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教案2课时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教案2课时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一框题关爱他人【走进课标】友爱互助,真诚、友善,关爱他人。

【核心素养】A道德修养: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A健全人格: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关爱他人的意义。

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教学流程】一、阅读教材构建体系学生活动:8分钟时间。

(一)阅读教材P75-79,并在教材中圈画出答案1.关爱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2.为什么要关爱他人?3.怎样关爱他人?(二)建构知识体系提示:知识体系可以通过列出关键词或者问题的方式进行。

■列关键词:关爱、幸福、艺术。

■列问题:本节课的框题、目题及知识点分别是什么?教师对学生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点评。

教师呈现一个体系(列表格)示例,供参考一、教学流程:第一目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书P75):学生认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无场景中类似的经历,如有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3分钟。

)学生阅读:教材P75-76正文了解关爱的含义及、表现,明确关爱对于他人的意义:教师强调: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书P76)思考:L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书P76—77)思考:小李的做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关爱他人的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第二目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活动四:“探究与分享”(书P77—78)思考:1.你如何看待这位中学生的行为?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我们应心怀友善,学会关心、体贴和帮助他人。

当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在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活动五:“探究与分享”(书P78)思考: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活动六:“阅读感悟”(书P79)思考:谈谈阎肃给老人让座事例给你的感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帮助他人是,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在他人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给予关爱,关爱他人要以尊重、理解他人为基础,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易错辨析,盲点清零:(× ) L关爱他人就是在物质上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

提示:关爱他人不仅是物质方面的帮助,还有精神方面的关照和爱护,某些情况下精神上的关爱比物质帮助还要重要。

(X ) 2.关爱只存在于熟人与熟人之间,不存在于陌生人之间。

提示:关爱不仅存在于熟人之间,也存在于生人之间。

(× )3.关爱他人要义无反顾地帮助别人。

提示:关爱他人时,我们既要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也要考虑自身的处境。

迁移应用,提升素养L下列关于“关爱”认识错误的是()2.A.没有他人的关爱,我们难以健康成长3.B.青少年身心不成熟,受到关爱应抱有理所当然的态度4. C.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5.D.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关爱”的错误认识。

我们都是在他人的关爱中健康成长的,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所以不选ACD.青少年身心不成熟,因此会受到关爱,但不应抱有理所当然的态度。

所以,B认识错误,本题选B.单选题解题指导:读懂题目材料,分清材料层次,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

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解选择题的根本原则,要注意题目是正向还是逆向选择,排除法有助解题。

2.有人认为:“关爱他人只要尽己所能就可以了,其他不用考虑。

”请你对这种观点加以评析。

辨析题解题思路:1.审设问,明确主体、确定答题方向,考查范围。

2.审材料,分层归纳,提取关键词,概括主旨。

3.联系所学,回顾知识体系,找到材料中蕴含的学科知识,把材料里的语言转化为学科语言。

4.书面表达,解决问题(答题)参考答案:错。

关爱不分大小,贵在有爱心。

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己所能为他人排忧解难、奉献社会,就是一个友善和值得称赞的人。

但是,关爱他人要讲究艺术,也要心怀善意,要讲究策略,还需要长期的付出和共同的行动。

课堂巩固练习:L某校橱窗内张贴了一张爱心捐助金使用情况的公示单,其中受助者信息被有意隐藏了。

这体现了()①对捐助者的尊重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③关爱他人,讲究策略④关爱他人,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A. ®®B.②④C. ®@D.③④答案:D2.近30年来,一笔笔署名“李记”的匿名捐款寄往受灾地区的困难家庭,但“李记”是谁、在哪里始终是个谜。

面对一次次找寻,朴实的老人始终没有露面,直到去世也没有和任何人提起。

儿子整理父亲遗物时,才发现28张汇款单,捐款总额近6万元。

老人没给儿子留下什么遗产,甚至他的安葬费,都是儿子凑起来的。

儿子说:“要把每一张汇款单珍藏好,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为什么这些汇款单是最宝贵的财富?答:汇款单记录了老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历程,老人的友善和爱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传承和弘扬。

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老人的善举是对人生意义的最好答卷。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 第二框题 服务社会【走进课标】1.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勇于担当。

2.具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

积极承担社会责 任。

【学习重难点】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必备知识强化巩固】学生课前背诵:关爱他人的含义、意义、艺术。

【阅读教材构建体系】给学生8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教材80--84页。

学生可以通过列出关键词或者问题的方式进行。

列关键词:服务和奉献、成长和践行、原因和方法。

列问题:课题是什么?有几个目题?分别讲了哪些观点?为什么要服务社会? 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教师对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

【体系示例】体现人生价值 促进全面发展 担当责任做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一、教学流程:【学习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书P80)意义 服务社会生:阅读教材上四幅图片,回忆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并思考交流自己参与过程中的感受。

师:服务社会的活动,让我们了解社会,获得成长。

【学习活动二】探究与分享(书P80-81)生:阅读教材80-81页探究与分享图文,思考交流:曹师傅行为影响周围人的原因,其事迹带给我们的启示。

师:服务社会能得到尊重和认可,实现自身的价值。

【学习活动三】探究与分享(书P81)生:阅读教材81页探究与分享材料,思考交流:小方的经历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并结合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经历谈谈收获。

师:服务社会中让视野拓展、知识丰富、能力提升、境界提高。

【学习活动四】阅读感知(书83)生:阅读教材P83的正文、阅读感悟、相关链接,走进共青团。

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团徽、团歌所代表的精神,懂得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需要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学习活动五】阅读感知(书84)生:阅读教材P84的正文、相关链接,思考交流读后认识和感想师:理解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所体现的志愿服务精神,明确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易错辨析,盲点清零:L服务社会就不能关注个人利益。

(×)改正:服务社会也需要关注个人利益。

2.八年级学生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属于服务社会的表现。

(× )改正:学生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常规管理是对班级的责任,外延还停留在狭义的集体上,所以不是社会服务。

3.服务和奉献社会意味着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 )改正:服务和奉献社会不一定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日常小事和本职工作中都可以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迁移应用,提升素养1.2018年第二批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小李长期积极参加首都博物馆、首都图书馆义务讲解,以及社区绿色低碳宣传活动,组织同学为边远地区贫困小学捐赠衣物和书籍,参加“爱加艾减〃国际公益项目,帮助非洲儿童接种疫苗。

这启示我们要()A.积极实践,服务社会B.遵守制度,维护规则C.走出国门,展示风采D.努力学习,体味生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服务奉献社会的准确理解,少年小李义务讲解、宣传、捐赠等行为是积极亲社会、服务社会、有责任感的表现,A是正确的选项,BCD三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A单选题解题指导:读懂题目材料,分清材料层次,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

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解选择题的根本原则,要注意题目是正向还是逆向选择,排除法有助解题。

2.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一一某校八年级学生积极参加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他们组织了一次“微公益、亲社会,我奉献、我快乐〃的主题班会。

班会上,有的同学分享了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感受,有的同学讲述了参加〃义卖报纸〃的经历……听完分享,同学们有了不同的看法。

同学甲:参加公益活动没什么用,既耽误时间,也没什么意义。

同学乙:大家都要积极参与这类活动,这对我们有好处。

(1)结合同学甲、乙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你的看法。

(2)为了更好地服务和奉献社会,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非选择题解题思路:1.审设问,明确主体、确定答题方向,考查范围。

2.审材料,分层归纳,提取关键词,概括主旨。

3.联系所学,回顾知识体系,找到材料中蕴含的学科知识,把材料里的语言转化为学科语言。

4.书面表达,解决问题(答题)参考答案:⑴同学甲观点错误,同学乙观点正确。

要点:承担责任角度(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亲社会角度(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服务社会角度等。

示例: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2)亲社会角度: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服务社会角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角度: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