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汶川大地震周年特别报道:这一年

汶川大地震周年特别报道:这一年

汶川大地震周年特别报道:这一年--------------------------------------------------------------------------------2009年05月12日07:09:02 杭州网双胞胎女孩琦琦和佳佳近一年前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

5月10日,用她们的骨灰塑造成的“生命之花”在中国陶都广东石湾的民窑出窑绽放,制作人舒勇表示:“生命之花”是献给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们的礼物。

琦琦和佳佳昔日美丽的容颜。

他们的父母捐出女儿的骨灰做永久纪念物。

(资料图)“谢”字大娘、“敬礼娃娃”、“让路女孩”、“可乐男孩”、“范跑跑”……这些随汶川地震而出现的特殊称谓的人物近日又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他们现在在哪里?他们过得还好吗?喜住新房“谢”字大娘享亲情“5·12”汶川地震后,许多灾区群众手捧感恩的文字,在路边向好心的救援者致谢。

在遵道镇高安村,12个老人和小孩坐在路边,一人手中捧着一个字,组成了“一路平安谢谢一路平安谢谢”的横幅,记者停下车,拍摄了这个感人的场景,并选取了其中一位捧着“谢”字的老大娘,拍摄了她的特写照片。

手捧“谢”字老大娘的照片被新华社播发后,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在一年时间里,反复使用;各种感恩晚会、影展上,也经常可以见到这张照片。

照片中的老大娘刘惠珍当时80岁,两个儿子一个在绵竹,另外一个在土门镇生活,平常在外面打工,都不在她的身边。

在地震中,她的房子被震坍,幸好人未受伤。

今年2月8日,记者再次来到遵道镇,找到了刘慧珍老人。

震后,老人用国家发给的2000元临时住房补贴,搭建了一个简陋的棚屋,一个人生活着。

她的两个儿子,震后都回家了,正在修建新房,一时照顾不到老人。

在老人的棚屋里,老人从破烂的柜子中取出一个烫着金色寿字的礼封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当地政府为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寿金,她要把这个烫金的礼封,作为传家宝,留给儿女。

5月9日,记者再次来到绵竹,找到了刘慧珍老人。

老人今年3月3日就已经搬到了土门镇团结村,和两个儿子住在一起。

老人对记者说,儿子媳妇对她都好得很,两个儿子都在新房为她留了一个房间,都给她买了新床。

在大儿子家里,老人拉着记者去她的房间参观,对记者说,国家补贴她的2万元建房款,她给了两个儿子各1万元,自己就不修房子了,今后在两个儿子家里轮换着住,一家住一个月。

记者看到,老人大儿子李永福的房子已基本修好,只是室内还没有抹上白灰。

在客厅里,摆着一套沙发,一套花2000多元买来的电视机和音响。

老人的小儿子李永华的新房距哥哥的房子只有100多米远,贴着瓷砖的正房已经修完,十分漂亮。

李永华和老人带着记者来到他家参观,记者看到,老人的房间刚刚抹完了灰,宽敞明亮,新床的床架放在屋子的正中央。

看着刘慧珍老人幸福的笑容,记者由衷为老人震后温馨的晚年生活而高兴。

走出阴影“敬礼娃娃”更感恩今年5月3日傍晚,记者在绵阳市高新区某小区,又见到了“敬礼娃娃”小郎铮和他的妈妈吴晓红。

记者发现小郎铮比去年胖了不少,只有左胳膊上的一大片疤痕,还在告诉人们大地震曾经给这个孩子的身体带来过伤害。

吴晓红说,如今小郎铮已经慢慢地走出了地震的阴影,他目前已经恢复了一个孩子应有的天真和可爱,脸上已难见灾难带来的恐惧和不安。

前不久,去重庆某部队感谢救他的战士们,当看到部队播放去年救援的碟片时,郎铮对妈妈说:“不怕,我不怕!”吴晓红说,去年11月伤情痊愈后,绵阳的一所部队幼儿园免费接收郎铮上了中班,并很快融入了新幼儿园的生活。

曾经有人送郎铮一套小迷彩服,因为对军队有感情,他特别喜欢,天天都穿着。

在爸爸妈妈眼里,小郎铮过去很淘气很调皮,而现在懂事了很多,懂得了感恩。

叫声“妈妈”“让路女孩”找到家“祝你生日快乐……”4月25日,是汶川大地震孤儿宋馨懿4岁的生日,也是她失去父母后的第一个生日。

记者特地从北京赶往她成都的新家,和志愿者们一起陪她过生日。

小馨懿的新家很宽敞,3室1厅,里面摆满了新家具。

这是助养人——全国人大代表赵步长几天前为她购置的。

伴随着生日歌,赵步长的儿媳张玉洁把系着红绳的新房钥匙挂在了宝宝脖子上,亲了亲她的小脸蛋。

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叫了一声“妈妈”——这是在地震中失去父母以后,孩子叫的第一声妈妈。

看到这一幕,在场所有人的眼里都噙满泪水……去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川老县城外察看灾情时,忽然听到身后有人急促地呼喊:“让开、让开”,几名战士抬着当时仅3岁的宋馨懿从县城方向飞奔过来,总理和随行人员赶紧让到一边。

媒体报道后,宋馨懿被人们称作“总理让路女孩”。

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右腿。

去年10月的一天,记者、志愿者和小馨懿的叔叔奶奶一起陪她在天安门玩了一个下午。

小馨懿是个早早就懂事的孩子,她不愿让大人抱着,就一条腿蹦着走,头上的两条小辫也随之有节奏地跳跃起伏。

到了新校“可乐男孩”改称呼“可乐男孩”薛枭这些天有点小小的烦恼。

灾后一周年期间,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各类媒体都在做相关专题,薛枭从上个月开始,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各类媒体的采访邀请,“从地震至今采访过我的记者大概要超过1000人……现在重新回到学校读书,功课停了大半年,要努力跟上,根本不可能抽出那么多时间接受采访。

”薛枭和父亲已经商量好,在“5·12”之前,他会尽力配合采访;而过了这个时间,他将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暂时向媒体说声抱歉了。

在北京参与媒体节目的薛枭11日才回到家中。

记者问:“同学们都称呼你什么样的外号?”“以前在东汽中学,他们都叫我‘枭哥’,现在到了新学校,人人都叫我‘可乐’。

”薛枭说。

“牛排长回来了!”没宴席有婚礼“牛排长回来了!”江油市大康镇旧县村的乡亲们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

抗震救灾中,驻滇某炮兵旅排长牛玉新在旧县村排查险情时突发余震,为了拯救残疾村民先宇顺和他9岁的侄子先康,牛玉新被弹起的一根断棍击穿下颌。

至今,他的下颌里还安有钛合金材料。

听说牛排长要和新婚妻子张雅斐到村里来,乡亲们悄悄准备了一个没有宴席却格外隆重的婚礼。

刚进村口,一对新人就被乡亲们拥到了用山花和松枝扎成的礼台上。

“一拜天地,拜旧县村地震重建后的这片新天地,拜一拜这块曾经浸透了牛玉新和他2000多名战友血汗的山山水水!二拜高堂,拜旧县村1800位父老乡亲,拜一拜你受伤后一直关心照顾你,将你视为亲生儿子,为你请功的旧县村‘父母们’!夫妻对拜,愿好人一生幸福,祝佳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欢呼声中,子弟兵和群众的心融在一起。

4月26日,喜庆的爆竹响彻羌寨。

北川20对重组家庭的集体婚礼在这里举行。

面对媒体的镜头,34岁的羌族汉子魏光武和31岁的妻子张雪梅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魏光武是北川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职工,张雪梅是北川茅坝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

地震时,张雪梅的丈夫和六岁半的孩子不幸遇难。

魏光武说;“应该说在年前,我就觉得我们应该走到这一步了,但是她觉得我们北川老百姓当中有个风俗习惯,就是说人走了以后,最好等满一周年再考虑这个问题。

我挺尊重她的意见。

”十五勇士跳伞一人遇上姻缘历史将这一刻永远定格: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解放军某部15名空降兵中的7人率先从地震灾区4999米的高空奋不顾身跳下,他们脚下是重灾区之一的茂县,当时通信中断、道路阻绝,成为孤域困城。

在汶川大地震周年前夕,记者特地从成都赶赴空降兵驻地,探访十五勇士现状。

记者采访期间在聊天时得到了一个消息:25岁的李亚军要结婚了。

这段姻缘颇有些传奇色彩:2008年汶川地震时,李亚军的未婚妻还在上海师范学院读大四,她作为志愿者在灾区从事心理辅导工作。

从媒体上得知15勇士的故事后,她只身前往李亚军的安徽老家,看望李亚军的父母,并获取了李亚军的联系方式。

2008年8月,两个年轻人见面了,感情发展迅速,今年春节见了双方父母,并计划于汶川地震一周年时完婚,但由于李亚军任务在身,婚礼不得不推后到今年7月。

如今,十五勇士之一的王君伟转业到四川乐山,郭龙帅退伍返回老家山东菏泽,赵海东退伍返回老家陕西定边。

十五勇士中12位勇士依然在空降兵服役,他们仍挂念着灾区。

两个肢残女孩结成“健全”对子在北川中学长虹临时校区蓝白相间的板房校园内,不难发现一对肢残的花季女孩,她们如影随形,形同整体。

当一名女孩不能使用双手,另一名双手健全的女孩一定会来帮忙,而当双手健全的女孩无法独立行走时,另一名女孩便会帮扶。

我的手就是你的手,你的脚助我同行。

杨珊,北川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5·12大地震时,她被埋在了废墟下面,之后右腿被高位截肢。

苟景秀,杨珊的同班同学,她的左手在地震中受了重伤,无法完成最简单的抓握动作。

地震让两位身心受到创伤的女孩,彼此走得更近了。

5月4日,记者来到了北川中学,这所因惨烈而让人记住她名字的学校,此时已不在北川。

在绵阳长虹培训中心的临时校区,记者见到了杨珊、苟景秀。

此时正值午休,能够容纳50多名学生的教室只有杨珊和苟景秀两人在说笑。

杨珊因为装有假肢,中午通常不离开教室,为了照顾她,苟景秀也留在了教室里。

坐在课桌前,两人看上去均与常人无异,若不是放置在墙边的拐棍,和苟景秀无意中抬起的左手提醒,你很难发现她们在地震中受了重伤。

苟景秀说,地震前我和她同一个班,一个寝室,是上下铺的好友。

地震时,我和她同时被埋在废墟下,虽然都受了伤,但都坚持活着出来了。

地震后,我们都留了级,而且分在了同一个班。

而杨珊说,“其实,在生活中,主要都是她帮助我”,回寝室,去教室,上厕所都靠苟景秀帮扶,洗脸、刷牙也是她去打水,我能做的,不过是帮她叠叠被子,剪剪指甲之类。

对于彼此的帮助,苟景秀说:“我们之间没有感激,也无须感激。

”“范跑跑”的眼镜也进了博物馆汶川地震博物馆经过近一年紧张施工,目前在四川大邑县安仁镇正式建成。

记者从其“母馆”建川博物馆获悉,原定于5月12日14时28分的开馆时间已提前到11日。

该博物馆共征集地震实物5万多件。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馆内还有空降部队使用的降落伞,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大批捐赠物品。

而为抢救受灾群众而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也静静地躺在展厅一隅。

在数万件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

另外,颇有争议的都江堰光亚中学老师“范跑跑”的眼镜也在其中。

“‘范跑跑’的眼镜花了234元。

”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向范美忠征集地震文物时,博物馆方面希望收藏他在地震中佩戴的这副极具“范跑跑”形象标志的黑框眼镜。

范美忠开始有些犹豫,通过做工作,范美忠去选购了新眼镜,其所报销的发票金额为234元。

那张发票,还有当时范美忠上红楼梦课的教材,都被陈列在橱窗里。

相关主题