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设计规范

海绵城市设计规范

海绵城市设计规范
海绵城市是指建设在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和措施,以增强城市对降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并提高城市全生命周期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设计规范,以下是海绵城市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1. 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绿地的设置,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以增强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同时,在设计绿地时要考虑其排水功能,可以利用构造湿地等手段进行雨水的净化与蓄存。

2. 雨水收集:设计规范中应包括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包括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和管网系统。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植物灌溉、冲厕等非饮用水的用途,以减少市政供水压力。

3. 暗管设计:要求在排水系统中设置暗管,将雨水分流到雨水收集系统中,避免将大量的雨水排入污水系统,导致系统超负荷。

暗管的设置应考虑雨水的排放速率和容量,以确保排水效果。

4. 构造湿地设置:在城市规划中应设置适当数量和容量的构造湿地,用于雨水的蓄存和净化。

构造湿地可以通过人工设置湖泊、池塘等水体,起到调蓄雨水和净化水质的作用。

5. 防洪系统设计:在设计规范中要求设置防洪系统,包括防洪堤、水闸、堰坝等设施。

这些设施可以调控河流和城市内部雨
水的流动,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6. 绿屋顶设计:鼓励在城市建筑物上设置绿化屋顶,以增加绿地的面积和植物的生长空间。

绿屋顶可以减少雨水的径流速度,起到减缓洪水发生的作用。

7. 雨水渗透设计:在城市道路、广场等硬化面上设置雨水渗透设施,如雨水花园、渗透坑等。

这些设施可以让雨水渗透到地下,减少雨水的积聚和径流。

8. 植物选择:在城市绿地和绿化带的设计中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植物的根系系统可以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雨水的渗透。

9. 空间多元化利用:在城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不同场地的功能和空间特点,比如通过街头巷尾的改造、建设植物立交等手段,提高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利用能力。

10. 宣传推广:设计规范还包括宣传推广的要求,鼓励市民和
企业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提高他们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和支持度。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通过绿地规划、雨水收集、暗管设计、构造湿地设置、防洪系统设计、绿屋顶设计、雨水渗透设计、植物选择、空间多元化利用和宣传推广等措施来实现。

这些规范的落实将有助于建设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