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语音概说

汉语语音概说


二、记音符号
1、国际音标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IPA) 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叫做音标。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 并开始使用。
制定原则:“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 一 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符号使用:大多数采用拉丁字母,不够用时 补充希腊字母,有时也用字母的大写、倒 写、连写或添加附加符号等方法来补充。
2)发音方法 △塞音stop/破裂音plosive:在发音器官的 某个部位上,把气流完全阻塞,然后突然 打开,使气流骤然冲出,从而形成极为短 暂的瞬音。如:b,p,d,t; △擦音fricative:阻碍的部分并不完全闭 塞,留有狭窄的缝隙,让气流挤出来,发 生摩擦的声音。如:f,s,h; △鼻音nasal:软腭下降,口腔通道封闭, 使气流从鼻腔出去,形成鼻音。如:n;
3、心理属性:语音是一种心理现象。 4、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什么样的音 和什么样的意义结合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习 惯。
四、语音学:研究语音的科学。 利用语音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发 音—传递—感知”的过程,据此,语音学 可分为: ●发音语音学:又称生理语音学,从生理 性质的角度研究语音的科学; ●声学语音学:又称物理语音学、言语声 学,从物理属性的角度研究语音的科学; ●听觉语音学,又称感知语音学、心理语 音学,从听觉角度研究语音的心理性质的 科学。
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原则: △对立原则 △互补原则 △语音相似原则
五、音节
自然的发音单位和听感单位,语音的基本结 构单位。在听觉上自然感知到的一个发音 片段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 或几个音素构成。
音节的类型: ●从音节的尾音看: ◇开音节:以元音结尾的音节; ◇闭音节:以辅音结尾的音节。 ●从元辅音组合结构看:V、VC、CVC等;
汉语语音概说
第一章 语音概述
一、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 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 合的符号系统。 二、语音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被听觉 器官感知并理解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存在的物 质形式。
三、语音的属性 1、物理属性:语音是一种声音,是一种物理 现象,具有四个物理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频率;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振幅;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 动的时间; 4)音质:也叫音色、音品,取决于发音 体及发音方式。
1)发音部位: △双唇音:双唇紧闭或相互接近发出的音。如:b, p,m; △唇齿音:下唇向上齿靠近。如:f; △舌齿音/齿间音:舌尖处在上下齿之间,也可以 只向上齿靠拢。如:英语thank; △舌尖前音:舌尖平伸接触或靠近上齿背。如:z, c,s; △舌尖中音:舌尖接触上齿龈或齿龈边缘。如:d, t,n,l; △舌尖后音:舌尖翘起接触前硬腭。如:zhi里的 i;
r 卷舌浊通音 舌尖翘起,接近齿龈后或前硬腭;软腭和小 舌上升,关闭鼻腔通路,气流从舌尖与齿 龈后或前硬腭之间流出,尽量不产生摩擦。 声带振动。
z[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 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 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间,摩擦成 声。 c[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舌尖平伸抵住门齿背,形成阻塞;舌面两侧 接触上齿龈。软腭和小舌上升,关闭鼻腔 通路,口腔中蓄气。然后舌尖稍微离开门 齿背,让气流出来,形成先塞后擦的舌尖 塞擦音。声带不振动。
△边音lateral approximant:舌头抵住口腔 顶部的某一部位,在口腔中形成阻塞,气 流从舌头的两边。如:l; △边擦音lateral fricative:口腔中缝完全 阻塞,气流从两侧排除。汉语普通话没有。 △颤音trill:发音器官有弹性的部分,如双 唇、舌尖、小舌,迅速颤动,使气流忽通 忽塞,急速交替,形成颤音。汉语普通话 没有。 △闪音 flap/ 轻拍音 tap :颤音不连续颤动, 只是颤动一次。汉语普通话没有。
g[k]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 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 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声。 k[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舌面后部抬起,抵住软腭,气流阻塞在咽腔 和口腔后部;软腭和小舌上升,阻塞鼻腔 通路;然后舌面后部突然离开软腭,气流 爆发而出。声带不振动。
n[n]舌尖中浊鼻音 舌尖及舌前部边缘紧抵上齿背与齿龈交界处, 堵塞口腔通道,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 腔通路,气流同时达到口腔和鼻腔,在口 腔舌前部边缘紧抵上齿背与齿龈交界处, 堵塞口腔中路通道,两边留有空隙,软腭 和小舌上升,关闭鼻腔通路,气流从舌与 两颊内侧间的空隙通过,同时舌尖离开上 齿背与齿龈交界处成音。声带振动。
2、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审议通过。 拉丁字母记音 五部分: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 音符号。
三、音素的分类:元音-辅音
元音: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形成声波, 通过口腔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这种声音 就是元音。
辅音: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 过口腔受到一定的阻碍,发出声音,这种 主要依靠阻碍发出来的声音就是辅音。
△舌叶音:由舌叶和齿龈桥结合,同时舌面抬向 硬腭。汉语普通话没有。 △舌面前音:由舌面前部和前硬腭接触或靠近。 如:ü; △舌面中音:舌面中部接触或靠近硬腭后部。如: j; △舌面后音:舌面后部接触软腭。如:g,k; △喉音:声带合拢产生封闭或摩擦。汉语普通话 没有。 △小舌音:舌根前部和小舌接触,接触点一般在 舌 根和舌面交界处。 △咽音:发音时收紧点在咽部
根本区别 : D 元音都是乐音 辅音都是噪音 E 元音可以单独构成音节,也可以和辅音 一起构成音节。如果和辅音一起构成音节, 元音一般出现在音节的中心,辅音则出现 在首尾部分,形成C-V-C的模式 。
2、决定元音音质的因素
元音是通过主动发音器官改变口腔形状、容积, 使气流得到不同的共鸣和调节而形成的。 决定元音音质的因素: △嘴唇的圆展:圆唇、不圆唇 △舌位的高低:高、半高、中、半低、低 △舌位的前后:前、央、后
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人类 语音从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 单位。
音素和音位的区别: 都是最小单位,但音素是从物理属性划分的,只要 音质不一样就是不同的音素。音位是从社会属性 划分的,需要能区别意义。 如:c和ch,从物理属性上分析,是不同的音质,所 以是两个音素;在汉语普通话中,c和ch区分意义 (如“此”和“尺”),所以在普通话中,是两 个音位;在云南方言中,c和ch不区分意义(“cī 饭”和“chī饭”),所以在云南方言中,是一个 音位。同理,in和ing,f和h等。 ★谨记:音素不需要前提,音位需要是在某一种语 言或者方言中。
三、元音
(二)正则元音系统 1、前8个基本元音
元音的描写顺序:发音部位-舌位前后-舌位高 低-圆唇与否。
如:a: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3、决定辅音音质的因素 △阻碍的部位 △参与造成阻碍的发音器官 △克服阻碍的方式 △声带是否振动等因素
成阻 阻碍的形成,发音器官从静止状态变成 发某个音所必需的状态。 持阻 阻碍的持续,发音器官保持已经形成的 状态 除阻 阻碍的解除,发音器官恢复到原来的静 止状态
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舌两边略向中间卷起,舌尖翘起抵住齿龈后或前硬 腭,形成阻塞;软腭和小舌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口腔中蓄气。然后,舌尖稍稍离开齿龈后或前硬 腭,使气流出来,形成先塞后擦的塞擦音。声带 不振动。发音时双唇可略突出。
sh 舌尖后清擦音 舌两边略向中间卷起,舌尖翘起接近齿龈后 或前硬腭;软腭和小舌上升,关闭鼻腔通 路;气流从舌尖与齿龈后或前硬腭之间挤 出,摩擦成音。声带不振动。发音时双唇 可略突出。
h[x]舌面后清擦音 舌面后抬起接近软腭形成缝隙,软腭和小舌 上升,关闭鼻腔通路,气流从舌面后部与 软腭形成的缝隙间挤出,摩擦成声。声带 不振动。
j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舌面前部抵信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 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 开,形成一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 摩擦成声 q 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舌尖自然下垂,一般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 前部隆抵住前硬腭,阻塞气流;软腭和小 舌上升,关闭鼻腔通路。口腔中蓄气;然 后在舌面前部稍微离开前硬腭使气流出来, 形成先塞后擦的塞擦音。声带不振动。
第三章 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
语音研究的两套方法
△西方元辅音分析法:把人类语音分为元音 和辅音进行分析。 优点:强调单位,注重切分,标准统一, 具体清晰,适用面广。 △中国传统声韵调分析法:把汉语音节分为 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进行分析。 优点:强调整体,宏观把握,注重联系。 思考:元辅音与声韵母的关系如何?
m[m]双唇浊鼻音 双唇紧闭,软腭和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路, 气流同时到达口腔和鼻腔,在口腔受阻, 从鼻腔通过。声带振动。 f[f]唇齿清擦音 下唇向上齿门靠拢,形成间隙,软腭和小舌 上升,关闭鼻腔通路,气流从唇齿形成的 间隙中摩擦而出。声带不振动。
d[t]舌尖不送气清塞音 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 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 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t[t’]舌尖送气清塞音 舌尖及舌前部边缘紧抵上齿背与齿龈交界处, 软腭和小舌上升,关闭鼻腔通路,口腔蓄 有空气。舌尖迅速下移,使气流爆发而出。 声带不振动。
一、普通话声母
△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
△汉语普通话 辅音:22个
声母:21个
普通话声母
声母发音描述
b[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双唇闭合,软腭和小舌上升,堵塞鼻腔通路, 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 爆发成音,声带不振动。
p[p‘]双唇送气清塞音 双唇紧闭,软腭和小舌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气流到达双唇后蓄气,突然松开双唇,积 蓄在口腔中的气流爆破而出成音。声带不 振动。
根本区别 : A 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振 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 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形成阻 碍,气流克服阻碍才能发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