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11基础知识一、编码框架(编码结构)二、篇章结构(28个章节)三、主干码、扩展码(X开头)、预组配、后组配、簇编码主干码:在特定的线性组合中可单独使用的编码,保证在每个诊断只能使用一个编码的情况下收集到有意义的最少信息。
扩展码: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主干码联合使用,并且排列在主干码之后。
需要采集更多的病情细节时,使用标准化的方式为主干码添加附加信息。
扩展码均以X开头,不采用主干码的编码框架。
预组配:主干码以预先组合的方式,包含了一个临床概念的所有相关信息。
例如,腹主动脉瘤伴穿孔 BD50.40。
后组配:联合使用两个或以上编码以全面描述所记录的临床概念。
主干码之间以“/”连接,例如,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9B10.21/5A11;使用扩展码时以“&”连接,例如,右侧股骨骨折NC72&XK9K。
簇编码:指使用“/”或“&”联合一个以上的编码来描述所记录的临床细节的编码组合。
预组配:指一个主干码以预先组合方式,包含了一个临床概念的所有相关信息。
例:支气管或肺鳞状细胞癌,腹主动脉瘤伴穿孔,肺炎支原体肺炎。
后组配轴心:具有导致其发生的情况:编码潜在原因,类比ICD-10中的“剑号”编码。
该字段代表已知导致该情况发生的潜在原因,必须编码。
例:慢性肾病,ICD11后组配强制要求加入导致慢性肾病的原因。
具体临床表现:编码临床表现,类比ICD10中的“星号”编码。
该字段表示可选择性编码该疾病引起的具体临床表现。
例:1型糖尿病,ICD11后组配选择要求加入其临床表现。
以下情况相关:编码无因果关系的另一疾病,以完整描述病人状况该字段用于需要多个编码对病人状况进行完整描述时,视情况为可选或必须编码。
例:细菌性肺炎。
第一类扩展码:补充主干码细节。
包括严重性、时间性、组织病理学、特定解剖部位、药物名称等第二类扩展码:对是诊断编码的描述。
包括诊断与住院关系、诊断与外科手术关系、确认方法、诊断的确定性等簇编码规则:规则一:在可以用一个主干码编码的情况下,不使用簇编码机制规则二:使用簇编码时,扩展码之前总有一个主干码规则三:一个主干码与一个或多个扩展码后组配时,用“&”连接规则四:当一个簇编码中两个主干码伴有后组配编码时,采用“/”将第一主干码与第二主干码隔开,形式为:主干码/主干码规则五:多个主干码伴多个扩展码时,需使用特定语法符号明确扩展码与主干码的对应关系:第一个主干码衔接一个或多个扩展码,均用&隔开。
使用“/”隔开第一个和下一个主干码,下一个主干码继续使用&连接所对应的扩展码,形式为:主干码&扩展码/主干码&扩展码&扩展码后组配仅用于需要联合多个编码来描述一个临床概念的详细特征。
如果病历中描述了两个可以用不同主干码表示的不同的临床概念,则不必采用后组配。
允许主干码和扩展码联合使用的情况在ICD-11基础组件中的限制原则中进行阐述。
这些原则中,不可能联合使用的编码将被禁止使用四、常用术语与注释1、包括:表示除了标题以外,包括下面列出的术语也分类到该条目下。
2、不包括:表示下面的术语归类在他处。
3、另编码:用以标记必须与第二个编码一同使用的分类,告知用户必须使用附加的病因学信息。
如糖尿病性白内障,分类提示“另编码”糖尿病类型。
4、需要时,使用附加编码:告知用户可选择新使用附加编码。
5、NOS与NEC6、“和”和“或”7、Y和Z:位于主干码末尾,分别代表“其他特指”和“未特指”的残余类目,超过240个节的章亦使用F和G代表残余类目。
例:2E92.4Y。
2E6Z。
2E92.Z五、诊断选择规则遵循《住院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国卫办医办【2016】24号。
第一章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1)一、多轴心:临床表现、传播方式、感染性病原体、重要公告卫生问题。
二、HIV的变化有症状感染:1、一般人群:1C60-1C622、孕产妇:JB63.73、围生期:KA62.6无症状感染:1C62.0实验室证据:MA14.0三、结核的变化四、星剑号编码:举例:淋球菌性心肌炎1A72.Y/BC42.1 其他特指部位的淋球菌感染/感染性心肌炎五、感染性病原体信息采集:X拓展码六、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采集(MG50-MG5Z) 100个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药敏试验显示对磺胺类耐药。
1A03.3/MG50.20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感染/耐磺胺类或甲氧芐氨嘧啶的大肠埃希菌七、后遗症的簇编码规则:具体临床表现/后遗症标识码/导致后遗症的既往疾病或情况例:陈旧性输卵管结核所致输卵管阻塞引起的原发性不孕症GA31.01/1G80/1B12.5(手动后组配)输卵管因素导致的原发性女性不孕症/结核后遗症/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八、个人史的簇编码规则:个人史标识/既往疾病例:结核性脑膜炎个人史QC42.Y/1B11.0其他特指的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个人史/结核性脑膜炎九、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脓毒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危机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脓毒症合并循环、细胞和代谢异常。
死亡风险高于单纯脓毒症。
脓毒症编码原则:1、首先编码导致脓毒症的具体感染,需要时使用扩展码标明病原体。
2、其次编码脓毒症伴或不办脓毒性休克。
簇编码规则:具体感染[&病原体]/脓毒症例:肺炎链球菌肺炎引起的脓毒性休克CA40.07/1G41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脓毒症伴脓毒性休克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及其合并症一级轴心:是否合并结核病或疟疾二级轴心:HIV临床分期HIV编码规则:首先,判断是否合并结核/疟疾其次,判断HIV临床分期需要时,使用后组配“关联情况”表达合并症。
举例:HIV合并面部卡波西肉瘤第二章肿瘤(优先分类)一、术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良性、恶性、原位、不定、未知。
二、分类结构及轴心三、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具有家族聚集性的肿瘤,并非每个家庭成员都罹患同一种肿瘤。
四、肿瘤编码:1、预组配:肿瘤部位+常见形态学2、后组配:具体部位、具体形态学、其他五、交搭跨越部位恶性肿瘤的编码举例:累及肝内、肝外胆管的腺癌2C17.0&XA4415&XA9HM5胆道其他或未特指部位腺癌&肝胆管&肝外胆管六、肿瘤编码步骤直接搜索→灵活搜索→扩展码里搜索确定生物学行为→重新搜索生物学行为(恶性、良性、原位、不定、未知)的肿瘤七、肿瘤编码规则1、当患者因原发性肿瘤入院治疗,同时肿瘤发生转移时,选择“原发性肿瘤”作为主要诊断,“继发肿瘤”作为其他诊断,进行分别编码。
注意:“原发肿瘤”与“继发肿瘤”不能进行后组配。
2、当入院目的是治疗继发肿瘤,无论原发肿瘤是否存在,选择“继发肿瘤”作为主要诊断,“原发肿瘤”或“肿瘤个人史”作为其他诊断,分别编码。
注意:“继发肿瘤”和“原发肿瘤”,或者“继发性肿瘤”和“肿瘤个人史”不能进行后组配。
3、恶性肿瘤个人史:①原发恶性肿瘤已从原发部位切除或清除,②针对该部位没有更多的资料,且③没有任何原发肿瘤仍然存在的证据时,使用QC40.-恶性肿瘤个人史标明既往恶性肿瘤的发生。
此编码不用作主要诊断。
注意!不使用肿瘤个人史编码的情况4、当入院目的是肿瘤随诊检查,而肿瘤不再存在时,选择“肿瘤随诊检查”作为主要诊断,“肿瘤个人史”作为其他诊断,分别编码。
注意:“肿瘤随诊检查”和“肿瘤个人史”不能进行后组配。
5、异位组织的恶性肿瘤:编码于起源部位。
6、独立多原发恶性肿瘤2D43(相当于C97)。
尽量不用于主要诊断;仅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原发恶性肿瘤被同时记录为主要诊断时,才使用2D43作为主要诊断,然后在其他诊断中对每种肿瘤分别编码。
7、为治疗肿瘤并发症住院治疗,选择并发症作为主要诊断。
举例:患者因胃的胃肠道间质瘤内出血引起贫血3A71.0/2B5B.0 肿瘤引起的贫血/胃的胃肠道间质瘤8、妊娠、分娩、产褥期合并恶性肿瘤,收住产科医疗,使用编码JB64.Y其他特指的可归类于他处的母体疾病并发于妊娠、分娩、产褥期,后组配肿瘤编码,标明具体的肿瘤。
第三章与第四章血液或造血器官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一、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产生和成熟):骨髓、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密集分布):脾、淋巴系统、扁桃体、腺样体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二、不包括:肿瘤(2A00-2F9Z)发育异常(LA00-LD9Z)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JA00-JB6Z)三、超敏反应:异常、过高的免疫应答,变态反应全身过敏反应,轴心病因。
第五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一、囊性纤维化病→呼吸系统异常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根据临床变化继续分类到相关人体系统章节中;“另编码”(强制使用)和“使用附加编码”(非强制使用)注释,将糖尿病的类型和各种并发症联系起来,来增加编码的特异性。
糖尿病编码规则:规则一:编码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时,使用并发症主干码与糖尿病主干码进行组配。
举例:1型糖尿病足5A10/BD54 1型糖尿病/糖尿病足部溃疡(糖尿病足)。
注意!如果患者入院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则该簇编码应为BD54/5A10。
规则二:如果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不止一种时,则每一个不同并发症都应单独编码,并与糖尿病主干码进行后组配。
这意味着簇编码中会有重复的糖尿病编码。
三、内分泌肿瘤的编码规则:如果病历中记录了类癌瘤,应该以类癌瘤(按肿瘤章规则)作为主要诊断编码,除非此次医疗事件主要诊断内分泌综合征本身治疗且未报告肿瘤。
许多具有功能活性的肿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等),ICD-11已在扩展码(组织病理学)中做了更新。
类癌综合征:是肿瘤功能活性编码,是肿瘤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所致疾病。
四、淀粉样变性:最常见的形式是AL淀粉样变(免疫球蛋白)、AA (炎症)和ATTR(转甲状腺素积聚)五、操作后内分泌或代谢疾患,将操作后疾患的残余类目放于第22章“手术或医疗引起的损伤或损害,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第六章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6A00-6E8Z)一、器质性精神障碍:大脑的损害,导致大脑外器官疾病的认知或行为异常。
这些可能是暂时的(可逆的)或永久的(不可逆的)。
二、本章编码原则:只有临床强调患者本次入院治疗精神疾病时,本章才能为主要编码。
本章部分分类用到用强制后组配以说明疾病病因。
三、新增“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的症状表现6A25”为本节前面几类精神障碍提供后组配。
四、ICD-11紧张症为一种综合征,分类于6A40、6A41、6A4Z。
五、新增游戏障碍6C51。
六、编码规则如果病历中有记录,请始终对潜在的病因进行编码。
举例:急性重度酒精重度酒精依赖综合征6C40.3/XS25/6C40.20酒精重度/重度/酒精依赖,目前使用,持续性举例:妊娠合并双相障碍2型6E20/6A60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相关的精神或行为障碍不伴精神性症状/双相障碍1型?第七章睡眠-觉醒障碍(7A00-7B2Z)一、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7A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