型恶性骨肿瘤晚期。
方药:生地20克,山萸肉15克,女贞子30克,丹皮10克,骨碎补15克,补骨脂15克,透骨草20克,自然铜10克,川断15克,当归15克,黄柏10克,知母10克,肿节风30克,核桃树枝30克,寻骨风15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来源:《中医肿瘤学》(上),科学出版社,1983:332。
11、主治:恶性骨肿瘤化疗毒副反应。
方药:竹叶石膏汤化裁:竹叶心、生石膏、麦冬、人参、姜半夏、甘草、粳米。
加减:呕恶严重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淡竹茹;胃热亢盛、口舌生疮为主者可重用生石膏30~60克,还可合知母、玄参、天花粉等同用,同时口腔内搽锡类散等外用中成药;身发斑丘红疹瘙痒难忍者,可加鲜生地、赤白芍、丹皮;气虚多汗心悸怔仲者,可加黄芪、当归、五味子、煅龙牡和灵磁石,或加服生脉散口服液;腹痛腹泻者,可合木香、枳壳、白芍等,或加服黄莲素片。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各服一半,一半5剂为一疗程,如服2~3剂后症状已明显缓解,则服满5剂则止;如症状缓解不明显,则经加减后服用一、二个疗程。
疗效:共治18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3.3%。
备注:各药剂量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其中人参可用党参或太子参代,有条件者可嘱家属自备人参汁加入同服;阴伤明显者用西洋参。
粳米不入药煎,煮粥当茶饮。
接受化疗患者呕恶症状较剧烈,多服中药有困难,故煎汁成100ml,不限时间,少量频服,早晚各1剂;一般在化疗的当天反应最剧,不宜服中药,可在化疗前1天即预防性第服中药,再化疗后的第二天及时服药。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12):725。
12、主治:骨转移瘤。
方药:(1)白蔹60克,莪术30克,公英30克,夏枯草15克,生牡蛎30克,制乳没各9克,苡米30克,蚤休30克,血竭9克,甘草15克。
(2)全蝎9克,蜈蚣2条。
用法:方(1)水煎服;方(2)研粉分次冲服。
病例:司XX,男,49岁。
腰及右股骨扭伤3个月,疼痛剧烈,不能起床。
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右髂骨转移瘤并耻骨上肢病例骨折。
经用上方加西药争光霉素共1200mg,加减中药,以上方为主重用补气血及补肾之药共60余剂,上方配制为蜜丸服8个月,症消体健。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1;(1):44。
(三)巨骨细胞瘤(破骨细胞瘤)方1、主治:溶骨性骨肉瘤。
方药: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木香、陈皮、小温中丸(包煎)。
加减:培肾加川断、狗脊、寄生;活血化瘀加丹参、当归、赤芍、留行子、全蝎粉、地龙粉;软坚消结加牡蛎、夏枯草、海藻、海带。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病例:张XX,女,36岁。
患者于1966年2月始右臀部酸痛,延及右下肢疼痛,日益加重,以至行走不便,右臀部隆起一肿块,有8x9cm大小,质中度,固定,触痛。
确诊为溶骨肉瘤。
7月12日X片示右侧髂骨翼上部分片骨质缺损,约8X6cm大小。
服上方治疗,从1965年5月11日起服药半年余,病灶范围不扩大,且不断修复,翌年肿块消失。
患者共生存12年8个月。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1;(12):542。
2、主治:溶骨性骨肉瘤。
方药:党参9克,黄芪9克,归尾9克,赤芍9克,白术9克,丹参9克,川断12克,狗脊12克,寄生30克,王不留行9克,牡蛎30克,夏枯草12克,陈皮6克,木香4.5克,海藻12克,海带12克,炙甘草6克,全蝎粉4.5克(吞服),地龙粉4.5克(吞服),小温中丸12克(包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二黄丸(0.15克装),每周吞1粒。
疗效:1例溶骨性骨肉瘤患者,治疗后获临床治愈。
来源:《千家妙方》,战士出版社,1982:572。
3、主治:恶性溶骨肉瘤。
方药:阳和汤加味:熟地、鹿角胶、炮姜、肉桂、麻黄、当归(酒炒)、炮山甲、白芥子(炒研)、陈皮、玄胡(醋炒)、甘草。
用法:每日1剂,日服两次,水煎服。
同时加服小金丹,配合灸疗。
来源:上海中医杂志1985;(4):23。
4、主治:溶骨性骨肉瘤。
方药:抗癌片:丹药30克,琥珀30克,山慈菇30克,白芨30克,山药30克,田七60克,牛黄18克,黄莲15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陈皮6克,贝母6克,郁金6克,桑葚9克,甘草9克,银花9克,黄芪9克,靳蛇9克,犀角0.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