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三大恶性肿瘤概述
病毒
• 部位:皮肤(3/4)、眼球、消化道、生殖系统
下肢及会阴(51%) 足趾、手指、脚趾甲下
• 特点:高度恶性,一般大于40岁,近期增大,色加深,隆起,破溃出血
不规则色素晕或脱色素晕,多单发
• 转移:局部淋巴转移,血液转移较晚
MM分类
• 原位性恶黑:恶性雀斑样痣 浅表扩散性原位恶黑 肢端雀斑样原位恶黑
常见皮肤恶性肿瘤
基地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
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 MM
BCC
SCC
MM
诱 紫外线(UVB)、放射、高 紫外线、化工、种族、瘢痕 黑色素细胞痣、紫外线、种族遗传、不 良刺激、内分泌、病毒 因砷 部 头颈面 手指 等全身 位 特 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 点 老年,组织破坏性 转 转移率0.1% 移 诊 病理 断 治 物理、放射、药物、手术 疗
BCC治疗方案
• 光动力疗法(PDT) 特定波长激光的光动力杀伤效应,照射有光敏剂 (血卟啉衍生物)选择性聚集的肿瘤组织
• 脉冲染色激光
• 基因治疗
• • • • •
躯干及颈部 0.5% 横向眼角区域 43% 上睑及眉毛 33% 鼻部 19% 耳部及头皮 24%
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 诱因:紫外线、化工、种族、瘢痕 • 部位:皮肤或粘膜,头颈面 手背 • 特点: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迅速,老年
5年生存率90%以上
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放射、高砷 • 部位:头颈面 手指
• 特点: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老年,组织破坏性
• 转移:转移率0.1%
Basal Cell Carcinoma type
溃疡型
浅表型
硬化型
结节型
色素型
痣型
5年生存率90%以上 若BCC发生于鲍温病后或位于耳后,提示早期 转移可能
BCC治疗方案
• 联合治疗 手术后放疗,60~65Gy / 6~7周 3年生存率97.14%,5年生存率 92.28%
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 MM • 诱因:黑色素细胞痣、紫外线、种族遗传、不良刺激、内分泌、
BCC治疗方案
• 物理治疗:液氮 激光 电烧灼 • 放射治疗:软X线 超软X线 锶90 电子束
• 外用药物:氟尿嘧啶 平阳霉素 咪喹莫特 干扰素 维A酸
• 手术治疗:切除 刮匙 溃疡结节型、浅表型切除病灶周围 0.4-0.5cm 硬化型:侵袭深,范围广,边界不清,放疗不敏 感,故扩大切除至病灶周围1-1.5cm
放射、手术
手术、放疗、化疗、免疫、
无淋巴转移:1.5-3cm,达深筋膜 肢端恶黑,截肢术 淋巴结清扫:原发灶靠近淋巴结;原发 灶位于预后较差的部位;明显侵袭性生 长迹象 于病理类型及分期密切相关
范 溃疡结节及浅表型:0.4-0.5 切除病灶周围 1-2cm 围 硬化型:1-1.5cm 复 5年生存率90%以上 发
皮肤或粘膜,头颈面 手背 皮肤、眼球、消化道、生殖、下肢、会 阴、足趾、手指、脚趾甲下
恶性较高,迅速,老年 高度恶性,>40岁,近期增大,色加深, 溃疡或菜花状,易出血,恶臭 隆起,破溃出血,不规则色素晕或脱色 日光性角化,鲍温病 素晕,多单发 淋巴转移 临床表现 病理 局部淋巴转移,血液转移较晚 ABCDE 病理
• 侵袭性恶黑: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 浅表扩展性恶性黑色素 瘤 结节性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lanoma
Malignant Melanoma
眼球部MM
转移MM
甲下MM
MM早期识别(ABCD识别法)
• A(asymmetry)
外观不对称
• B(broder irregularity) 边缘不规则,界限不清
溃疡或菜花状,易出血,恶臭 日光性角化,鲍温病
• 转移:淋巴转移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yp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ype
鲍温病(Bowen Disease) 原位皮肤鳞状细胞癌
BCC治疗方案
• 放射治疗
• 手术治疗 切除病灶周围 1-2cm
• C(color variegation)
• D(diameter) • E(elevation)
色彩斑驳或黑色
直径大于0.6cm 皮损隆起及进展
MM分级
病理分级 Ⅰ:基底膜以上的表皮 Ⅱ:真皮乳头层 Ⅲ:充满真皮乳头层,未至网 状层 垂直厚度分级 Ⅳ:真皮网状层 1:<0.75 Ⅴ:皮下脂肪层 2:0.76~1.50 3:1.51~3.00 4:3.01~4.50 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